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真有人可以经受无限度的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真有人可以经受无限度的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002 更新时间:2024/2/21 23:55:27

看到如此罔顾事实,怀疑一切,否认一切,甚至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提问,竟然允许出现在《头条》,并敢邀以作答,无不为之感到惊姹!

也许生活在今天和平年代的我们,确实感受不到革命与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然而,遥远的历史壮举,暂且无需多言。仅就新中国从黑暗里一路走来史诗般的历程中,无数类似于刘胡兰、江姐、赵一曼杨靖宇等这样的革命先烈,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为了保护同伴的生命;为了新中国的到来;为了后代过上幸福的生活,她们却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中而宁死不屈。她们催人泪下的悲壮情形,犹如昨日历历在目;她们英勇无畏的壮举,已镶嵌于新中国的史册,而永远流传于世。这难道是虚构的故事吗!

理应说,英雄的烈士也是血肉之躯的人,欲问她们为什么能“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是因为她们有保护同伴的坚强意志;是因为她们有“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的崇高品德;是因为她们有坚贞不渝的信仰。否则,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

信仰是关键。也许人们不会否认一个这样的事实,有些邪教组织的人,为了所谓的“信仰”,都可以为此而自己婪身。而我们的革命先烈,严刑拷打而宁死不屈,不就是怀有让劳苦大众脱离苦海,过上共同富裕的生活,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与信仰吗?这难道不是信仰的力量吗?她们的壮举难道还值得怀疑吗!

令人遗憾的是,在享受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活物质极为丰富的个别当下人,竟然罔顾事实,质疑一切。类似于本提问,表面上看似是“幼稚”,实则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为自己信仰的缺失、道德的沦丧与不仁不义寻找托词。

意志和仇恨!是很多人能够坚守住严刑拷打的最核心因素!

公元1637年,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以及丙子胡乱朝鲜政权正式向清朝表示臣服后,清朝的第二代领导人皇太极终于下达了最终的作战命令,向明朝在辽东半岛的重要据点钉在清朝政权背后的皮岛发动最后的军事进攻。严阵以待且战斗力强悍的八旗甲士,提供足够火力进攻的朝鲜水师,在一套强有力的热兵器与冷兵器的混合打击面前,早就已经陷于衰落的皮岛明军军事力量再也无法承受这最后的打击。

经过数日的激战,守卫皮岛的明朝东江军最终在付出了“死者万数”的惨烈伤亡后,丢掉了明朝在清朝背后的最后军事据点,而作为皮岛最高守将的总兵沈世魁,也在战斗中重伤被俘。由于自明清开战以来,明朝被俘的总兵并不多,因此沈世魁的被捕,也成为了清朝力争劝降的对象,尤其在清朝掌握的情报网当中,这个叫沈世魁的将领的人品可谓差到了极点!

早年自己的年龄明明比皮岛原总兵文龙要小,但为了巴结这位上司,沈世魁不惜将自己的女儿送给年近50的毛文龙做小妾,自己借此利用岳父的身份在皮岛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尤其在毛文龙死后,自己成为了皮岛的一号首领,在这座小岛孤悬后方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却大肆贪污,修造个人官邸,无论是明朝官员还是与之相邻的朝鲜半岛,都对他的个人品行给与了极其恶劣的评价,因此,在清朝官员的眼中,这位追求利益的明朝总兵,很容易就会被清朝的高官厚禄所诱惑,进而归顺大清。

但让清朝进攻皮岛的军事负责人马福塔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位贪财纳贿的明朝腐败官员,面对清朝的酷刑和劝降,却展现出了不一般的血性,无论清朝的高官诱降还是血腥的酷刑,沈世魁都严厉的给予了回绝,只求一死以了解自己作为明朝官员最后的荣誉,无奈的清廷最终只能将沈世魁处死,而这位人品极差的官员,为什么在最后时刻展现出了如此刚毅的态度的?

