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一败再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一败再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142 更新时间:2024/1/4 10:30:53

自从德国对苏联发动突袭,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就损失数千架飞机,两万多辆坦克,有三百多万苏联军人被俘,有一百多个师被德军打残或歼灭!德军深入苏联境内达1000多公里。苏联大块的国土被德国人占领,有当时苏联全国人口40%之多的苏联百姓,生活在沦陷区,被迫接受着德国人的残酷统治。

为什么苏联这样一个庞大对手,并拥有大批装备精良的军队,和先进国防工业做支撑的国家,仅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连连失败,被德国人打的损失惨重,难以招架呢?

我认为苏联卫国战争初期之所以一败再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以斯大林为首的高层统帅部,在判断德军的战略意图上,完全失误,甚至一点都不挨边!虽然斯大林也考虑到苏德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也做了一些战前准备,但并没有充分认识,深入理解德国侵略的总方针。

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以后,与其说斯大林比较看重这一条约,到不如说他寄希望于此条约。他采取忍让的态度,很怕因为一点点的小事,给德国人发动战争以口实!这一点就如同中国的蒋介石一样,明知在那个时候中日战争不可避免,但又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甚至到了苏德战争以前,斯大林还是紧紧抱希望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从这一点看,毋庸置疑,在战争爆发之前,斯大林主观上采取的还是消极防御的态度。

苏联的作战军队,直到这场大战爆发前的三个小时,才收到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于是军、师、旅、团各级仓促传达、各级紧指挥、各级忙碌的进行战时调整和准备,可还没等苏联军队反应过来,德军就迅猛的压了上来,战争爆发了,苏联完全是仓促应战,岂有不败之理?

再有就是,斯大林和苏联军事高层,将德军的主攻方完全搞错了,这也是初期失败的原因之一。

我们知道发动一场侵略战争,无外乎是想侵吞它国的经济、能源,用这些转化为实际能量在支撑战争的进行,获取更大得战争回报!

斯大林的想法也是如此,他认为,德军主攻的方向应该是西南,那里有顿巴斯的煤、还有高加索、乌克兰的石油和粮食。所以斯大林布置了主要的兵力,在西南方向进行防御。可事实上恰恰相反,狂人希特勒,之所以称为狂人,就是因为他不按正的理性思维出牌,他选择的主攻方向在中央,其作战意图就是用闪电战的特点,一路长驱直入,直逼莫斯科,采取速战速决的作战思想!

这一作战意图,直到苏德战争爆发的那一天,斯大林还固执的认为中路攻击,属于佯攻,在中路起到牵制吸引苏联军队的目的,主攻方向还在西南!直到战争爆发一个星期以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抵近第聂伯河的时候,斯大林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希特勒这个疯子真实的作战意图。这个时候苏联慌乱中调整军事部署已经很被动了!前方交战的苏联军队,已经与德军接触上了,其反应能力大大减弱!

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之所以付出惨重代价的另一点原因就是,经济方面的原因。

在战争爆发两年以前,苏联就已经做出了把苏联西部的工业企业,向东迁移的决定。因为那个时候苏联的主要军事经济、工业生产力,都在西部地区。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没有装备工业,军队装备就得不到保证!国家就没有硬实力!这样一个道理,似乎苏联并没有十分看重,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时,苏联全国20%军事工业仍然在西部地区没有东迁,当然这些后来不是被德国军队摧毁,就是被德国军队加以利用。

还有就是,因为斯大林主观判断失误的原因,苏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国民经济没有转入战时需要。

战争突然爆发,随着工业企业的减少,能源的减少!工业生产力就被大大的削弱了!所以战争一天天的进行,一天天的消耗,伴随而来的不是增加编制,增加武器弹药,反而是在逐渐减少弹药的补给量,部队由于装备带来的限制,不但没有扩编,反而进行了缩编。

苏联各军、各师汽车、坦克、飞机的配给,也都大大减少,以当时的苏联步兵师为例,战前全师一次炮火齐射,所需的弹药是1400公斤,战争爆发以后,由于没有那么多炮弹补给,调整为一次炮火齐射,所需弹药为350公斤。这样不难看出,每个师的炮火能力,比战前减弱了三倍。

战争爆发一个月后,苏联就明显的感觉装备工业已经难以为继,由于汽车、坦克、装甲车,生产量的减少,苏联被迫在全国范围内撤销机械化军,以骑兵代替快速反应部队,担负远距离快速奇袭的作战任务。

最后一点,就是由于苏联内部原因,所带来的军事领导指挥上的缺陷。

战争爆发的两年以前,全军大批大批参加过实战的优秀军事干部被否决,反之提拔上来的军官,不论是其军事理论,还是实际作战经验,都不比之前的军官!

所以这些荒唐的做法,给之后苏德战争中,尤其是战争初期,苏联军队的战时指挥,和平时的军队建设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无异于自毁长城!

