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商代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反倒推崇舜,夏,商是怎么一个关系?

商代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反倒推崇舜,夏,商是怎么一个关系?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07 更新时间:2024/2/24 2:29:27

“商代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反倒推崇舜,夏商是怎么一个关系?”

这是好几个问题,一个一个来说。

先说甲骨文中是否推崇“舜”。甲骨文中,没有“舜”这个字,关于商族推崇舜,是后人推导出来的。

从甲骨卜辞看,商朝统治者极其重视对先祖的祭祀。

在祭祀先祖的卜辞中,一共提到过十四位先祖之名。这不包括上甲以后的先公先王。

这十四个先祖之名,学者们称,其实是十三位先祖“”和“左夏右”(这个字打不出来了)的先祖,实为一人。

“”,在商族实际上的十三位先祖中,是最重要的一个。其次是“河”与“岳”。

对甲骨文的“”字,王国维考证说,以后经过形讹变化,到《山海经》里,成为了“帝俊”;因为声类的关系,在《山海经》中还分化为“喾”;然后又分化为舜。

从晋代郭璞到现代,众多学者对“俊”“舜”的音转做了研究,加以其他材料,确认,“帝俊”即为“帝舜”。

从甲骨卜辞看,当时的殷人,确实不把“”称为“舜”。

最早说舜是商族始祖的,是《天问》,《天问》应不为屈原所作,而要更早,约在春秋时期。

战国初的《国语》,也说舜是商族始祖。孟子则说,舜是“东夷之人也”。

有足够多的材料证明,商族属于“东夷之人”,与自称黄帝之后的周人有所区别就是说,商族不属于周人所称的“狭义华夏族”。

“”,应该就是商族的始祖“契”,后来演化为舜。

但是到了战国时期,《礼记》把商族的祖神改为喾;《帝系》中,喾又成了挚、、商、周四族的共祖,舜成为与喾并立的颛顼世系之下的一个裔孙。

后来的儒墨两家,则又把尧舜禹作为三代禅让的圣王了。

商代推崇“”,即推崇自己的先祖契;然后,逐渐演化为舜,商代推崇舜就是这么一个变化的过程。

其次说“商代甲骨文没有提到过夏朝”。的确,从目前发现及释读的甲骨卜辞中,没有发现说到夏。

为什么呢?

第一,现在发现的十多万片甲骨卜辞,基本上属于商王武丁之后的年代。

就是说,最早的,距今约3300年。这个时间,据商族代夏,已经过去了300年左右。

第二,这十几万片卜辞,绝大部分记载的,是祭祀和占卜内容。

商族最重要的祭祀是“周祭”,就是对十三位先祖,还有十几位先公先王,依次循环祭祀,每人祭祀一旬。这些祭祀,占去了已发现甲骨卜辞很大部分。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即时的祭祀,如战争、求雨、求天晴、求丰年、求去灾去疫,等等。甚至包括商王武丁占卜保佑妇好生育平安的卜辞。

只有很少量的甲骨,记录了贵族的日常家事。

如前一部分所说,商族的祖先是东夷之人,他们祭祀自己的十三位先祖,因此,没有必要提到夏,夏族并非他们的祖先。

商汤代夏,到武丁一世,已是商代第二十三王。与夏代的纠葛,属于非常遥远之事。从他到以后的商王,着急的事情多着呢,完全没必要翻出夏代的老黄历。

成汤建国之后,经历九王之乱,到盘庚迁殷才消停一点儿。为了搬家,盘庚讲了三次话,就是《尚书》里的《盘庚》。盘庚是商朝第二十世王。这三次、一千多字的极其严厉的讲话中,没提到一个“夏”字,因为没必要。

再说“夏商是怎么一个关系”。周朝人说,他们之前是殷商,殷商之前是夏。

《史记》有《夏本纪》。

不管考古学上发没发现夏代的文字,夏,曾经是一个王朝,应该没有问题。

而商与夏的关系,就是商汤代夏。

这个,不要从已发现的甲骨文去证明,时间间隔太长了。

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尚书》中的《汤誓》。

《汤誓》,有三种文本今文、古文和伪古本。

伪古本不去说了,因为其“伪”,是梅赜自篡的。

但就今文和古文这两种《汤誓》文本来说,差异并不大。而且从东汉以来,几乎无人认为《汤誓》不是真实记录了成汤征伐夏的史实。

《汤誓》第一句就说:“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有”是语助,王引之说:“一字不成词,则加有字以配之,若虞、夏、殷、周皆国名,而曰有虞、有夏、有殷、有周是也。”

