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东夷的与夏商的战争

东夷的与夏商的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03 更新时间:2024/2/23 3:10:11

在夏代400余年中,除与有扈氏甘之战发生在今陕西省关中外,其余未见与西方部落及方国战争的记录。与此相对照,夏与东方的斗争剧烈得多。夏杀后益自立为后(王),传至太康,即发生了有穷氏后羿“代夏政”的大变革,接着寒浞代羿,前后40年,少康复国。一直到少康儿子后杼才消灭有穷氏,使夏朝得以巩固。自后启至后杼约半个世纪与东夷斗争,主要是在今山东北部以及河南东北部与河北南部,今山东与河南、河北接壤的地区展开。后杼以下,对东方各部落与方国的征伐及交往,已转移到泰山以东以南地区,所见“九夷”名称及其分布已在“东夷的分布”中叙述。到了夏代晚叶,与九夷的关系似有所改善,帝发元年,出现了“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的局面。其中可能包括四方之夷,从《竹书纪年》所叙前后联系看,当主要是东方之夷。关于夏代灭亡,古籍记述夏在鸣条之战失败以后,奔于南巢,通常以为即到了东夷的地区,今安徽巢县一带,可姑备一说;勾践越国也宣称越为禹后,大概是与诸夏认同的一种表现。这些都可置疑,有待证实。夏人在夏代及夏朝灭亡以后有一部分东徙,移居于淮河流域、太湖流域乃至杭州湾一带,却在考古学上有若干证据。有一部分夏人东渐而化于东夷和百越,当是事实。东夷与商朝也兵戎相见,而且有的记录说明商对东夷的征伐时间延续较长,规模也较大,远涉淮河流域。“商人服象,为虐东夷”,“商纣为黎之,东夷叛之”,商纣与东夷大规模的战争,使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但是,此役耗竭了商朝国力,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纣克东夷而殒其身”,商朝亡国。两周与东夷的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周初叶武王至康王时期;周中叶穆王至孝王时期;周末叶夷王至平王东迁以前。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初叶,周武王联合800诸侯及西土各族,经牧野一仗,商纣灭亡。仍封纣子武庚为诸侯,又以周武王之弟管、蔡、霍三叔为“三监”,各据商中心地区的一部以监视武庚。即使是作了如此周密的布置,周武王回到镐京,仍“自夜不寐”,因为商遗裔和东夷的势力仍很强大。武王灭商以后两年即去世,其弟周公辅其子成王,而“三监”心怀不满,武庚乘机与东夷之大国奄、薄姑等联合起兵反周。周公于是大举东征。关于这次东征的对象除商遗裔之外,成王时铸造的雪鼎,盥鼎铭文都记载的是征伐“东尸”(夷)、“东或”(国)。奄在今山东曲阜县旧城东,这是少昊集团的中心所在;薄姑在今山东博兴县东南。两国都渊源于少昊集团,是商代方国,西周初是东夷势力最大的两国。据《史记》记载,周武王曾封太公望于营丘,国号齐,正是薄姑的中心地区;封周公于奄,国号鲁,正是奄的中心地区。当薄姑与奄起兵反周时,追随者还有许多其它东夷方国与部落,《孟子滕文公》说:“周公相武王,诛纣、代奄,三年讨其君,灭国者五十。”这五十国大多当在今山东境,此外还有淮夷,分布在淮水地区。根据各种古籍的记载,周公伐奄在成王即位之初,经过三年战争才杀了武庚,放逐蔡叔,占领了奄而放逐其君。即使在周公东征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以后,齐大公在营丘立国之初,“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夷也”。经过剧烈的战斗,齐才得以立国,而且直到春秋,有时莱夷也与齐发生战争。周公之子伯禽就封于成,“淮夷,徐戎并兴”,使得鲁“东郊不开”。《尚书费誓》说:“公曰:‘人无哗,听命,徂兹淮夷,徐戎并兴’”,孔《传》说,这是宣告“今往征此淮浦之夷,徐州之戎”。伯禽命令他的士众准备好武器,粮草,振作士气,勇往直前,不然“汝则有常刑!”经过战争,鲁虽然得以立国,成王亲政以后,“淮夷、徐夷及奄又叛,王乃大于岐阳,东伐淮夷”。如此大规模征集军队,在取得胜利以后,又是大规模赏赐,熔金铸器为铭庆功,又是作《多方》等多篇文告,可见成王此次征伐东夷,影响之大。经过了这样几次反复,今山东境内的东夷不再成为周的劲敌,周的统治巩固了,东夷地区已经安定,出现了成康时40余年不用兵刑的局面。到周穆王(约为前976前922)时,东夷势力的中心转移到了淮河流域,以淮夷概称东夷,《逸周书作雒解》说:“周公立,相天子,三叔及殷东徐、奄及熊、盈以叛。”这里“熊”为“嬴”之讹,而“盈”与“嬴”同音通假字。可见成王东征之徐戎为东夷。到穆王时,徐已自称王:“徐偃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后来穆王与楚国夹击徐,徐偃王被杀。《都城记》说:“穆王末年,徐君偃好仁义,东夷归之者四十余国。穆王西巡,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徐偃王的故事,古籍记述颇多歧异,大约西周中叶淮夷以徐为最强,经周穆王与楚夹击而受到严重打击近于历史事实。直到春秋时,徐仍不失为淮夷群舒当中的茕茕大国。徐偃王“行仁义”,深得东夷之众,可见其文明水准较高,至今传世的(徐)王器及国器的青铜铸造技术与铭文都比较成熟,接近中原诸侯水平,虽为春秋时器,也说明徐的文明发达渊源有自,且传之久远。到西周晚叶,东夷的中心更向南移,而今山东省境内的东夷反而追随于淮夷之后。此时古籍记载仍称淮夷,而金文称之为南淮夷,周夷王时,《禹鼎》铭文噩(鄂)侯驭方叛周,“率南淮尸(夷)、东尸,广伐南或(国),东或”,不仅危及周南境与东境的诸侯,也威胁周的东都雒邑。周动员了西六师、殷八师的力量,才平息下去。宣王时器《兮甲盘》:“王令甲政辞(司)成周四方(资),至于南淮尸(夷)。淮尸(夷)旧我(帛)(贿)人……”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兮甲即铭文后面提到的兮白(伯)吉甫,亦即《诗小雅六月》中的尹吉甫。尹吉甫在打败猃狁之后,周宣王即派他征收淮夷的贡物,《诗大雅。江汉》说:“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诗序》说:“《江汉》,尹吉甫美宣王也。”可见与《兮甲盘》所记为同一事件。据统计,西周晚叶金文中南夷凡三见,南淮夷凡六见,而淮夷仅一见。淮夷即南淮夷,可能因其中心转到淮河以南,同地可能也因其势力往淮河中上游发展,威胁了周的南国江汉诸姬及蒋、蔡等诸侯对雒邑而言是南淮夷了。南夷既与南淮并见,应是指荆楚而言。西周晚叶,王室衰微,诸侯日强,南方的楚、东南的淮夷成为周室的威胁。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夏朝是怎么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经历了400多年.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桀的暴政.夏朝衰败是,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诛桀,夏朝灭亡。

