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一恒独步,无授权禁转!
当然是靠打,靠缴获,靠高超的指挥艺术来克服的。这里就要说一下陈赓大将指挥八路军的一些战例了。陈赓,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从他在1955年授衔时身穿大将军礼服拍摄的照片,根本看不出是让敌人胆寒的战神,相反,却是饱读诗书的学者,或者很上镜的型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赓任改编后的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率部渡过黄河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陈大将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最令人称道,并且奉为经典的就是在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方式两次伏击来犯的日军,而且两次都取得不错的战果,这个地方就是位于山西省娘子关的七亘村。
[大将陈赓英气逼人]
娘子关扼守太行山井陉口,为山西省和河北省之间为数不多的两省通道之一。无论是要保障山西不被日寇侵犯,还是要保障河北免遭日寇的铁蹄,娘子关都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37年10月,日军为了迅速打通正太铁路,从正面猛攻担任守卫娘子关重任的晋绥军和中央军,而娘子关以南的七亘村由于距离娘子关距离较近,可以最大限度的缩短运输时间。由于当时的七亘村尚未被日军占领,使得日军运送给养从七亘村到娘子关石门的日军集结地,必须经过一道长约10里的峡谷,谷深数10米,底宽不足3米,地势十分险峻。
面对这样的地形,其实日寇是知道万一中国军队在此设伏,肯定会迟滞他们的行进速度的。但骄狂的日军自卢沟桥事变以后,在华北战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和有力的抵抗,更没有经受挫败。在他们内心里是根本看不起中国军队会有怎样的战斗力,都会在日军武士道面前,当然还有比中国军队优良的武器,就是遇到伏击和抵抗,也会瞬间把中国军队歼灭,根本不担心他们去日军的集结地吃饭团的。
[八路军第386旅旅长陈赓英姿]
日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陈赓的内心深处也对日寇会有这种思路了然于心。趁敌人麻痹和骄狂的时候给予狠狠打击,让他们看看中国军队是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不堪一击。
于是,陈赓下定决心,就在七亘村打一仗以彻底压一压日军嚣张的气焰。10月26日凌晨,386旅参战官兵悄悄地进入阵地埋伏好,等待日军进入伏击圈。担任为娘子关前线日军运输物资的的辎重部队,在300多步兵的掩护下,一路而来,以无所谓和十分放松的状态,边走边欣赏峡谷美丽的景色,渐渐地进入伏击圈。陈赓通过望远镜,看着这支得意忘形的运输队伍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他迅速下达了打的命令。
顿时,埋伏在陡坡顶上的八路军战士立即扣动了机枪、步枪的扳机,刹那之间,八路军战士使用的各种武器弹药如暴雨一样从上往下朝日军的人堆里倾泻下来。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蒙了。由于峡谷谷底仅有3米宽,手榴弹爆炸后呛人的火药味,以及子弹击穿身体后鲜血渗出后的血腥味,当然还包括物资燃烧后的烟味混合起来,瞬间让能见度降到极低,几米之内也无法看清对方。这无疑给日军士兵的心理造成了极大地恐惧,他们在慌乱中象炸了窝的马蜂似的乱碰乱撞,死的死,伤的伤,还有一些士兵因为双脚踏空被挤下了深沟。
【影视剧中的陈赓将军】
面对此情此景,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奋勇杀入敌群,跟日军刺刀见红展开了白刃战。经过两个多小时后的激战,枪声和喊杀声渐渐沉寂下来,经统计共歼灭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和一批军用物资,陈赓非常开心,因为歼灭了日寇不是很多,但缴获了不少物资,为即将进入华北漫长的冬季缓解了不少压力。
当陈赓在七亘村设伏取得完全胜利的消息传到刘伯承那里,刘帅自然感到高兴。仅仅过了一天,陈赓从八路军总部和129师部传来消息,正太路西段的日军正向东运动,他很清楚日军的意图是急于要打通正太铁路,从背后威胁太原。
根据这一情报,陈赓反复研究他看了无数遍,简直把山西省各个城市的地名,山川河流走向都烂熟于心的地图,重重的一拳砸在七亘村。他把自己的思路向刘帅和盘托出,日军为了减少运输给养的行军时间,仍然还会走七亘村这条关隘,这是他们的必由之路,因为舍此别无通道。再说了,日军那次小小的失利与他们在山西取得赫赫战果根本可以忽略不计的。为此,他建议还在七亘村设伏,就是让日军想不到,我们同样的伏击还会来第二次。
