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长勺之战鲁国是如何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有什么影响?

长勺之战鲁国是如何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有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22 更新时间:2024/1/13 9:02:25

长勺之战鲁国是如何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有什么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一、起因

齐襄公于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年底被公孙无知暗杀,月余后(前685年春季)公孙无知亦被雍林人所杀。前685年,雍林人杀公孙无知,齐僖公之子公子小白和齐国正卿高傒从小相好,一听说雍林人杀了无知,就和秘密召公子小白从莒国回来。另一方面,鲁庄公听说无知被杀,也发兵送小白的哥哥公子纠回国即位,而派管仲带兵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带钩。公子小白咬舌吐血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鲁国于是就慢慢地送公子纠回国,六日方抵。这时公子小白已兼程赶回齐国,高傒迎立他为国君,是为齐桓公

鲁庄公大怒,为助公子纠争位,于是年秋天,再度领兵攻打齐国。齐、鲁两军在干时相遇,齐军大败鲁军。

鲁庄公为护送公子纠回国,与齐军战于干时而大败。鲁庄公丢弃所乘战车,改乘轻车逃回。其御手秦子及车右梁子持庄公的旗帜,在道旁诱骗齐军时被俘。不久,大夫鲍叔牙率齐军至鲁国,鲍叔牙给鲁庄公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公子纠是齐君的兄弟,不忍杀他,请鲁国自己杀他。公子纠的老师召忽、管仲是仇人,请鲁国把他们送来,剁成肉泥。如不从命,将要出兵讨伐鲁国。”鲁庄公害怕,遂杀死公子纠、召忽自杀,管仲被囚。桓公听从鲍叔牙建议,假装要杀仇人,把管仲接到齐国,委以政事。

二、过程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初,齐国军队计划再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往见鲁庄公,询问其作战的理由。鲁庄公以平时用度与臣下分享及祭祀时不滥设祭品为理由,均未被曹刿接纳。鲁庄公随后称自己在司法方面尽量做到合情、公平,曹刿便认为鲁“可以一战”,并获鲁庄公批准随行督战。

同年齐军仗着兵强马壮,侵入鲁境。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撤退到有利于反攻的地方——长勺(今莱芜苗山镇)。由于干时战争的胜利,鲍叔牙以下将士都轻视鲁军,认为不堪一击,于是发起声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攻击鲁军阵地,就要擂鼓下达应战的命令。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5]庄公遂令鲁军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有厮杀到对手,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经过稍事休整,鲍叔牙又下令展开第二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于应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声势浩大的第三次进攻,迅即出现于鲁军面前。曹刿看到这次齐军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机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庄公亲自擂起战鼓,发出攻击命令,随后鲁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鲁军战胜,庄公传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兵力素强,不容易判定是否真正失败,很可能另有埋伏,阻止庄公下达追击令。他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齐桓公子公子雍,洗涤干时之战所蒙受的耻辱,国势为之一振。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六月,齐国联合宋国再次进攻鲁国。鲁庄公与宋国战于乘丘,取得大胜。齐国军队随后撤退。[次年五月,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但鲁国再次战胜。

三、影响

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次战役是继前685年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齐国于前681年与鲁国在柯举行和会。终鲁庄公之世齐鲁关系相对和睦,齐仅于前675年联合宋、陈两国进攻鲁国西部。

标签: 战国长勺之战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五姓七族高门之一:范阳卢氏的历史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范阳卢氏,春秋,历史解密

    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世祖卢敖(约公元前275-前195),号雍熙,秦始皇召为五经博士,徙居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子孙迁居至涿水(今河北涿州)一带之后,定居涿地,以范阳为郡望,后世遂称范阳人(即范阳卢氏由来)。范阳卢氏出自姜姓,齐国后裔,因封地卢邑而受姓卢氏,世祖

  • 武圣关羽身长九尺,搁在现代身高多少?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三国,野史秘闻

    作为武圣的关羽,由于他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被人们千百年来都有流传下来,所以大家对于他讲义气的态度也极为敬仰,哪怕是在邻国日本,他也是人尽皆知的人物,到处都有供奉他的神庙,因为他的“义”是每一个人都极为尊敬的,同时他的武功与军事谋略都极其出众,自然能够得到众人的尊重。关羽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千年,他身上的特

  • 刘备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禅真的是汉室后裔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皇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刘备有可能冒用汉室后裔的身份吗?说起刘备,很多人都会说到一句刘皇叔。而之所以称刘备是刘皇叔,主要是因为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投靠曹操后,被曹操带到了许都,见到了汉室最后的帝王汉献帝,而汉献帝听闻刘备是汉室后裔后十分高兴,于是让人查

  • 曹爽拥有十万大军,为何却是敌不过司马懿的三千死士?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曹爽贵为首辅,是政治领袖,但他也是皇亲贵胄,天子之叔父。明帝留托孤顾命大臣,一个是三朝元老政坛领袖司马懿,另一个就是曹氏宗亲(必然的,文帝拖孤也是这个套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不难理解,东汉末年豪强群起,曹家袁家孙家哪一个不是四世三公坐拥部曲,他们平黄巾驱董卓轮番坐庄

  • 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也曾经鼎盛一时,为何都被消灭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史风云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

  • 他曾三个月灭掉篡权的宦官,却无法保住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由检,明朝,历史解密

    在我们眼中亡国的君王都是昏庸的人,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清朝灭亡时溥仪才几岁,是一个小孩,江山沦落与他没半点关系。而崇祯,虽然做皇帝时已经算是个成年人了,但是丢掉大明王朝的责任也不全在他身上,因为他接手的明朝就已经是快要亡了,所以崇祯这锅背的就有些冤。其实崇祯比他的前几任皇帝做的都要好,因为毕竟他还算是

  • “魏忠贤变了蜈蚣”是真的吗?为什么纪晓岚会相信?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纪晓岚,野史秘闻

    关于魏忠贤之死,有不少的野史杂谈。当时就有人讲,魏忠贤素知自己作恶多端,早晚会有一天要「走麦城」的。于是老早就为自己寻摸了一头能够日行七百里的健骡,和一个替身,私下里给豢养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后来果真遭难尤家店的时候,遂将自己的替身缢死,掩人耳目,自己私遁而去了。后来满清入关,一转眼就到了乾隆朝。

  • 盘点历史上三大奸臣,一人留下一个成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高,秦朝,风云人物

    各朝各代,有忠臣,有奸臣,忠臣一心想要精忠报国,而奸臣一心想要陷害忠臣,我国历史上3大奸臣,一人留下了一个成语,现今家喻户晓。第一位便是有名的奸臣赵高,原是秦始皇嬴政身边的太监,秦始皇听闻他勤奋,精通法律,便让赵高教育自己的第十八个儿子胡亥判案断狱,秦始皇大概至死也没想到,赵高教会了自己的儿子胡亥谋

  • 年羹尧的军权越来越大,为何却一直都没有选择造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在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将国家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总揽于一人之手。但皇帝再厉害,也害怕一样东西不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军权。因此许多手握军权的大将,都会受到皇帝的猜忌,而这些受到猜忌的大将,一般都会有两个结局:造反或者被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年羹尧在雍正皇帝还没

  • 淝水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对历史的影响有哪些呢?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北朝,淝水之战,战史风云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進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