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楼兰是如何被破的?哪种说法最接近事实?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楼兰是如何被破的?哪种说法最接近事实?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26 更新时间:2024/1/15 9:47:08

中国古代留下不少有名的古诗词中都是有关战争的,其中有一个地方总是频频出现,这个地方就是“楼兰”。

楼兰古国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到公元630年消亡,共有800多年的历史。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王国逐渐在世界上消失了。究竟为什么会消亡,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史记大宛列传》:于阗之西,则水皆西流,注西海;其东水东流,注盐泽。盐泽潜行地下,南河则河源出焉。多玉石,河注中国。而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这是楼兰一名最早被汉人所知的出处。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后来,这国度又突然消失了。至于消失的原因,至今学界众说纷纭。

然而,楼兰古国却异常活跃在中国古代的诗词之中。比如王昌龄《从军行》的“不破楼兰终不还”,李曾伯《水调歌头万里长淮北》的“驰志在楼兰”,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的“却将旧斩楼兰剑”,李白《塞下曲六首》的“直为斩楼兰”等等。

刀叔个人曾做过详细的统计: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这几个诗词最繁荣的时代,包含有“楼兰”这个词语的古诗词竟然有84首。在这84首中,针对楼兰不是“破”就是“斩”、不是“斩”就是“指”的共有68首!

貌似这个地方总是让中国古代的中原人士很讨厌,这是为何呢?今天我们来说说。

不要看楼兰仅仅是个“城廓之国”,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在这里南北分道。因此,这里不仅仅是交通要道,还是西域信息集中地,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就像战争时期的襄阳、徐州等。因此,这个国家的态度,会影响着周边大国军事、外交、经济等战略策略。

占据着如此有利地理位置的楼兰究竟是个暴脾气还是个软柿子呢?答案是墙头草。

汉武帝时期,张骞从西域归来带来了很多消息,汉武帝遂派使者通往西域各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准备搞点跨过生意,顺带着拉拢点小弟一同对抗匈奴。使者走到了楼兰时,楼兰国王却十分不讲究:不是给扣下,就是半路打劫。

楼兰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又会影响着大汉帝国和匈奴的军事态势,汉武帝自然格外关注。因此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命从票侯赵破奴王恢率兵数万攻打楼兰。赵破奴领700轻骑率先赶到,攻破楼兰,俘楼兰王,楼兰降服于西汉。

匈奴知道楼兰向汉朝投降后,又派兵攻打了楼兰。楼兰惨被两大国攻击,不得不向汉朝和匈奴两方面派出质子,也就是国王的儿子,扣押在两国。

也就在这时,汉朝、匈奴、楼兰暂时达到了一种平衡,楼兰事件暂时作罢。等到李广利征大宛时,这个国家却又”犯病“了。受到匈奴的威胁,楼兰不得不又去打劫汉朝军队。不出意外,汉朝又派出军队对楼兰做了一次回访。这次,楼兰王又被生擒了。

对此,楼兰王曾对汉武帝诉苦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汉武帝也觉得太难为他了,便放他回国了。

公元前92年,这位楼兰王死了,距离第一次被汉朝军队生擒(公元前108年),仅仅十六年。十六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短的是汉代人民平均寿命才四十余年,长的是神雕大侠饱受相思之苦整整十六年。

当时遣送到汉朝的楼兰质子因为犯了法,被处于宫刑,尔后并未归还给楼兰。另一边的匈奴则机灵了,抢先把送到匈奴的质子给还了回去。就此,楼兰又倒戈到匈奴这一边,继续扣押汉朝使者,继续做着打劫的生意。

这个时候汉朝已经到了汉昭帝时代,汉昭帝忍无可忍了,准确的说应该是霍光忍无可忍了。因此,遣平乐监傅介子到楼兰刺杀安归。这位安归同志就是曾经被送到匈奴的质子,后来成为楼兰王。汉朝后立尉屠耆为王,更其国名为鄯善,迁都泥城(今新疆若羌附近)。

至此,楼兰被大汉帝国彻底给“破”了,玉门关至楼兰沿途设置烽燧亭障。

楼兰被大汉帝国彻底给“破”了,唐宋诗词人在了解到这段历史后也“high”了。究其原因,就是在后续的几个中国古代朝代屡屡受到西域的威胁,不管是突厥、党项还是瓦剌,各朝统治者都希冀自己能像大汉帝国那样,能够彻底统治西域。

