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

历史上真实的“雍熙北伐”,把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51 更新时间:2024/1/21 16:05:14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雍熙北伐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儿皇帝”之称的石敬塘,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辽国。北宋雍熙三年,宋太宗为了将割地夺回,便派遣二十万大军,分三路向辽国发起进攻,这次讨伐被称作“雍熙北伐”。

然而,这次声势浩大的北伐之旅,最终,却以北宋十万大军的覆没,以及杨业沙场战死而结束。这不得不说是一次非常失败的讨伐战争,同时,对于北宋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在这次战斗中,北宋王朝不仅损失了大量兵力,同时,也将自己中原大国的名誉和声望都葬送其中,更让宋太宗的自尊心遭到了严重地践踏。

话说,二十万大军派去北伐,这规模和战斗力应该是很强的,那么,为何会把仗打成这样,北宋如此惨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宋太宗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复盘”,对于这场战斗当中的情况进行了一次梳理。在宋太宗看来,作为总指挥的自己,在这次战斗当中,整体的战术和战略部署都是非常正确的,而且,收复割地这样的战斗目标也是没有问题的。

之所以最后如此惨败,主要原因在于前方作战的将领根本就不听自己的指挥各持己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打仗,最后才会败给敌方。也就是说,那个不服从皇帝战斗指挥的将领,要对这次北伐战争的失利负主要责任。在皇帝的授权之下,众大臣将这次北伐战斗当中所有有过失的将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他们最终认为,北伐部队统帅曹彬,在这次战斗当中不听领导,违抗圣旨,而且,对于自己手下的士兵管理不严,领导不善,最终,导致了北伐部队的整体溃败。所以,曹彬是这次北伐战斗失败的始作俑者。众所周知,藐视圣旨,公然违抗,不服从皇帝的领导,这条条都是可以杀头的罪过,不仅自己要赔上性命,就连自己的宗族和家人也都要跟着遭殃,满门抄斩也是非常正常的。

既然如此,那么,宋太宗是如何处置这个曹彬的呢?

被视为北伐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的曹彬,犯下这么大的罪,最后,竟然只是遭到了降职的处罚,之前的节度使不做了,贬去做右饶卫上将军了。

不但是曹彬,潘美也被削了三级,导致杨业之死的罪魁祸首王侁被除名流金州,刘文裕除名流登州。此时,潘美也是六十六岁的老将,转年虽官复原职,仍旧悒悒不乐,数月而卒。虽然,潘美生前没有什么特别对不起杨业的地方,陈家谷口也是王侁先离开而致使缺守,但是,潘美身为主将,不能约束监军的错误行为,对于杨业之死,他难辞其咎,最终,致使日后被评书艺人丑化成奸邪嫉功的大反派。

而不久之后,由于曹彬戴罪立功了,宋太宗便又将其官复原职了。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会忍不住感叹,这处罚也太轻了吧。这曹彬到底是什么来头,会得到宋太宗如此的厚爱,从轻发落呢?

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之所以对曹彬如此宽大处理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宋朝不会随意斩杀大臣。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赵匡胤曾经定下了一个遗训,那就是“不得杀士大夫”。正因这一点,在两宋三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当中,唯一被斩杀的一品大臣除了岳飞再无他人。这样看来,在北宋做官还是一件非常幸运的好事,因为即便是犯了非常大的错误也不必担心被砍头。

二、曹彬与宋太宗之间的小秘密。在说这个秘密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个小问题,那就是:曹彬作为北宋的一员大将,按理说各种战斗经验也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他为什么会在如此重要的北伐战争当中,像是中了邪一样跑来跑去,在战场上擅自行动,还没等敌人出手,自己就被自己给遛蒙圈了。

除了曹彬的举止、言行非常令人难以理解之外,宋太宗的一系列反应,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记载,曹彬在遭到处罚之后,仅仅间隔了一年的时间,宋太宗就将之前根本没有什么特殊功劳的曹彬官复原职了。更是在三年之后,又给曹彬升了职,成为了“节度使之王”。后来,更是在赵光义儿子继位之后,担任了检校太师等重要职位,成为了“宋朝第一军人”。

对于曹彬的处理结果,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不仅如此,后面还有更惊喜的。按理说,曹彬这种有过失的将领,在如此重大的战事上出现领导失误,不仅坑死杨业,还害死了数万士兵,让大宋惨败,死后悄悄安葬也就完了,根本没有什么资格去追封。但实际上,曹彬获得了“宋朝第一良将”的荣誉称号。同时,他的女儿、孙女也都先后进宫,封妃、封后的都有,可以说是无上荣耀的。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败军之将,缘何可以得到这么多殊荣?

