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不甚专业的考证,“白马王子”也许至少有以下三个来源:一、来自欧洲传奇故事中那个圆桌骑士团的首领,不列颠国王亚瑟,有一种说法称他为“白马王子(KingArthur:PrinceonWhiteHorse)。本来,亚瑟王就是一个近乎神话而无法考证的人物,而“白马王子”的称呼也许是后来有关他的无数文学作品之一虚加给他的。不过,传说中的亚瑟王当然具备了所有正面男性气质,但决无现代女孩子追求那种女性化帅哥的丝毫特征。不信,看一下好莱坞2004年的大片“亚瑟王”,但它只是经过加工的传说之一。二、来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国王约翰。1337年,法国国王腓力六世企图收回英王爱德华三世在法国的领地,后者则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名义,自称自己比前者更具继承法国王位的合法权力,再加上海上贸易和陆上领地的争夺,两国战争爆发。1356年英军生擒法王约翰二世,迫使法国求和。第一阶段战事告一段落。有一段记载说,被俘的约翰骑着一匹美丽的白马,而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儿子“黑王子”则骑一匹小黑马(KingJohnwasmounteduponabeautifulwhitehorse,andbesidehimrodetheBlackPrinceonalittleblackpony)。三、来自公元1228年间那个中世纪瑞典王子基尔(PrinceGear)的爱情故事,有一本书叫《她的白马王子(HerPrinceRodeAWhiteHorse!:AnUrbanFairytale)》讲的就是这段浪漫。在欧美文化传统中,白色象征浪漫和爱情。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喜欢开白车,穿白西装的男子至少在表象上最显得“飘逸和风流”。从视觉艺术角度看,将王子与白马融合在一起,无疑有着赏心悦目的美感。一个正常的女孩子,必会有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即理想中的情侣。大多数女孩子先从童话,继而从言情小说中逐渐形成自己半朦胧、半刻板或半虚无、半实体的白马王子形象。所谓“朦胧虚无”是说并非确定的张三李四,所谓“刻板实体”是说往往以某种伟人、英雄、师长、骑士、明星或其他崇拜的人物为原型,借助想象完成追求的完美形象。倘若有人有意或无意破坏了这种形象,她们轻则可能失常迷惘,重则可能或疯癫崩溃、或短见轻生、或找人拼小命儿。这可不是吓人的,前不久,某地就有几个女孩子合伙杀了诋毁她们崇拜歌星的男子。有许多“写书匠”,专门粗制滥造各种“白马王子”,甚至伪冒假劣的“白马王子”来误导女孩子,而女孩子则也进入角色,把自己精雕细琢成纯情的、唯爱的和无功利的追慕者,甚至殉情者。说穿了,在现实中,多数“白马王子”乃是权力或金钱堆积出来的和包装起来的。这里,说的是多数,但是还得留点余地,凡事都不可说绝对了。
谁知道小人国的战争故事?
荔枝APP上有50集小人国总动员,一百多个小人国故事大比较,儿童听的精品节目,第二集讲了小人国的战争,英国格列弗游记里的小人国,和中国夜雨秋灯录里的小人国,很有意思,可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