然而,翻开厚重的史书,值得荣耀的却只有远远守望长安的裴行俭和郭昕,以及抬棺出征的左文襄。

中国自古就不是一个武力至上的国家,当我们在评论一位伟人的时候也都会用文治武功来去衡量其生命的厚度。但是,对于屡屡挑衅、背信弃义的小人,我们能够做到“虽远必诛”。

我们渴望和平,却也不惧挑衅!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楼兰是怎样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公元五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说法二:楼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上游河水被截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

  • 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熟悉诗词的朋友不知道是否发现了一件事:很多诗词中都把楼兰视为敌人,以致于频频出现斩楼兰、破楼兰等字眼。比较知名的有王昌龄的《从军行》中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李白的《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杜甫的《秦州杂诗》“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甚至

  • 楼兰古国怎么会消失?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终于找到了楼兰古国消失的原因了,司马小绢今天和大家讲一讲!楼兰古国不是一夜之间消失的,那楼兰古国是怎么消失的!楼兰国在公元前176年建国,为什么到了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了呢?原来楼兰古国在当时是西域三十六小国中最强的国家,它与敦煌为邻,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自然环境优美,植物茂盛,楼兰古国的

  • 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招惹谁了,为什么古人总想”斩楼兰”?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楼兰啊,楼兰,说起你,我们要先感谢匈奴王冒顿单于,是他在给西汉文帝的一封信中提到了你,这是有关你的最早的文字载体;还要感谢司马迁,是他将冒顿单于的这封信收录在了《史记》中,让我们了解到了你;当然,还要感谢后来的班固、范晔等人;是他们让我们知道了关外还有个地方叫楼兰。在那里,班超提出了“不入虎穴焉得虎

  • “魔鬼之域”罗布泊隐藏了多少秘密?楼兰古国为何消失?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魔鬼之域”罗布泊隐藏了多少秘密?楼兰古国为何消失?罗布泊,它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深居亚欧大陆内陆。这里遍布荒漠、异常干旱,极目四望,往往寸草不生,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发生在这里的传奇故事常常伴随着失踪和死亡。但罗布泊除了神秘的色彩还有诱人的另一面,美丽的日落、太阳墓

  • 真的有楼兰古国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994年,在CCTV全国第六届青年歌手大赛中,青年歌手俞静以一首《楼兰姑娘》获得业余组通俗唱法第二名。现在回想起来,那充满异域风情的歌声至今仍萦绕在我的耳边。1934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小河墓地一船形木棺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

  • 楼兰灭亡后匈奴怎么样了?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楼兰国,一个存在600多年的古国。西汉时期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去楼兰刺杀了其国王,汉王朝立了新的楼兰国王后,将其国名更改为鄯善国。鄯善国在经过一系列的征伐后,统一了周边的小国,成为了西域七大强国之一,公元448年北魏大将万度归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迅速进攻鄯善国,鄯善国王未曾抵抗,率全城百姓主动出城迎降。

  • 关于楼兰的由来,楼兰的兴衰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楼兰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丈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径89°55′22″,北纬40°29′55″″,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北距孔雀河故道南岸16公里,东距罗布泊北岸28公里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楼兰佛塔和“三间房”成为楼兰遗址的标志,古城遗址包括城区面积10.8万平方米和东郊墓地MA、H

  • 楼兰不到2万人,为何古人的诗词里常说“破楼兰”、“斩楼兰”?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楼兰遗梦楼兰古城满目苍,黄沙满天景凄凉。当年风光未曾见,驼铃声声梦黄杨。(听人家口传,楼兰曾经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那里民风彪悍,又处在古丝绸要道,是不是杀戮太多才引起重怒的?这是我个人的凭空想象,上面那首小诗,是我经过楼兰古城的一点感受,我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勿喷!谢谢!)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

  • 为什么楼兰会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1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又召集鄯善、焉耆、龟兹三国兵士3000人,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在此之后,尽管楼兰人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尝试,但楼兰古城最终还是因断水而废弃了。2由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