[陈赓(左)彭德怀(中)和邓华(右)]
刘帅同意了陈赓的作战方针,并又做出一些补充,以确保这次伏击战依然完美收官。
同时,为了迷惑日军,把戏演足。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日军派兵到七亘村来收尸时,陈赓故意把一个数千人的主力团向外部撤退,尘土飞扬的道路和急速行军的队伍,让前来收尸的日军官兵看到八路军惧怕日军大部队来进攻,已经仓惶撤退的假象。事实是这个主力团是奔赴即将设伏的区域待命去了。
不用说收尸归队的日军自然会向他们的上级汇报在七亘村看到的情景,眼见为实,再说都是正宗的日军讲述,不是伪军的胡编乱造,这就更加坚定了日军从七亘村行军的决心。10月28日晨,敌人的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而来,毕竟吃过亏的日军,没有第一次那样的趾高气扬,更没有不可一世的皇军是不可战胜的神气劲。相反,进入峡谷后,保持高度警惕,小心翼翼搜索前进,遇到鸟儿飞起来也是密集的枪声过去,看到峡谷上树影在晃动马上就是几发炮弹招呼过去。面对敌人心虚,胡乱开枪开炮给自己壮胆,陈赓要求隐蔽的指战员们要沉得住气,没有命令坚决不开枪。
【1955年10月1日左起李克农、张爱萍、邓颖超、陈赓、宋任穷在天安门城楼上】
当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陈赓一个字打还停在半空中,早已按耐不住的八路军指战员们的武器全都响了起来,还包括上次伏击战中缴获的掷弹筒在这时候发挥作用。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击毙日军100多人,缴获了很多物资。尤其是这次伏击战取得的另外一个巨大的收获,是解救了被日军围困在娘子关旧关的友军曾万钟部1000余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大将在同一个地点,先后两次设伏都取得骄人的战绩,开创了兵法上绝无仅有的先河,真的是应验了兵法中的一句经典“兵法诡道也。”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抗战中,八路军的药品、弹药不仅是靠在战场上缴获敌人的,还有八路军办事处的协调、购买和爱国人士的捐赠,更有全国人民的支持,抗日战争就是一场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共同抗日。经过与国民政府协商,1937年8月,把在陕西省西安市七贤庄1号的红军联络处改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林伯渠任中共中央代表。后来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八路军驻晋办事处、驻南京办事处、驻甘办事处、驻新疆办事处、驻武汉办事处、驻重庆办事处、驻香港办事处等等,办事处的职责之一就是推动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采购与转运军需物资、药品和弹药。1939年4月,在日军即将对晋东南地区发动扫荡时,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筹措了80万发六五弹、2000发迫击炮弹,2万发手枪弹和部分炸药,补充了第一二九师等部队,支援了晋东南的反“扫荡”作战。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各八路军办事处为前线筹集了大量的药品和弹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大批爱国人士慷慨解囊,跃捐赠。在整个抗战期间,世界各地侨胞救国团体数量多达3940多个,仅抗战前三年,侨胞就捐献了216架飞机、1000余辆救护车、坦克23辆,衣物和医药用品3000多批,当然这些物品大部分都给了国民党军队,但也有补给给八路军的。国母宋庆龄1938年在香港创建“保卫中国同盟”,她通过各种方法和渠道向海外华侨募集了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支援抗战,这些物资通过她的精心安排,运往抗日根据地,解决八路军的供给问题。
全民皆兵,同仇敌慨,广大人民群众捐款、捐物、捐粮食,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齐心协力打击日寇。八路军在根据地依靠人民群众还办起了兵工厂、枪械修理厂,研制士地雷,维修损坏的枪械,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弹药、药品的不足。如被喻为枪炮大王”“兵工专家”的吴运铎,为新四军研制出了平射炮、枪榴弹等杀手锏武器,不仅提高了新四军的战斗力,还支援了八路军的装备。抗战的岁月是艰苦的,尽管如此,八路军的弹药、药品是远远不够的,在缺乏供给的条件下,八路军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胜利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