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寿县历史名人有不少,这里介绍3位。
曹广化(19052004),安徽淮南寿县人。1926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2年参加红军,曾任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师部书记,四方面军参谋部书记,总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参加过长征。
抗战时期,曾任军委军事工业局政治处主任,八路军129师385旅警备第4团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人民自卫军第4纵队第10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10师政治部主任,辽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东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委等职。参加过新开岭、四保临江、梅河口和辽沈、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南军区军需部政治部主任,中南军政大学第1分校政委,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军衔奖励部部长,第20步兵学校政委,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防化学兵部政委,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4年4月21日在京逝世。
孙大光(19172005),安徽淮南寿县人。1934年入党,原地质矿产部党组书记、部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发行部部长,共青团上海沪东区委、闸北区委组织部部长,共青团江苏临时省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学生南下抗日义勇军政委等职。
抗战时期,曾在广东、重庆、长春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组织安排下,曾任国统区长春市社会局局长、教育局局长,以国民党长春接收大员身份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参加内蒙古土改工作,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内蒙古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东北人民政府交通部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航务总局局长,交通部北洋区海运管理局局长,大连海运学院院长,交通部计划司司长、副部长、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地质总局局长,地质部、地质矿产部部长等职。2005年1月13日在京逝世。
杨银声(19181993),安徽淮南寿县人。1932年入党,开国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少共寿县县委执委,皖西北游击大队宣传员,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连指导员,皖西北特委青年部部长,庐江县金牛区区委书记等职,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
抗战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组织干事,第3军分区20团党总支书记,第1军分区10区队政委,灵(丘)繁(峙)支队副政委,第5军分区35团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9旅27团政委,华北野战军独1旅副政委,第一野战军65军195师政委等职。参加过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第65军195师政委,第65军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第21军副军长、政委,第65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总参谋部第二部政委,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1月28日在京逝世。
中国有哪些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墙?
西安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墙高12米,轮廓呈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千米。西安城墙主城门四座: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从民国先后新辟了多座城门,至今有城门18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遥城墙: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四座古城墙之一,1997年包括平遥城墙在内的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墙身素土夯筑,分层铺设稻草为拉筋,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顶部青砖铺墁,内向设泻水渠道,城墙周长6163米。
荆州城墙: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均保存较好。
南京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包括明朝时期修筑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墙,是世界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完整保存25.1公里。
临海城墙:台州府城墙始建于东晋,元朝时期台州府城墙以其防御水患的重要功能免于拆除,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建瓮城,是一座具有军事防御与防洪双重功能的府城城墙。
兴城城墙:兴城城墙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城墙为正方形,周长3274米。城墙四面正中各设城门,城门上皆筑箭楼,为两层楼阁。
凤阳城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建成时共有内、二、外三道城墙。第一道城为中都城外城,周长60里余,呈东西扁长的长方形。
除了这些外,还有襄阳、寿县、凤阳、正定、宣化、汀州、肇庆等,它们代表了中国明清时期上至都城、王城,下至府城、卫所的不同级别的城墙遗存,都值得看看。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歉
我来回答~~~
我说一个吧,安徽寿县古城墙,印象中是免费的,到城楼里面是收费十元,这个古城墙保存完好,比平遥古城的古城墙还要早,去那玩的话,还可以品尝当地”大救驾“,在当地玩够的话还可以去趟淮北,有一个临涣古城也很不错,可以去品茶,看风俗。
不过单就城墙来说,寿县的古城墙要比商丘古城墙保存的要好。
寿县古代叫寿春,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都于此,是楚国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堪称是楚国的北京城,为保护楚国政权修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寿县古城墙就是其中之一,时至今日,城墙保存完好,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比平遥古城要早一百年。它年代上限可提早到战国时期,并历经汉、唐宋、明清、民国多个时期的修缮和使用。其中,东晋太元八年(383年)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围棋赌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