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利萨海战的结果介绍 利萨海战的影响是什么

利萨海战的结果介绍 利萨海战的影响是什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715 更新时间:2024/1/3 17:44:04

利萨海战是普鲁士的盟友意大利奥地利之间展开的一次激烈海战,作战海军司令分别是佩尔萨诺和B·冯·特格特霍夫。

利萨海战画像

利萨海战结果是以意大利配备最新蒸汽动力的“意大利”号沉没告终,意大利舰队被迫西撤退。因为奥地利舰队在作战中也有部分舰船受损,所以B·冯·特格特霍夫并没有指挥海军继续追击,并在大败意大利舰队后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回到了奥地利,而意大利海军司令佩尔萨诺则被意大利政府解除了职务。

这场海战是铁甲舰队作为出战主力在海上作战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所以利萨海战结果对之后的海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奥地利舰队所采用的形似“V”字的楔形横队作战方式引起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几十年后中国经采用相同方式在黄海战役中对抗日本舰队,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除此之外奥地利舰队还采用了古老的撞击战术,而且效果颇佳,于是这种古老的作战方式又被广泛应用于海域作战中,从这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大多数国家都在舰船上安装了撞角。利萨海战结果再次向人们证明了采用火炮的作战方式已经无法与装甲军舰相抗衡,而且将配备蒸汽动力的铁甲舰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与传统军舰相比铁甲舰更能快速的转换队形,使整个海军团队协同力更强,更能迅速的消灭敌人。

利萨海战的影响介绍

利萨海战影响在对战双方指挥官身上表现为:奥地利海军指挥官B·冯·特格特霍夫在大败意大利舰队后以民族英雄的身份回到了奥地利,受到了前奥地利海军司令后来成为墨西哥皇帝的马西米连诺一世的褒奖,并被授玛利亚特里萨勋章;而意大利海军上将佩尔萨诺则因战败被意大利政府废除了职务。

利萨海战旧照

这场海战是铁甲舰队作为出战主力在海上作战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所以利萨海战影响在日后的海上作战方式上也尤其突出,尤其是奥地利舰队所采用的形似“V”字的楔形横队作战方式引起了世界其他各国的广泛关注,在几十年后中国曾经采用相同方式在黄海战役中对抗日本舰队,但结果却是截然不同。除此之外,奥地利舰队还采用了古老的撞击战术,而且效果颇佳,于是这种古老的作战方式又被广泛应用于海域作战中,从这之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初,大多数国家都在舰船上安装了撞角。

利萨海战影响再次向人们证明了采用火炮的作战方式已经无法与装甲军舰相抗衡,而且将配备蒸汽动力的铁甲舰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与传统军舰相比铁甲舰更能快速的转换队形,使整个海军团队协同力更强,更能迅速的消灭敌人,这场战役也标志着在海域作战的风帆时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蒸汽铁甲时代,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海洋军事的发展。

利萨海战双方兵力分析

利萨海战是佩尔萨诺指挥的意大利舰队与B·冯·特格特霍夫领导的奥地利舰队进行的一次激烈海战。

利萨海战旧照

利萨海战双方兵力差异非大,当时的意大利海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涵盖最新蒸汽动力快速舰船“迪波托加罗”号及最新炮塔和撞角的“铅锤”号等共计十二艘铁甲舰,这十二艘铁甲舰都配备大口径线膛炮,除此之外,还有十六条木壳蒸汽机舰船,但因为平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致使意大利海军上进心非常匮乏。与意大利舰船相比,奥地利只有七艘铁甲舰,虽然都是快速舰船但略显陈旧,在他们的木壳舰中只有一艘是配备最新蒸汽动力,而且只有配备了少量的线膛炮。

利萨海战双方兵力虽然差异很大,且奥地利在海上军事实力上也远低于意大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奥地利的舰队司令B·冯·特格特霍夫,在他的严格训练下,海军不仅有强烈的上进心,对海上专业知识更是精通,这些恰恰是意大利海军所严重缺乏的。而且意大利海军司令佩尔萨诺最初只是将军舰做一些无谓的调动,在意大利皇帝强制命令下,才准备措施争取夺下利萨岛。利萨海战双方兵力差异悬殊、所以特格特霍夫采用“V”字形楔形作战方式及古老的撞击战术合理结合;而佩尔萨诺则是采用传统作战方式,更甚者将军旗错误的转移到了对战之外的“铅锤”号上。

