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打的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所以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文化圈里,发生在春节期间的战争并不少,而且有些决定性战役就在春节发生。特别是589年春季的隋灭陈之战。
隋开皇七年(587),在经过数年准备后,终于将灭陈之战提上日程。此间,尚书左仆射高对战役启动时间提出了关键性的建议:“在江南收获季节,以少数兵力,声言进袭,迫陈集兵守御,以误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陈军习以为常,麻痹懈怠,然后举兵渡江,登陆攻击,派人潜入陈境,反复纵火,焚其储备物资,使其财力俱尽。”
隋军就这么干了,每一到收获季节,就派出少量兵力,虚张声势摆出要大举进攻的样子。吓得陈国军队赶紧集结应战。古时军人,除了少数的脱产常备军外,大部分是战时为兵平时为农的,这样在收获季节的一次大规模集结,就耽误农时了。而且,几次“狼来了”之后,陈军对隋军的行动也真的不予理会了。
然后,在开皇八年(588)十月,隋军行动了。这年十月,隋设置淮南行省於寿春,以晋王杨广为尚书令,统率八十总管、五十一万八千名士兵分八路南征,高为元帅长史,决断行军谋略。
对于隋军在年末的这次大规模集结,陈后主依然不屑一顾,继续每天的纸醉金迷。自恃“长江天堑”,为了元会(春节)之庆,竟命镇守缘江重镇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苏镇江)的两个儿子率战船回建康。于是,在临近春节的十二月,长江上游隋军首先发起了进攻。
开皇九年(589)正月初一,早已集结在长江下游的隋军大举渡过长江,突破陈军长江防线后立即快速推进。正月初六,隋军已经打到京口(镇江),前线快马加鞭告急文书发到建康,陈后主依然在诗酒奢华,丝毫不在乎边关告急。
正月初七,隋军已经兵临建康城下,陈后主完全没有组织起防御计划,当隋军攻下雨花台后,陈国便大势已去,守军果断开城投降。随着陈国的投降,分裂了四百年的中国,也终于再度重归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