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尤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创始人。他原籍罗马尼亚,母亲是法国人,幼年全家迁往法国,后来返回罗朗懈。1938年定居法国。他的《秃头歌女》(1949)是最早的荒诞派戏剧之一,1950年首次在巴黎的一家小剧院上演,备遭冷落,景况十分可怜,曾因只有三个观众而退票停演,但尤奈斯库并未因观众的冷落而该弦另张,不懈地做他的戏剧实验。从1956年起,《秃》剧引起注意,后连演70多场,成为法国历史上连续演出时间最长的戏剧之一,被译成多种文字尤金尤奈斯库的代表作现代经典话剧《椅子》是法兰西文学院院士、著名剧作家尤金尤奈斯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和尤奈斯库另一部上个世纪50年代的作品《秃头歌女》的上演,开创了现代戏剧史上的一个新的流派荒诞派,从而也确定了尤奈斯库的现代派戏剧奠基人的不撼地位。随后,法国的贝克特及其《等待戈多》、英国的品特及其《一间屋》和美国的阿尔比及其《美国之梦》等60年代的荒诞派戏剧在欧美各国风行一时。《等待戈多》意图表现的“是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而《椅子》所意图表现的是一切物质实体对精神空虚的填补的无力等。奈斯库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的经典作家。1912年生于罗马尼亚,父亲是罗马尼亚人,母亲是法国人。他的童年是在法国度过的。1925年回罗马尼亚,因为他讨厌他周围的人像染上了瘟疫似的染上了法西斯狂热。1938年赴法国从事法国文学的研究,并定居法国。他经常看戏,对戏剧逐渐反感,认为传统戏剧是虚伪的陈词滥调,应该“冲破墨守陈规的‘传统主义’的桎梏奔向自由天地”,宣称戏剧是“内心斗争在舞台上的一幅投影图”。尤奈斯库写了40多部剧本,主要有《秃头歌女》(1950)、《未来在鸡蛋中》(1951)、《椅子》(1952)、《阿麦迪或脱身术》(1953)、《新来的房客》(1953)、《不为钱的杀人者》(1957)、《犀牛》(1958)等等。尤奈斯库(1912-)是法国剧作家。他出生于罗马尼亚的斯拉提纳,父亲是罗马尼人,母亲是法国人。出生的第二年,他随父母迁居巴黎。1925年父母离婚后,他随父回到罗马尼亚,就读于布加勒斯特大学法语系。1938年,尤奈斯库获政府奖学金,赴法作法国文学专题研究,并入法国籍。尤奈斯库从小就喜欢看戏,尤爱木偶戏。但是,尤奈斯库渐渐地对传统戏剧产生了反感情绪。他认为一切传统的优秀剧,包括从莎士比亚到布莱希特的一切作品,都使舞台与人生脱节。因此,他致力于写作“反传统戏剧”。1949年以后的30年内,尤奈斯库相继写了40多部剧本,如《秃头歌女》(1950)、《椅子》(1952)、《犀牛》(1960)等。尤奈斯库善于采用漫画式的夸张、荒诞不经的虚构,以及支离破碎的情节来揭示人生的荒诞、空虚和绝望。其作品在欧洲、美洲和日本等地产生了广泛影响。《犀牛》是尤奈斯库的代表作。作品围绕小公务员贝兰吉的一场荒诞奇遇展开。贝兰吉是一个社会下层人物。他对生活不满,对未来感到茫然,时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孤独感,但能保持独立人格。犀牛刚刚在生活中出现,人们深为惊讶,或高谈阔论,或漠然置之。一旦演变犀牛成风,追随者又络绎不绝。这种异常的突变反而使贝兰吉头脑清醒起来,他一边挣扎,一边反抗,决不随波逐流。然而,贝兰吉对“犀牛化”现象的反抗毕竟是悲观的、无能为力的,他的孤单的悲鸣和无力的挣扎也并非人类的真正出路。剧本通过人蜕变为犀牛,揭示了西方社会现实中的异化现实,以及人格丧失、精神堕落带来的社会灾难。《犀牛》在艺术上不同于一般的荒诞戏剧,它有完整故事情节,有矛盾冲突,也有高潮与结局,但题材是超现实的,内容是荒诞的。作者采用以假乱真的写真手法,通过艺术虚构,使剧中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尤金尤奈斯库(EugeneIonesco,1912~)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荒诞派的经典作家,法兰西文学院院士。1912年生于罗马尼亚,父亲是罗马尼亚人,母亲是法国人。他的童年是在法国度过的。1925年回罗马尼亚,因为他讨厌他周围的人像染上了瘟疫似的染上了法西斯狂热。1938年赴法国从事法国文学的研究,并定居法国。他经常看戏,对戏剧逐渐反感,认为传统戏剧是虚伪的陈词滥调,应该“冲破墨守陈规的‘传统主义’的桎梏奔向自由天地”,宣称戏剧是“内心斗争在舞台上的一幅投影图”。尤奈斯库写了40多部剧本,主要有《秃头歌女》(1950)、《未来在鸡蛋中》(1951)、《椅子》(1952)、《阿麦迪或脱身术》(1953)、《新来的房客》(1953)、《不为钱的杀人者》(1957)、《犀牛》(1958)等等。1950年5月11日,巴黎上演了尤金尤奈斯库一部离奇古怪的独幕话剧《秃头歌女》,演出使剧场仅有的三名观众瞠目结舌,且很快轰动了巴黎剧场,有人称它是“对一切传统戏剧的严重挑战”,是“天才的作品”。《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着荒诞派戏剧的诞生。《椅子》是尤金尤奈斯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剧讲述了一位一生过着机械重复生活的耄耋老人和他的妻子,为了公开他们的人生信条以“拯救人类”,在家里召集会议,并请了一位职业演说家做代言人。老夫妇离开了人世。然而,那位要宣布重要信息的演说家居然是个聋哑人,最终未能替老人传达遗言,只留下象征宾客盈门的空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