《汤誓》下一句又说:“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正”,就是“征”,这是说,夏氏有罪,上帝让我征讨他。

后面还说:“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众力,率割夏邑”。

“如台”,是商族当时的语言,同于“如何”。这个词,今人参照甲骨卜辞,亦证《汤誓》出于殷商。

“夏邑”,即“夏国”。甲骨文中,多以“邑”称国。

《汤誓》内容的可靠,可由《诗.商颂》作为支持。《玄鸟》、《长发》等所称颂的商汤的功绩,皆于《汤誓》符合。

春秋时的金文《叔夷》以及钟铭,亦可验证《汤誓》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多士》记载周公说:“惟尔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因革夏命。”

《汤誓》很可能就载于殷人的典册,后来被周朝接收了。《墨子.贵义》说:“周公旦朝读《书》百篇”,也很可能就包括这篇《汤誓》。

进入周朝,《汤誓》肯定被当时的抄写研究过。其中,加进去了“尔”“庶”“天”“而”“则”等周人熟悉的字和词,还“予”假借“余”等等。

但现在看到的《汤誓》,最晚也是春秋的文本。

既然如此,商和夏什么关系,不就一目了然么。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商移夏祚,夏王族没有得到新王朝封赐,周与商有两代父仇,克商后为什么把商封为公爵?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提到中国古代的分封制,一般情况下都会令人联想到夏商周三代(虽然目前史学界对于夏朝是否存在依然持有怀疑态度),似乎夏商周三代经常被绑定在一起出现。但实际上这上古三朝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祭祀传统为例,夏朝目前不明,但商朝祭祀一般是以祭祀鬼神为主,对于祖先的祭祀则很少;而周代则崇尚祖先祭祀。严格来讲

  • 中国的历史:夏商的来源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由于流传至今有关夏代的史料十分匮乏,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但是《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夏代世系与《殷本纪》中记载的商代世系一样明确,商代世系在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得到证实,因此《史记夏本纪》中所记的夏代世系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可信的。这样,在考古学家对安阳殷墟、郑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质

  • 中国从夏朝开始到现在经历了哪些朝代,都始于哪年,亡于哪年?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初-公元前11世纪周朝--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21-元前206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

  • 夏的大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时,相传禹治水成功,奠定的夏族在中原文化区的中心地位。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惯例,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并镇压了反对他掌权的势力,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中国家天下的创立,使夏乃由一个部落之称而成了国名。由夏启开创的父死

  • 夏朝的少康是怎么复国的?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少康(前1972年~前1912年)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姒相被敌对的寒浞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少康长大作了有仍氏的牧正(牧官之长),不久,在浇的追杀下,逃奔有虞氏作了庖正(掌管饮食之官)。有虞之君虞思将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安置在今虞城县东南的纶邑,从此获得了“有田一成、有众一旅”的根据地。有了

  • 夏朝的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之君,亡国之君,暴君有谁知道?急用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孔甲乱政,夏王朝的统治日益衰落。发驾崩后,其子履癸(即桀)继位。桀善武,《史记律书》夸张地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桀在位期间,夏室与方国部落的关系已经破裂。给夏上贡的部落不断地减少。桀因此还常常讨伐那些不顺从的部落。古文献中说桀贪色,他在击败某个部落后会从那部落中挑选出他所钟爱的女子带回宫作为妃

  • 夏朝和夏商有什么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夏是起源于西部的华夏部落建立,商是起源于东部的东夷部落建立。这两大部落交替掌握了古代的中国政权,太昊-黄帝-夏-商-周-秦,随着秦汉,主要是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两大部落逐渐随之形成汉族,也包括其他部落,如蛮、越(粤)、狄、羌。

  • 荷兰历史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6世纪初受西班牙统治。1568年爆发延续80年的反抗西班牙统治的战争。1581年北部七省成立荷兰共和国(正式名称为尼德兰联合共和国)。1648年西班牙正式承认荷兰独立。17世纪曾为海上殖民强国。18世纪后,荷兰殖民体系逐渐瓦解。1795年法军入侵。1806年拿破仑之

  • 荷兰明朝末年侵略我国的历史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三十年战争,荷兰新教徒顽强地抗击了西班牙君主的进攻,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公民社会。荷兰也一跃成为当时欧洲贸易的中心。战争激发起的爱国精神转变成为一种积极进取的活力,他们战胜了西班牙的舰队,成了当时海上的强国。为了与当时强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竞争,荷兰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支持他们的还是行冒险。他们在

  • 东晋太元年间战争三个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1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