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知三国时期的蜀汉五虎将!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进汉中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那么五虎上将的封神之战各自是什么呢?
一、关羽斩颜良水淹七军使关羽达到了生平事业的最高峰围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但是,这一胜利,时间太短暂,实为关羽的“莽撞”之举!
在孙权的突袭下,战争态势急转直下,关羽兵败身亡。随即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孙刘联盟破裂,夷陵之战,刘备惨败,从此蜀汉由盛转衰。
可以这么说,蜀汉最后之所以败亡,追根究底,最大、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关羽的“水淹七军”。所以,关羽的封神之战当属有名的斩颜良。
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关羽传》)斩杀颜良,是关羽参军打仗十六年以来,建立的第一次辉煌成功。对其个人而言,以个人之力,在万军中独取上将首级,这个纪录,在三国甚至整个中国历史中实属少见。
经历此战的曹操对关羽赞叹不已:“将军真神人也!”对三分天下来说,关羽斩颜良功不可没,它不仅解了白马之围,而且为此后曹操战胜袁绍,打开了开局之战的良好基础,
二、赵云空营计
诸葛亮的“空城计”有原型的话,那就是赵云的汉中之战的“空营计”。较之于血战长坂,此战充分显示了赵云大智大勇。
汉中之战中,赵云以数十骑,猝然遭遇曹操的大军;赵云不但不退,反而冲进敌阵砍杀。曹操叹曰:“昔日当阳长坂英雄尚在!”
曹军迅速压制住阵脚,进逼蜀营。此时的蜀军并没有足够的兵马,情况万分危机。赵云单枪匹马立于营外,下令大开营门,以待敌军。
赵云的一反常态,再度让曹军困惑不已,以为赵云故布疑阵,设有埋伏,不但不敢进攻,反而引兵退去。
此时,蜀营本来偃旗息鼓,突然锣鼓喧天,万箭齐发,射向曹军;曹军一时惊骇奔逃,自相践踏,堕入汉水死者不计其数。
赵云凭借着胆识,以至弱挑战至强,杀得曹操人仰马翻。第二天,刘备视察营垒,叹为观止:“子龙一身都是胆!”
这一战之后,赵云得到了“虎威将军”的称号。论智,媲美于诸葛空城计;论勇,可同张飞立马长坂。所以,此战当为实为赵云的封神之战!
那么张飞、马超、黄忠的封神之战又是什么呢,且看下文分解。
三、张飞战宕渠
作战名将,张飞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战功,要数他的宕渠之战。此战,是张飞自追随刘备三十年以来,用兵生涯中的封神之作打败张。
此战发生在刘备与孙权争夺荆南三郡数月之际,曹操趁机取得汉中,张麾军进入巴西郡,想以武力把巴西百姓迁入汉中,借此削弱刘备的实力。
张打遍蜀营无敌手,可不是泛泛之辈。在曹魏诸将之中,张熟习兵法,善布营阵,远高于关羽的对手于禁、曹仁、徐晃等,连诸葛亮都忌惮三分。
倘若张飞输了,对根基未稳的蜀汉所产生的骨牌效应可想而知。这一仗可谓是张飞军旅生涯中最为艰难的一仗。但张飞驻扎阆中,与之相持了五十余日之久。
经过多次激战,张飞率精兵万人,绕道背后突袭张,在狭窄的宕渠山道,从八山发起冲锋,杀得张措手不及,仓皇而逃。
战后,张飞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亲手书写“汉将张飞大破贼首张于八”,并刻于石碑,以此纪念自己的封神之作。
四、马超战潼关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曹操殆生潼关,张松奚落曹操“割须弃袍”,说的就是这场大战。此战双方出动兵力超过十万人,对西北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渭南一战,马超八九合击败于禁,二十合战胜张,数合刺李通于马下,而后直取曹操。若不是曹洪、夏侯渊及时赶到,曹操真的命丧于此。
这一战差点要了曹操的命,是三国最卓越的军事家曹操一生所经历的几次险情中最为狼狈的一次,可以说是死里逃生。曹操感叹地说:“马儿不死,吾几无葬身之地矣!”
渭水战许褚,是三国里顶尖的高手过招,也是马超一生不多的最猛烈的单打独斗。观者无不热血沸腾,曹操赞曰:“马超不减当年吕布之勇!”
马超常年纵横西凉,无疑是一员勇将。马超少年封侯,早年提及“关中将帅”,荀、周瑜都会想到马超。
而潼关大战足以让马超更威名远扬,所以,这不能不说是马超的封神之战。
五、黄忠斩夏侯
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与关羽并列,引起关羽表示不服:“大丈夫终不肯与老兵同列。”真不知关羽是否忘了长沙关黄对刀。实际上,黄忠一直是一个猛将。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三国志黄忠传》)汉中之战,黄忠参加了对定军山的争夺战,他所面临的对手是“虎步关右”的夏侯渊。夏侯渊何许人也,一方都督,一路大帅,魏侯近族。
其实也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声东击西,黄忠居高临下,突然发动攻击,如猛虎下山,刀劈猝不及防的夏侯渊,还斩杀了曹操刚任命的益州刺史赵。
黄忠斩夏侯,意义非常重大。此战打破了汉中之战的僵持状态,沉重地打击了曹军的士气,战争主动权开始逐步倾向于刘备。
夏侯渊也成了三国时期曹魏方面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而作为在定军山之战中表现突出的黄忠而言,可谓首功一件。
自从夏侯渊死后,曹操不得不作出撤出汉中的决定,从此再也没有发动大的战役。战后黄忠被升职为征西将军,刘备进为汉中王后,力排众议,封黄忠为后将军。
所以,此战是老黄忠一生作战所打最为得意的一仗,也为他的戎马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由此可见,定军山斩夏侯,不得不说是黄忠的封神之战。
总结:蜀汉五虎将的封神之战,各个名不虚传。关羽斩颜良,是三国时期唯一两军对垒斩杀敌首的战例。空营计体现了赵云的智勇双全,虎威将军,一身是胆。张飞的宕渠之战,拼掉张,护卫了蜀汉的东大门。马超的潼关大战,打出西凉勇将的风采。黄忠的定军山斩夏侯,为影响了汉中之战的最后结局。
提起三国,我们就必须得说到蜀汉的五虎上将,他们可算是我们最喜欢的三国人物了。在演义中,他们英勇盖世,武力超强,为蜀汉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作为书迷,我们都知道关羽的封神之战是水淹七军,赵云则是长坂坡之战,那么五虎中的其他三人,他们的封神之战是哪一场呢?
