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4281 更新时间:2024/2/24 3:40:31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关羽败走麦城和舌战群儒等:

1、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2、孔明草船借箭

周瑜刁难诸葛亮,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这一妙计使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完成任务。

3、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

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4、关羽败走麦城

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

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

关羽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麦城。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之后,关羽突围不成功,在麦城被捉,因不肯投降,孙权杀之。

5、诸葛亮舌战群儒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

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大家知道三国时期有什么感人的小故事吗?

看到这提问,散发弄舟拔动大脑中熟读过三国的细胞群,展开搜索。率先入脑的竟是刘备吃过人肉那一章节。这一章或许在年少时读演义,就严重震彻过心房,至今留痕。确切的说已超脱感人的慨念了,有人的成分了。

《三国演义》第19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有一小段说的是吕布依附徐州的刘备,反客为主,打败击散刘备。刘备落荒而逃,欲往许都投奔曹操。路上饥饿,到一村中遇到一叫刘安的猎户。刘安感其亲民,招待刘备,却没有肉,竟杀了自己老婆取肉为肴,还对刘备诈称是狼肉。天明刘备上路,发现厨房有一妇人尸体,才知吃了人肉,不胜伤感上路。

原文:

演义虽是文学作品,但罗贯中在写此书时,参考翻阅了大量史籍、评话。这一段未必空穴来风,想是罗贯中于哪本史料散传中搜得。因为在古代类似割肉待客的小文,这个不是个例。某种程度代表了古人一种道德价值观的偏差。

想来古人的价值观或许看了,会有感动刘安之义,多有点赞。但日新月异,现代人看了定会瞠目,咬牙之余,莫说感人了,拍案撕书的心,怕是都有。这从另一方面说,儒家等旧文化观念,有优良处传承之外,也有糟粕所在。有些观点甚至在泱泱社会发展大潮中走向了现今观念的对立面。刘安杀妻待客,书中想表达的是什么?表达刘备仁政,民之备敬?还是待客要诚,赤心一颗?它透出的只能是古人慕虚颜面、男尊女卑的腐朽思想。

古人对冥冥万象认知有限,以不变的所谓道德思维,去框定日夕万变的时间长河,肯定是削足适履,是错误的。古时优良的道德理念,今人当多传承。糟粕之处,当认真看清,或纠正或掘弃。

倘若罗贯中穿越而活,再修三国,定也会因时而删除此小节。而今人再版《三国演义》,实应把这一小段剔除。因为它给人的感觉,不再有一丝感人,而是更多的气郁。

古人也挺可逗,一方面讲孝义为重,母亲至爱,一方面又传播妻子如衣服,女人难养。同为女人,同为人母,境却不同。古之某些理念,到底是为天下人民着想的,还是为封建君权纲常服务的,怕他们这家那家的诸子,自己也眯眯瞪瞪说不清吧?!

刘安杀妻,一点也不感人。或许感动过旧时腐朽的人。回答有些偏离提问,权当借占一角,当反面教材一用吧。

找补一个真感人的小节吧。《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东平名士毕谌,深为曹操赏识,曹操做兖州牧时,毕为别驾。张邈与吕布联合,与曹操作战,在东平绑架了毕谌的母亲、妻子、弟弟、儿女。曹操知道后,辞退毕谌,让他去投奔张邀看望家人。毕谌大为感动,跪谢而去。后来,曹操攻破吕布,捉到了毕谌。曹操没有计较顾虑什么,还说:“作为人能孝顺他的亲人,不也会忠于君主的吗!这正是我所需求的。”仍是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的国相。

真实中的曹操是大智慧、大胸怀的,绝不是演义评话中描写的心狡腹奸之人那样的。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是一首千百年来被人广为流传的诗词,不仅是诗词的美妙绝伦,其背后更是充满了感人肺腑的故事~

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所以通过这首诗不仅能表达出曹植对于兄弟之间的自相残杀感到无奈悲凉,也为后世劝诫避免杀戮作为警示。

由此可得这首诗的背景表达了三国历史中的感人故事。

望采纳~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地下室手记》讲述了两个什么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小说《地下室手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叙述者“我”近似病态的口吻所做的自白,道出了“地下人”一个混了20多年官场之后,离群索居的退职小官吏对社会、人生的一些看法。第二部分讲述了“地下人”经历的几个故事。一是讲他年轻时曾在饭馆被一军官推开,因而他感受到污辱,几次鼓足勇气想撞一下军官,进行报复,最后终

  • 战争时期的感人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从前,某个村子里,有一个男孩子要上战场,与他许下一生的女孩为了他,每天默默地许下一个愿望,然后把一棵种子埋在湖边。女孩细心呵护着每一颗种子,因为她深信每当种子发芽时,随着种子所许下的愿望也就能够得到实现。她的好友问她许下了什么愿望,她也只是摇头笑笑不作回答。她所许的愿望只有一个希望他能够平安……但是

  • 秦桧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秦桧的一种手法是背后拨弄是非,造谣离间,出卖同他共事的大臣。绍兴七年(1137年),张浚要求离开右相的职位。宋高宗赵构问他:“谁可代替你呢?”张浚不说。赵构又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不光明磊落。’赵构说:“那就用赵鼎。”赵鼎接替了张浚的宰相职务。后来张浚受到迫害,要把他安置在岭

  • 杨志的2个故事 50字左右 拜托 了 急啊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1、杨志贬为火头军杨志本来在东京汴梁的御林军当军官,因为不屑于逢迎巴结,被充军到了大名府。梁中书觉得杨志是个人物,如果调教得当的话可为己所用。但梁中书打错了算盘。先是在押运太湖石途中,同去的赵大禾误将太湖石坠落深水,梁中书本想借机整治赵大禾,不料杨志却将责任揽到自己头上,把梁中书的暗示全当耳旁风;接

  • 更详细的三国时期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三国简介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大帝、会稽王、景帝、乌程公

  • 美国的独立战争双方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英国和美国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年1783年,持续了8年的时间,那么美国独立战争双方是谁?美国独立战争是大英帝国和其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革命者反抗英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强国之间的一场战争。1775年4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正式打响,美国殖民地居民组建了正规的大陆军

  • 这是发生在秦朝灭亡后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面隐含着一个什么成语?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答:(1)这是发生在秦朝灭亡后的一个故事,故事的名称是“垓下之战”;故事里面隐含着的成语是“四面楚歌”。(2)图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项羽和刘邦。他们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历史上称“楚汉相争”。(3)图中两位主人公之间所进行的战争不属于农民战争,其性质是六国旧贵族主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新贵族之间的

  • 花木兰保家卫国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412-502)是北魏宋州虞城(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人。时值太武皇帝时期(424452年)。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

  • 关于反对战争的感人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辛德勒的名单希望与荣誉红樱桃遥远的桥星星兵临城下珍珠港北非谍影卡萨布兰卡巴顿将军生逢七月四日硫磺岛的来信实尾岛诺曼底登陆拯救大兵瑞恩鬼子来了红高粱’墨菲的战争(非常不错)这个有很多,希波战争时期的三百勇士死守温泉关、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期古罗马人一波三折地与汉尼拔战斗的故事,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圣女贞德解

  • 关于战争的故事,古诗和名言(古诗3首,故事一个,名言五个)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诗有很多,“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等等关于战争的故事就更多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等等名言的话,可以参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潼关之战,马超英勇善战,杀的曹操节节败退。曹操被围在大兵之中,人多混杂,马超见得,便大喊:“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了以后大惊,慌忙把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