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谁知道金国历史上一共经历过哪些战争?重点介绍一下和南宋的战争,谢谢

谁知道金国历史上一共经历过哪些战争?重点介绍一下和南宋的战争,谢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57 更新时间:2024/2/24 12:21:36

岳飞抗金: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可是,腐败的北宋统治集团,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1127年(靖康二年),徽宗赵佶、钦宗赵桓被掳走后,继而接位的南宋小朝廷的头目赵构,同样是个投降派。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1139年(绍兴九年)夏,金兀术撕毁绍兴和议,倾巢而出;再度发动大规模的对宋战争。在东、西两线军取得对金大捷的形势下,岳飞挥兵从长江中游挺进,实施锐不可挡的反击”,他一直准备着的施展收复中原抱负的时机到来了。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措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但是,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在要末“班师”、要末“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这时,有一个无耻的书生,骑马追上金兀术扣马而谏:“太子(兀术)毋走,京城可守也,岳少保兵且退矣!……自古没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金兀术这才又整军回到开封,并以不费吹灰之力,又把中原土地夺了回去。1142年,岳飞被杀害。1141年,宋金议和,宋金战争从此结束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与夏达成和议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史称“镇戎三败”。虽宋在屡败之余扬言要重整决战,但实际上想与西夏握手言和。西夏虽屡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处

  • 周武王为什么编造商汤灭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周武王准备攻打商国的时候,被朝廷大臣否决,因为大臣们认为没有理由去攻打商国,而周武王的一意孤行并没有接受大臣们的认可,导致在中途首阳山多名将士被活活饿死,后周武王退兵回朝。朝廷人士及百姓大肆批判周武王的行为,认为其以暴制暴的方法跟商纣王基本为同样的人,深知道臣服民心重要性的周武王并没

  • 周武王十几万人和商军七十万人的战争是什么之战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牧野之战,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故《左传》称:“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尽力一下,这是笔记里的。朝代/项目建立

  • 王武征商 惟甲子朝记叙的是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答:记述的战争是商周的牧野之战,俗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定性战争。它终止了600年的商王朝,确立了周(西周)王朝的统治。一、我国是的奴隶制国受----夏书上说:禹年老的时候,准备让位给伯益。但禹死后,启利用已得的权势,杀死伯益

  • 夏朝、商朝有哪些名臣、名将?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那个时代太古老了,传说的名臣,名将是有不少,但有记载和考古支持的,恐怕只有妇好!!!是一位能打仗的商朝女将和王后。夏禹启少康中兴夏王予又称杼,以造兵器出名。商汤伊尹仲虺太甲盘庚伊陟太戊武丁微子箕子比干

  • 夏朝和商朝有重叠的时间段吗?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如果夏朝确实存在必然是会有重叠的所谓的大邑商也就是邦国形式也就是说一般不会有人会说西夏朝大理朝金朝契丹朝因为不够成主体的统一所以只能称国或邦夏和商前期也是一样的只能是共存的大邦小邦!后期向心力越来越明显名族不断融合才形成了朝代

  •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怎样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这样的战争: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1912年9月,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和黑山结成巴尔干同盟。10月9日,同盟在俄国支持下对土耳其宣战。由于同盟军是为民族解放而战,士气旺盛。经过激战,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军占领马其顿和亚得里亚海沿岸,保加利亚军队控制了君士坦丁

  • 夏朝的军事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有啊,每个政权都是有军队的!、【夏军队的组成】直属夏王的军队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卫队式常备武装和兵民合一的民军。数量不大的常备武装是由英雄时代军事首长武装启从演化来的,以贵族子弟为核心,国家建立以后,更吸收了作为王之近待的男女奴隶来扩充和加强了这部分力量。夏朝作战方式为徒步格斗,徒兵(步兵)是主要兵

  • 夏朝和古埃及有过交往吗那个朝代和古埃及交过往,我想知道那个皇帝和埃及的法老交过网。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古埃及文明要比华夏文明早。而夏朝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真正的历史遗迹,只是在史书中提到过,所以国际的史学界对夏朝的存在并不太肯定。至于说华夏文明是否和古埃及文明接触过,这个史学界虽然没有什么说法,但文学界有。中国最早的地理图志《山海经》中有提到过很多种族。其中就有昆仑奴,也就是非洲黑人的介绍,而且也有和金

  • 中国历史上哪几场战役双方死伤最为惨重,两败俱伤?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1.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处于巅峰状态,倾国之力都集中在一线,对峙就长达三年,失败的赵国死亡整整一代人,胜利的秦国一样国力大损。2.白登之战,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平定韩王信的叛乱,韩王信得到匈奴帮助,刘邦32万大军亲征,惨败于白登,被围困,但匈奴也不好过。3.隋朝第二次征高句丽,古代史上最庞大的远征,隋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