马超
马超在演义中出场比较晚,投靠刘备之后,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用,所以在他加入蜀汉之后,我们很少看到他的战绩。然而其实早在他还是西凉军首领时。他就已经打出了一场震惊天下的大战。
当时马超父亲被曹操所害,他为报父仇,愤而起兵。曹军不能抵挡,纷纷败退,马超快速地攻下了长安,直逼潼关,曹操无奈,只能亲率大军前去抵挡。结果还没等他赶到,潼关又被马超给攻下了。
马超见曹操亲自前来,急欲报仇,于是引兵出关,要和曹操正面对决。结果马超的西凉军实在是太勇猛了,直接击溃了曹军,曹操被迫逃跑。
演义原文: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这一战可是堂堂正正的对决,马超直接击败了拥有多年战争经验的曹操,打的曹军仓皇逃窜,连曹操这个主帅都不要了,可见此战中西凉军给曹军带来的震撼有多大。而曹操本人呢,也被吓得弃袍割髯而逃,可谓是颜面尽失,还差点被马超给活捉了。能把曹操逼得如此境地的人,恐怕也找不出几个了吧。潼关之战也是马超的封神之战。
张飞
要说张飞的封神一战,那必须得说到长坂桥一战了。赵云为救小主子刘禅,于曹军中七进七出,震惊世人,而接下来的张飞在长坂桥三声吼,吓退数万曹军则更是令人惊讶了。
当时曹操率军南下,进攻荆州和江东,刘备准备找刘表商议抗曹的事情,哪知刘表已死,他的小儿子刘琮继位后,直接宣布投降,献出了荆州。这可把刘备给气坏了,真可谓是虎父犬子啊,刘表再怎么说也是个枭雄啊,结果儿子这么不争气。刘备只能快速逃跑,哪知跟随他的百姓太多,大军始终无法加快脚步,最后在当阳县被曹军给追上了。
一番拼杀后,刘备只带了数十骑逃出,家眷亲属全都不见了踪迹,这时糜芳又跑来告状,说赵云已经投敌了。刘备虽然不信,但是张飞却气坏了,一定要去找赵云问个清楚,于是他带了二十骑来到了长坂桥。张飞见桥边有一片树林,便让手下砍下柳条,栓到马尾上,然后在树林中来回奔跑,以作伏兵,自己则亲自在站在桥头,观望形势。
不一会,赵云救得阿斗前来,张飞才知赵云是回去救人了,于是让赵云先走,自己留下来断后。曹操部将文聘追到,见桥边树林疑似有伏兵,不敢前进,便驻足观望。不久,曹军的其他大将也来了,和文聘一样,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于是命人请曹操前来做决断。
张飞见曹操前来,怕他看出虚实,便大吼挑战,结果曹营诸将并不理会。张飞又一声大吼,曹操看不出真假,又想到当初关羽说张飞有万军丛中取敌首级的能耐,已经有了退意。而张飞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料想曹操要打退堂鼓了,又加了一把火,再次大声挑战,这一下,曹操彻底慌了,直接回马就走,引得曹军一阵骚乱,自相践踏。
长坂桥这一战,曹操被张飞吓得不轻,冠簪尽落,都披发而逃了,倒是和潼关之战的狼狈有得一拼。长坂桥之战是张飞的封神之战。
黄忠
老将黄忠,实力不可小觑!然而因为年纪的原因,黄忠在蜀汉军中还是多次受到别人的质疑,直到定军山这一战,他才彻底翻身,没有任何人再敢轻视他。
张在巴西被张飞击败,差点全军覆没,只能逃向定军山夏侯渊处。蜀军乘胜追击,夏侯渊本想坚守,结果黄忠在法正的建议下,占据了定军山对面的高山,使曹军失了地利,迫于无奈,夏侯渊只能出战,结果黄忠采用了法正的计谋,任由夏侯渊挑战,就是坚守不出。等到了中午,曹军都人马倦怠,黄忠突然一声令下,全军出击,打了夏侯渊一个措手不及。
原文:午时以后,法正见曹兵倦怠,锐气已堕,多下马坐息,乃将红旗招展,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夏侯渊措手不及,被黄忠赶到麾盖之下,大喝一声,犹如雷吼。渊未及相迎,黄忠宝刀已落,连头带肩,砍为两段。
夏侯渊这一死,震惊了整个曹魏,谁也没想到久经沙场的夏侯渊会死在黄忠手上,汉中前线的曹军军心尽散,逼的曹操亲自率军前来抵挡。而黄忠也因为这一战的功劳,直接被刘备封为了征西大将军。这一战也是老将黄忠的封神之战。
结语
关羽的水淹七军,赵云的长坂坡之战,马超的潼关之战,张飞的长坂桥之战和黄忠的定军山之战,都是他们各自的封神之战,也正是由于他们在这几战中的精彩表现,让大家记住了蜀汉五虎上将。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