利萨海战起因介绍

1866年发生在普奥战争期间的利萨海战,对战双方分别是意大利和奥地利,发生地点是亚得里亚海利萨岛附近。利萨海战起因是,1866年普鲁士与其盟友意大利相互联合一起向奥地利发动进攻,普鲁士的主要目的是想德意志内的各邦都划分到自己境内,意大利的主要目的则是想收复被奥地利侵占的失地威尼斯。

利萨海战旧照

利萨海战起因记载中向人们介绍了作战双方的实力,当时的意大利海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涵盖最新蒸汽动力快速舰船“迪波托加罗”号及最新炮塔和撞角的“铅锤”号等共计十二艘铁甲舰,这十二艘铁甲舰都配备大口径线膛炮,除此之外,还有十六条木壳蒸汽机舰船,但因为平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致使意大利海军上进心非常匮乏。与意大利舰船相比,奥地利只有七艘铁甲舰,虽然都是快速舰船但略显陈旧,在他们的木壳舰中只有一艘是配备最新蒸汽动力,而且只有少量的线膛炮。

利萨海战起因记载中强调了虽然奥地利的海上军事力量远低于意大利,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奥地利的舰队司令B·冯·特格特霍夫,在他的严格训练下,海军不仅有强烈的上进心,对海上专业知识更是精通,这些恰恰是意大利海军所严重缺乏的。而且意大利海军司令佩尔萨诺最初只是将军舰做一些无谓的调动,在意大利皇帝强制命令下,才准备措施争取夺下利萨岛。

利萨海战资料简介

利萨海战简介记载此次海战是意大利与奥地利在1588年发生的一次激烈对战,最终结果是以意大利的“意大利”号沉没而告终。利萨海战简介还介绍了,意大利发动这次战争的主要目的是抢回被奥地利侵占的失地威尼斯。当时的意大利海军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拥有最新蒸汽动力的装甲舰,但与强大军事力量相对应的是严重缺乏上进心的海军成员们。奥地利舰队虽然拥有不多于意大利舰队的蒸汽动力装甲舰,但胜在其海军司令B·冯·特格特霍夫善于抓住作战时机,并在平时的严格训练中将海军成员们的素质及作战能力都上升到一个极高的层次。

利萨海战旧照

尤其是特格特霍夫采用的“V”字形楔形队形作战方式及古老的撞击战术合理应用,使奥地利的蒸汽动力装甲舰行动便捷等优势出色的发挥出来。再者是作战最后阶段,特格特霍夫指挥将自己的木质战舰撞向意大利海军司令佩尔萨诺乘坐的木质舰船及其他装甲舰,其中尤以撞击“意大利”号最为壮观,几乎与此同时另外两艘奥地利舰船也协同发力撞击“意大利”号,最终“意大利”号因为严重倾斜、缺口处数吨海水倒灌的压力而渐渐倾翻沉没。

利萨海战简介最后强调了这次海战是以蒸汽动力作为出战主力在海上作战的首次交锋,标志着海域战争的风帆时代已经结束,并预示着蒸汽铁甲时代的到来。

利萨海战的过程介绍

利萨海战发生于1866年7月16日,利萨海战过程并不复杂。海军上将佩尔萨诺率领意大利舰队向利萨岛发起进攻,接着意大利舰队在18、19号向利萨岛展开不断炮击,因为奥地利守军的顽强抵抗,这次炮击并没有攻下利萨岛。在意大利全力发动第二次进攻时,奥地利海军上将B·冯·特格特霍夫带领奥地利舰队从一百六十五海里之外的波拉港昼夜奔波赶回利萨岛,并在到达利萨岛海域时马上令海军做好战斗准备,他意识到奥地利舰船火力不足,便采取了方便舰船队形转换灵活的“V”字形楔形方队。

利萨海战画像

利萨海战过程记载让人们了解到,佩尔萨诺舰队继续向利萨岛岸边的要塞炮台炮击,但结果没有让岸边火力反攻停止,反而是奥地利舰队过半弹药损耗、伤亡惨重,弹药仅能再维持两天。在20日上午,当佩尔萨诺舰队准备派先头部队登陆利萨岛时,奥地利舰队从西北方向驰骋而来,在这关键时刻,佩尔萨诺错误的将军旗转移到对战队形之外的“铅锤”号上,特格特霍夫迅速指挥其舰队穿过意大利舰队队形中的空隙,并将自己的木质战舰向佩尔萨诺的“意大利”铁甲舰号撞去。

这也是这场海战中最为壮观的一幕,“意大利号”的左舰舷首先被撞并随之失去了方向控制,在后退时又被“马克西米兰”号撞在右舷致使其右舷倾斜严重,接着因为缺口处被数吨海水倒灌又向左舷严重倾斜。利萨海战过程最终以“意大利”号沉没画上了句号。

