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蒙金中都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蒙金中都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658 更新时间:2024/1/23 13:20:44

蒙金中都之战,蒙古军第一次攻金代中都的战争。中都之战是指发生于1214年7月(金贞祐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九年五月)至1215年6月(金贞祐三年五月),在蒙金战争中,蒙古军攻占金中都(今北京)的作战。

1214年7月,蒙古发兵进围金中都(今北京)。次年3月,金军一面分兵增援中都,一面派御史中丞英由大名运粮草至中都救援。

蒙古军在派兵打击金援军的同时,派兵截击其粮道,夺取金兵粮秣。金军李英部至霸州(今河北霸县),即遭到蒙古军的拦击。李英战死,所运粮草全部散失。金中都因得不到兵力和粮草救援,被蒙古军攻陷。

蒙古军三路攻金之战后,金宣宗完颜珣以国危兵弱、财用匮乏,不能守中都为辞,决议迁都南京(亦称汴京,今河南开封)。

贞祐二年五月,命平章政事、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右丞抹燃尽忠奉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自与六宫行南迁。行至良乡(今北京西南),令契丹降军交还原给铠马还营,激起兵变。

契丹军杀其主帅,推举契丹人斫答等为帅,还军中都进发。完颜承晖闻变,率军于芦沟桥阻截,被斫答军击败。斫答见中都城坚难以骤克,乃遣使降于成吉思汗。

七月,成吉思汗抓住这一有利战机,以金朝迁都是对和议无诚意作为借口,命撒木台率蒙古军、石抹明安率契丹军,会斫答攻金中都。为切断辽东与中都的联系,成吉思汗命万户木华黎率军向辽东进击。

十月,石抹明安率军入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连克景(今河北遵化)、蓟(今天津蓟县)、檀(今北京密云)等州,进围中都;木华黎攻占高州(今内蒙古赤峰东北)、成州(今辽宁阜新西北)、锦州(今属辽宁)。

十二月,木华黎克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北)。三年正月,木华黎攻克金北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南)。金右副元帅蒲察七斤以通州(今北京通州)降石抹明安,石抹明安将其置于麾下,率军进驻中都南面建春宫。金中都被围日久,承晖向南京告急。

三月,金宣宗遣御史中丞李英率河间、清沧义军数万,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元帅左监军永锡将3.9万人分路运粮援中都。永锡进到涿州(今河北涿州)将蒙古军击退;李英进至霸州(今河北霸县)遇蒙古军,因军纪松弛,被歼,尽失所运军粮;乌古论庆寿闻之,也溃归;后金廷虽屡遣援兵,终无成效。

中都粮尽援绝,陷于孤立。五月,金中都留守完颜承晖服毒自杀;抹燃尽忠弃城南逃,中都被蒙古军占领。成吉思汗得报,遣使劳军,旋以车载府库之实北去。

此战,蒙古军采取分割辽西与中都的联系和围城打援战法,迫使中都金军粮尽自毙,从而顺利地占领中都。金军则因都城南迁,由消极防御变成退却防御,军心涣散,致使屡战屡败,最终金朝在蔡州走向灭亡。

标签: 军事历史

更多文章

  • 漠北之战的过程 漠北之战的最后结果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军事历史

    1、漠北之战是什么?漠北之战发生于中国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是汉军在距离中原最远的战场进行的一次规模最大也最艰巨的战役。漠南、河西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率部远徙漠北,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元狩四年(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

  • 白登之围的起因与战争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军事历史

    一、白登之围的起因:韩王信与匈奴交战,败多胜少。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秋季,冒顿单于亲率军队,以10万铁骑围攻马邑,韩王信只得多次派使者与匈奴求和。刘邦怀疑韩王信暗通匈奴,致书责备韩王信,韩王信担心会被诛,便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汉,以马邑之地请降。随后韩王信与匈奴挥师南下,进入雁门关,攻下太原郡。

  • 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11位名将分别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军事历史

    1,李牧或许是因为《史记》是汉朝人写的,所以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多名将的记录就显得淡化了。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代,李牧是一个绝不能被忽视的人物。战国时代他是赵国对秦作战最具战功的将军,廉颇赵奢皆不及他。不过今天讲的是对外战争。对秦的作战就不必赘述了。李牧的赫赫功业是对匈奴的战绩上,此前的赵国一直受匈

  • 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介绍 直罗镇战役的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军事历史

    直罗镇战役对陕甘根据地的巩固意义重大,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功不可没。这场战役中,红军作战英勇,不仅歼灭了敌人1个师1个团的兵力,还缴获了包括枪支、炮弹、电台以及战马等数量众多的物质。直罗镇战役敌军伤亡直罗镇战役,红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1个师1个团,击毙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余人,俘获5367人,缴枪3

  • 八路军番号的历史由来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军事历史

    关于抗战初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过程,很多文章和专著进行了颇为详细的介绍。但是,仍有一些问题不断被人们所讨论和关注,如八路军番号的由来,下辖三个师的番号为何没连在一起?改编不到一个月,为何又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既然名称变了,中共为何要坚持叫八路军?国共围绕八路军番号进行了怎样的斗争?中共又是在哪

  • 德意志发动的三次对外统一战争盘点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军事历史

    19世纪中期,德意志仍然处在严重的分裂之中。形式上是34个联邦和4个自由市联合组成的。邦联各国在政治上、外交上都有独立性。这是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各国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会议,决定建立的一个“德意志联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中南部的奥地利和北部的普鲁士最为强大。长期以来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致远舰战力配置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军事历史

    排水量(吨) 2300船长(米) 76.2船宽(米) 11.6吃水(米) 4.88马力(匹) 7500航速(节) 18火炮 210mm*3/150mm*2/57mm*8/37mm机关炮*6鱼雷 457mm*4装甲 50-100mm乘员(人) 202管带 邓世昌1885年8月4日,李鸿章收到电旨,命他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定远舰战力配置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军事历史

    清末北洋舰队主力舰之一。北洋舰队旗舰。是当时远东最大铁甲巡洋舰之一。舰长99公尺,宽20公尺。排水量7335吨,速力14.5节,装甲堡35.6公分、炮塔30.5公分、司令塔20.3公分,主要兵器有30.5公分口径炮4门、5公分口径炮2门、其他炮16门、后膛连珠枪525支。舰首左右及尾部配备鱼雷发射管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镇远舰战力配置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军事历史

    清末北洋舰队主力舰之一。是当时远东最大铁甲巡洋舰之一。舰长99公尺,宽20公尺。排水量7335吨,速力14.5节,装甲堡35.6公分、炮塔30.5公分、司令塔20.3公分,主要兵器有30.5公分口径炮4门、15公分口径炮2门、其他炮16门,后膛连珠枪525支。舰首左右及尾部配备鱼雷发射管3个。188

  • 北洋水师八大军舰:平远舰战力配置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军事历史

    排水量(吨) 2100船长(米) 59.1船宽(米) 11.85吃水(米) 3.96马力(匹) 2400航速(节) 14火炮 (清)260mm*1/150mm*3/47mm机关炮*8(日)260mm*1/152mm速射炮*2/3磅速射炮*8鱼雷 457mm*2457mm*4装甲 炮塔203mm/炮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