标签: 苏联卫国战争

更多文章

  • 揭秘:“彭城之战”刘邦为什么会一败涂地?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彭城之战,刘邦,项羽,汉朝

    楚汉争霸这段时期,著名的战役很多,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背水一战和垓下之战。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别姬,项羽乌江自刎。巨鹿之战和背水一战,二者都是以少胜多,都是一战成名,巨鹿之战项羽成名,背水一战韩信成名。其实,彭城之战也是以少胜多,并且对战双方悬殊比巨鹿之战更大,项羽与秦军的巨鹿之战是项羽三万

  •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历史上各朝代屠杀事件大全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朝代,屠杀,战争

    人类在地球上产生了多少年?有人说一百万年,也有人说有几百万年。或许今天人类在求证自己的祖先产生时间时,已经不觉中把自己从动物的范畴中划分而出,定性为一种高高在上的种族。然而,纵观历史,我们悲哀地发现,即便是已经穿起了衣服,进入了文明的时代,人类依然有着做为野兽的本能与血腥,甚至在屠杀同类这件事上,远

  • 突尼斯恐袭案致至少38人遇难:英国女王表哀悼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突尼斯,恐怖主义,英国,

    中新网6月29日电 据外媒报道,英国女王向在突尼斯海滨袭击案中遇难的死者家庭表示“诚挚慰问”,向伤者表示“深深的同情”。女王说,当地时间26日发生的枪击案让她和丈夫爱丁堡公爵深感“震惊”。据英国媒体报道,在突尼斯度假胜地苏塞海滨及酒店发生的这起袭击案中总计38人遇难,其中英国死难者人数有可能攀升到

  • 渭南之战战役经过:斗智斗勇的惊天动地大决战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渭南之战,三国,曹操

    1、关西起兵:西北其中一支军队马腾军,本来拥兵自重,所以曹操在南下之前,便以汉室之名召马腾到京都为官,令其子马超不敢妄动。后曹操于208年赤壁大败,幸而能守住合肥,不被孙权攻下(详见合肥之战),加上孙权与刘备结成联盟,所以曹操加强南方的防备,转向西部拓展势力。 211年三月,曹操派钟繇出兵讨伐汉中的

  • 渭南之战的结果:曹操大获全胜马腾一家全丧命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渭南之战,三国,曹操

    曹操在此战将关中数个拥兵自重的军团打败,令他们不能结合反抗,大大削弱了他们的势力。后来,曹操进一步收降杨秋,派夏侯渊镇守长安,与徐晃、张郃等平定韩遂,虽然马超仍然不断聚众起兵,但都被夏侯渊镇压下去,最后只有逃往汉中张鲁处为客将。而曹操也在建安十七年(212年)五月,将在京为官的马腾一家杀害。一、此战

  • 揭秘:古代战场上武将对阵时有没有单打独斗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战场,武将

    曾经有个笑话,说的是明朝万历年间,日本丰臣秀吉侵略朝鲜,遇上了明朝李如松的辽东铁骑,那时候日军中有个将领,读三国演义发了疯,非常崇拜三国中单挑的武将们,跳出来大喊:“谁和我‘一骑打’”,明军以为他神经病,一顿火枪把他打成了筛子。“一骑打”也叫做单挑,就是单打独斗。看来三国演义害人不浅啊,读古代演义小

  • 辽夏战争的背景:辽国与西夏之间的矛盾不断积累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辽国,西夏

    西夏建国以前,和宋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所以一直与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密切夏、辽之间的关系,元昊曾多次向辽请婚。公元1031年,辽兴宗将宗室女封为兴平公主,嫁给元昊。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公元1042年)三月,元昊请辽发兵攻宋,以配合他对宋的军事攻击。辽出兵至幽州(今天津市蓟县),却不再前进。元

  • 辽夏战争的过程:从宋夏讲和到辽夏全面开战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辽夏战争,战争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朝商谈和议。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谈来谈去,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朝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经过拉锯谈判,元昊派使臣至

  • 中国超级武器秘史:63年就有了研制激光炮的计划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激光武器,中国,战争,

    中国对激光器的研究,起步并不比美苏晚,但根本的战略思想大相径庭。1960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听取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聂荣臻汇报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时强调指出:“死光,要组织一批人专门去研究它。要有一小批

  • 古战场:四场风帮助北魏打败了后燕几十万大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北魏,后燕

    先秦苻坚兵败淝水之后,北方又重新陷入大范围的分崩离析的局势。鲜卑族慕容垂乘机建立后燕,经过与先秦、西燕等政权的搏杀,终于站稳了脚跟。公元395年,实力强大的后燕皇帝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率领八万兵马攻打北魏,令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带领一万八千骑兵作为后援。第一场风得知后燕来攻,拓跋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