更多文章

  • 拿破仑战争的评价:决定了军事学术发展的基本趋势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战争指的是拿破仑在位期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拿破仑战争背景要从法国大革命时期说起,因为它是法国大革命的延续,法国为了能巩固自己在欧洲的地位,不断的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拿破仑战争油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让欧洲各国王室的权位备受威胁,在加上法国的路易十六被拘禁后遭受处决,使得这次事件更是火上

  • 玉璧之战简介:北魏分裂后的一次大规模的争夺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玉璧之战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要道。在1400多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术最杂、伤亡最多的封建势力争夺战,历史上称为“玉壁大战”。网络配图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魏实权分别落入丞相、鲜卑化的汉人高欢

  • 揭秘刘备伐吴真的出动了七十万大军?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

    其实刘备伐吴就是指夷陵之战,这一战役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例,吴国利用积极的防御措施,成功的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刘备伐吴前到底有多少兵马一直是备受关注,因为刘备伐吴是个历史有名的事件,而这场战役的结果非常关键,那么刘备有多少兵马来应对此次的出征呢

  • 萨拉米湾海战背景:萨拉米湾海战双方实力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萨拉米湾海战

    据史料记载,萨拉米湾海战背景是这样的:公元前490年,当时的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曾出动海军和陆军共25000多人进攻希腊雅典,陆战中雅典在马拉松战役中以弱胜多战胜了波斯,波斯只能暂时撤退,希望在海上战胜雅典,这便是萨拉米湾海战背景。萨拉米湾海战交战图10年后的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已经换成了薛西斯一

  • 赤壁之战 曹操必败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赤壁之战

    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解时说:“至于荆州之败,盖由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裴松之说是老天爷干的,不关曹操、周瑜的事。可以说,后人受裴松之的影响最大。其实曹操必然失败,瘟疫之说还是有点点小疑惑。一来冬季并不是瘟疫的高发季节。赤壁之战时已至隆冬

  • 赤壁之败真相:败于周郎还是败于疾病?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壁之战

    历史上通常认为曹军大败的致命原因是遭遇了火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便有关于曹军因遭遇火攻而失败的描写,小说中称曹操是中了周瑜的计,误将战舰相连,后周瑜遣黄盖诈降时利用火攻,一举将曹操的二十几万大军歼灭,弄得曹操不得不败走华容道。而罗贯中所借鉴的史料——晋人陈寿的《三国志》中也有关于火攻的记载。《

  • 揭秘横扫欧亚的蒙古帝国在哪里吃了败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最强盛时在哪里吃过败仗公元13世纪,蒙古铁骑狂扫欧亚势不可挡。亚洲各地生灵涂炭,整个欧洲也为之恐慌:英国人不敢出海,德国人为之惊惧,俄罗斯出现“黄祸”一说,蒙古铁骑创造了战争的神话。然而这个征服欲望超强的蒙古帝国,在它最为强盛的时候,也曾多次吃过败仗。网络配图征安南的三次失利。安南也就是现在

  • 野狐岭之战:导致金国灭亡的决定性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狐岭之战

    野狐岭之战发生在1211年,交战地点是野狐岭,交战双方是蒙古军队和大金军队,由于金军的主帅指挥不利,造成了金军大败,这场战役称得上是一次决定性的战役,通过这场战役金军伤了元气,之后蒙古军队长驱直下,一直打到了金国的都城中都城下,虽然攻城并没有成功,但是却给了大金统治者沉重的打击。下面做一下野狐岭之战

  • 平壤之战的结果:清王朝日渐衰败的征兆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平壤之战

    平壤之战是一次非常重大的战争,也是甲午战争中最为重要的,这次战争日本想要将清军在朝鲜的力量全部清除,当时日军开始逐渐进军平壤地区,他们的力量达到了一万六千人,而清军则有一万五千多人,在一天的激烈战争之后,日军很快就被清朝军队打退,然而日军也占据了玄武门等地区,于是清军仓皇撤离,可是途中却遭受了日军的

  • 桂陵之战简介:一场“围魏救赵”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之一,说的是齐国谋士孙膑“围魏救赵”的故事。当时魏国攻打赵国都城的时候,孙膑献计攻打魏国,逼迫魏王回救,然后在半路打劫,达到救下赵国的目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3年赵国派使者祈求齐国的帮助,谋士段干朋就建议可以借攻打襄陵来消耗魏军的战斗力,齐王于是兵分两路,一路打襄陵围攻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