  • 古代历史上真的有暗卫吗?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是的,古代历史上真的有暗卫。当人类进入部落制时,部落的结盟就是对战争的准备和防御,当有了战争准备或防御时,部落(或国家)就有了自己的部队,部落(或国家)领导人也有了自己的卫队。最初的的国家部队是以部落勇士组成的卫队形式。上古时代黄帝和炎帝间的部落之战中,黄帝部族勇士组成的“营卫队”应该是最早的卫队组

  • 中国古代有哪些成功复国的君主?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勾践应该不算复国吧?毕竟越国没有灭亡。说道复国,老妖倒是想到几位1、太康失国,少康复国启死后,权位被太康继承,但是太康沉迷狩猎不理朝政,这就让其他有实力的诸侯开始蠢蠢欲动。有穷氏首领羿,趁太康出去狩猎时,夺了朝政,羿称王八年因为众多势力反对,不得不立太康的弟弟中康为国君,至于被放逐的太康最终客死异乡

  • 后羿取代夏朝后为何不能长久?中兴之主少康又是如何复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后羿、又称“夷羿”、“羿”,“后”是夏代君主尊号,夏朝东夷有穷氏首领。夏后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不久,羿驱逐了相,自己当了君主,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后被家臣寒浞所杀。相传后羿代夏之后,并未对夏′贵族和臣僚们也在后羿政权中供职,太康之弟仲康见哥哥久而不归,在部分贵族和臣僚的保护下,建立一个小朝廷作了

  • 自元惠宗开始,蒙古与大明之间进行了长达近300年的复国之战,为什么一直无法成功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元对中原的统治结束。此后300年间,退回草原的蒙古人仍多次入侵,试图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其间,蒙古不乏雄主,甚至一度兵临北京,但始终无法再入主中原。1368-1388:志在恢复的北元1368年,元顺帝逃离大都。途中,元顺帝“召见群臣,询恢复之计”,颇有重振山河之意。当时,

  • 历史上有哪些大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上十大著名战争1.黄帝族与九黎族之战。九黎人若不败,中国的中原人将会像九黎人的后代苗、瑶人那样生活。2.周族人与商族人之战。商族人若不败,中国将没有周礼那样的穷规矩。3.秦与六国之战。若秦败,中国不至于如此独裁专制,倒霉至今。4.汉与匈奴之战。若汉败,中国早就成为野蛮蒙昧的国家了。5.晋朝的

  • 中国经历了多少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我国是战争频繁之国。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乃至近代,人民起义、人民革命战争频繁;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以及诸侯之间争城掠地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见诸史籍,有些眉目和头尾的战争,从夏朝至明代大约有3300余次,清代有400余次,近代也有数百次之多。我国历史上大约发生战争4000~5000次之多,约占世界历史上

  • 中国的历史上有哪些重大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讨逆运动,护国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松沪会战,太源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百团大战,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南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明治维新,俄国废除农奴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渡江战役黄海战役独立战争中国历

  • 1840年发生了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鸦片战争.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舰船和四千余名官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封锁了广州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近代史历史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从1840年以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就开始国无宁日了,自此以后,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捻军,义和团运动,北

  • 夏朝末代君主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桀(拼音:jié),中国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亦是最后一任君主,名履癸,发之子,另一说皋之子。桀身体强壮,能赤手空拳搏虎豹。后世的文献将他描述成一个暴君:他宠信王后喜,对政事不闻不问之余,还大量残杀忠良,以炮烙杀大臣关龙逄[1]。《通鉴外纪》载:“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