原因也是冷冰冰的:因为在此前的明清战争中,沈世魁家族的绝大部分亲人,都惨死于清朝的屠刀下,所以这位沈大人虽然品行恶劣,但在民族和家族仇恨上,他却站对了方向,钱可以贪,人品可以差,但民族的气节和家族的荣辱绝对不能丢!与清朝的对决,只有战死,没有苟活!

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的前辈们经常能够扛住敌人的酷刑,往往也是如此!

在旧社会,很多革命前辈和他们的家人曾经遭受过旧时代的压迫,轻则生活困苦,重则家破人亡,所以他们对旧时代和旧政府都充满着仇恨,在身背着血海深仇的情况下,他们恨不得将敌人杀之而后快,就算被捕之后遭到残酷的酷刑对待,他们往往也毫不退缩,因为从报仇和起义的那一天开始,在他们的人生字典当中,早就已经没有了投降两个字!

如果把我们现代人拉进审讯室,估计老虎凳子辣椒水还没开始用,我们光听名字就吓得先招了,没有血性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没有建立过那种钢铁意志和仇恨思想,美好享受的生活早就让我们的骨骼变得酥软,又岂能经受得住酷刑的考验?

当然,如果在未来我们也遭遇了一场大难,也经历了这种仇恨变化之后,我们也会变得跟当年的那些前辈一样,在严刑拷打面前,我们将变得毫不退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今天是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就义日,您了解她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民族英雄,永垂不朽!抗日女英雄之一、中共优秀党员、党的忠诚女儿,也是武汉黄埔分校女四杰之一赵曼烈士,忠诚于党、将自己一生都奉献在那场艰苦卓绝又伟大的东北对日作战中,光荣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双枪女将令日寇闻风丧胆,白马女杰杀得强敌胆战心惊。虽不幸于84年前的今天1936年8月2日,被日寇枪杀于珠河,但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在那一场一场残酷的战斗结束以后,所有幸存的英雄们终于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了.一个年轻的士兵在火车站打了电话给父母.亲爱的妈妈,我是PETER,你的儿子,我要回来了.哦,我的孩子,你还活着,真是太好,我和你爸爸总算把你等到了.可是,妈妈,我有一个战友,他现在无家可归,我们能不能收留他?哦,当然可以,我的

  • 你是怎样理解战争与和平的?如何从哲学角度解释战争与和平?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答: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本身就是个矛盾体,有矛盾才有世界,没矛盾就没有世,战争只是世界许许多多,矛盾中的一种矛盾爆发点,我们可以这样说,要想有和平,战争就是实现和平的最好途径。为什么?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的条件,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吧,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美帝国主义认为,中国刚刚解放

  • 战争与和平好书推荐卡推荐理由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战争与和平》的好书推荐理由:《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文本以极其简洁的文字,卓越的、令人惊叹的心理分析,生动、鲜活地描绘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令人激动的一组人物形象。整部作品构思宏伟、气势奔腾,有力地展示出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壮丽的一页1812年卫国战争,展示出了战争前后俄

  • 娜塔莎(《战争与和平》)的赏析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观赏的是1956年赫本扮演的娜塔莎,所以以下赏析只是我眼里的娜塔莎少女时期像一个金丝雀,由于她有一个欢乐的家庭,善良温和的父母,正义爱国的兄弟,所以她天生具备真、善、美的基因。也就成就了她与大自然融合的至真至纯步入舞会,她还是很孩子气的动了动心眼,那种对于白马王子的期待是另一种美...像春天里的歌,

  • 战争与和平的重要情节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于多勃琪诺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即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家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派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能于伤兵中发现将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

  • 战争与和平主要内容50字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主要内容: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扩展资料《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人道主义与博爱精

  • 抗日战争的故事简写?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一、游击队巧捉鬼子官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

  • 抗战英雄故事有感作文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何谓英雄?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英雄者,拥有藐视一切之能力,傲视群雄之气势,世人对其不但敬畏,而且难以捉摸。古今中外,可称之为英雄者,寥寥可数。随着时光的年轮划过一圈又一圈,那个战火

  • 读历史经典故事的读后感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史记这是一本能丰富头脑,补充知识的神奇的书.《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编织成了世世代代流传的史记.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