答案是:交易。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皇帝的恩赐更是如此。宋太宗之所以给曹彬如此多的荣耀,让他享受尊贵的地位,都是因为曹彬为宋太宗“扛了包”、“顶了罪”。对于北伐的失败,曹彬无非是一个替罪羔羊。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次北伐的整体战斗过程,就清楚了。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曹彬在组织兵力进行城市攻占的时候,宋太宗认为“太神速”,所以,要求曹彬不要行动那么快;但是,当对垒形势不利于宋军时候,曹彬想要尽快撤退,皇帝又要求他不能后退;后来,曹彬抗旨进军之后,皇帝并没有责怪他,而是让其与其他兵马会合,一起打幽州城。

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战斗真正的幕后指挥,应该是赵光义才对,正是他的各种指示、要求,才让在战场上的曹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改变战略部署。所以说,给曹彬定的那些罪名,根本就是不成立的,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宋太宗自己的操纵宋军部队。

所以,北伐战争最后失败收场,其罪魁祸首应该是赵光义才对,而曹彬只是为皇帝顶了“罪”而已。

面对这些个委屈和职责,曹彬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懂得官场上的规矩。权衡利弊之后,他用自己的名声换取了皇帝的“宽容”,也让家人们跟着一起“受益”了。

雍熙北伐,是宋辽战争过程中宋对辽的第二次战略进攻。这次战略进攻的成败不仅在军事上对宋辽双方态势产生重大变化,而且,对宋的内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战失利,使得宋对辽的战略关系由进攻转为防御,从而,使在对辽关系上“终宋不振”。直到澶渊之盟的签订,宋辽大体上维持了和平的局面。

标签: 雍熙北伐宋朝辽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早的细菌战是匈奴发起的吗?他们是如何做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匈奴,汉朝,细菌战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世界上第一次细菌战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汉朝与匈奴是一对欢喜冤家,干了几百年。结果,我们都知道,汉朝赶走了匈奴。很多人不知道,在拉锯战过程中,匈奴首次使用了细菌战,这也算是世界上的第一次。那么,匈奴是如何使用细菌战的呢?中原和匈奴的战争,由来已久。在秦朝

  • 南北朝瓜步之战:南弱北强的格局也越来越突出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瓜步之战,南北朝

    自从西晋灭亡之后,中国就进入了战火纷飞的南北朝时期,很多中原人民都进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时代,也是各个国家致力于统一的时代。瓜步之战就是其中的例子,也被称为元嘉北伐。南方的刘宋取代晋朝后,北方的北魏也把握住时机崛起,南北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汉中之战,曹操为何会输给刘备?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中之战,曹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汉中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他开始退回北方。休养生息,重整兵马,以待日后决战。可见曹操统一天下的决心,始终没有改变。他坚信他一定能够东山再起,也是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再回到北方之后,他稳定了北方的各路兵马,将局势安定了下来

  • 宁夏之役:大明悍将李如松依靠这次战争而迅速蹿起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宁夏之役,李如松

    1592年,平静多时的明朝北部边疆,爆发了震动不小的宁夏之役。从蒙古投诚而来的大将拜,因为利益问题而选择铤而走险。明朝为了将之镇压,而几乎动用了全国一半以上的机动部队。包括后来声名远播的悍将李如松,也依靠这次战争而迅速蹿起。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多重矛盾作为中原与草原势

  • “却月阵”有多厉害?刘裕凭借两千步兵胜三万骑兵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朝,刘裕

    却月阵是中国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一种战法。按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还记载,刘裕用“却月阵”,以2000步兵大破北魏3万精锐骑兵。刘裕的军事思想非常丰富,为中国军事史做出过重大贡献。他不仅善于战略决策和战役指挥,还善于战术革新;不仅善于指挥步兵、水军作战,还善于指挥诸兵军协同作战。其中以“却月阵”

  • 清朝是如何平定准噶尔地区的贵族分裂的?战事长达八年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康熙

    清朝平定噶尔丹叛乱 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看一看清康熙年间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争。明末清初蒙古准噶尔部不断壮大,噶尔丹继承汗位后势力更是空前。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先后吞并蒙古各部,继而南下威胁清廷。明末清初,蒙古族分为三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厄鲁特,蒙古分

  • 淝水之战中“风声鹤唳”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晋朝,淝水之战

    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中来介绍我国历史上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西晋末年,中国历史进入了割据局面,淝水之战就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次战争。战争后我国南北朝开始了长期的割据分裂。西晋末年,统治者腐败无能,社会动荡不安,我国进入了分裂割据的南北朝时期。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江

  • 鄱阳湖大战——中世纪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水战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友谅,朱元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鄱阳湖大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长江上有陈友谅,长江下有张士诚,东南有方国珍,南邻陈友定,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朱元璋分析了自己的局势和处境,将目光对准了陈友谅,而作为朱元璋占据应天后最大的敌人,朱元璋又是如何诱敌陈友谅的?在此之前朱元璋和陈友谅本来是没有

  • 邯郸之战秦国的损失有多大 秦昭襄王为什么要逼死白起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邯郸之战,秦国

    对邯郸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就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眼见赵国没有如约割让当初约定的六座城池,反而与其他五国眉来眼去积极组建对抗秦国的合纵联盟,深感受到欺骗和巨大威胁的秦昭襄王决定再次兴起大兵攻打赵国。然而虽然仅仅过去一年赵国自身的实力的确尚未恢复,但面对着这个武德浓

  • 终结元朝的一场决战,揭秘捕鱼儿海之役的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捕鱼儿海之役,明朝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捕鱼儿海之役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在建国之前,朱元璋就已经派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同年秋,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顺帝仓皇出逃,元朝灭亡。蒙古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