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虎上将,赵云不是不够格,只是由于他在正史上地位低,战绩少,因此他才饱受争议。
读正史的人越来越多
在以前的艰难岁月,中国是没有互联网的,甚至于说很多人都还是文盲,接触不到真正的史书。由于缺少娱乐方式,三国演义精彩的故事自然就成为了普通大众的消遣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三国演义在民间的流传度非常高,很多人都是通过评书、广播、连环画了解的三国故事,三国人物。但演义毕竟是小说,是经过改编虚构的,所谓三分真实,七分虚构。不过即便小说是虚构的,和正史有不小的出入,可在当年的条件下,大多数人都没看过正史,所以也就对演义中的人物故事奉为圭臬了。
随着社会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识字之人越来越多,大家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正规史书,产生了和演义不一样的想法。在演义中,赵云勇猛善战,为人忠义,是罗贯中塑造的典型人物之一,甚至有人认为赵云才是三国演义中最完美的角色,毕竟关羽高傲、张飞打骂士卒,只有赵云为人比较和善。可在正史中,关于赵云这方面的记载基本没有,只有平平淡淡的几段文字,相比于演义中的光辉形象,似乎正史中的赵云并没有那么厉害,所以很多人便开始质疑起赵云了。
看过正史的人,知道赵云并没有演义书中描写的那么厉害,但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过史书,他们还是以演义为主,所以两方人马开始了长久的争论,关于赵云的争议也变得越来越多!
既然关于赵云的争议,主要是因为史书和演义中的描述不同,那么这二者到底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
一、赵云在正史中的地位很低
演义中,赵云和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同为五虎上将,甚至于大家感觉赵云的地位还要高于马超和黄忠,但是在正史中,赵云的官职地位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但赵云仍然只是翊军将军。很明显,从这份封赏来看,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四人的官职地位是要高于赵云的,他们都是四方将军,而赵云的翊军将军事实上只是属于杂号将军,完全是比不上关羽等人的四方将军,可见在正史中,赵云的官职地位确实是比不上其他四人的。
事实上,在正史中根本就没有五虎上将这个称呼,罗贯中之所以发明这么个称号,主要是为了故事更有传唱度,而他之所以把赵云加进去,主要是因为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是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同列一传的!不过即便是同列一传,赵云的地位也是低于其他几人的!
二、赵云的军事能力受人质疑
无论是在演义还是在正史中,似乎赵云的军事能力都要差于其他几人。关羽和张飞被人称为万人敌了,这个万人敌不仅是指他们二人作战勇猛,更是指他们二人军事能力很强。关羽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打得天下震惊;张飞独据长桥,吓退曹魏追兵,之后巴西之战,张飞更是大败张,打出了他的赫赫威名。马超虽然在蜀汉郁郁而终,但事实上他的前期是非常厉害的,曾把曹操打得丢盔弃甲,威震天下。黄忠更是在定军山阵斩汉中曹军主帅夏侯渊,一举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同这几位牛人的超强战绩相比,似乎赵云的军事表现就要逊色不少了。
三国志中并没有赵云过多战绩的记载,只有云别传中记载了赵云的汉水之战,攻取桂阳的战役,由此大家普遍认为赵云的军事能力是不如另外四位的,和演义的出入太大,所以质疑赵云的声音越来越多!
结语
事实上,正史中的赵云,确实是没有演义中的那么厉害,不过“五虎上将”本来就是三国演义虚构出来的称号,小说嘛,适当的虚构并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并不需要上纲上线,一定要争论出个输赢。只是在讨论赵云的时候,需要分清是以演义为讨论基调,还是以正史为讨论基调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五虎上将是大众对蜀汉功劳最大的五位武将的排名,也是对他们为建立蜀汉立下的功勋的肯定,但是排名末尾的赵云却饱受争议,认为赵云不够格名列五虎上将,其实其中有非常大误会,以至让大众对他产生了误解。
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赵云为何够格名列五虎上将。
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凭借什么功绩位列五虎上将?在谈赵云够格的之前,我们先谈谈其他四位为何可以名列五虎上将。
首先,关羽为何位列首位?
排名第一的关羽名副其实,他是蜀汉唯一能够称得上名将的武将,因此将他放在蜀汉五虎将之首,名至实归。那么他到底做了一些什么功绩呢?
他的功绩其实比较多,但是特别突出的有三个:
关羽率领水军在长坂坡及时迎接刘备的败军,从而避免的了全军覆没的危险。关羽在南郡之战的时候率领两千兵马以绝北道的方式迟缓了曹魏对曹仁的营救,从而逼迫曹仁放弃江陵,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关羽发动北伐,水淹并俘虏于禁三万之众并斩杀猛将庞德,威震华夏,并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正是在这三个方面的胜利,从而确保了关羽稳居蜀汉诸多武将的首位。
其次,张飞为何排名第二?
关羽不但具备武将的才干,还具备统帅的能力,从而能够独自驻守荆州面对东吴和曹魏的挑战。相对于张飞而言,他还不具备关羽所具备的能力,因此只能屈居关羽。然而,张飞在蜀汉众多武将之中,同样也毫不逊色。
张飞在长坂坡之战中,率领二十余士卒占据桥头,吓退曹魏的追兵,从而为刘备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张飞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特别是在攻打江州的时候,捕获巴郡太守严颜,进而义释严颜,从而打通了通往成都的关隘。张飞在巴西一战中,凭借计谋和勇力在宕渠、蒙头、荡石等地和曹魏大将张相持五十余日,随后大败张,导致张仅带十余人从小道逃回南郑,从而避免巴西郡被曹魏抢掠。正是凭借这三个方面的成就,张飞顺利的位列第二名。
再次,马超为何位居第三?
作为名将之后的马超大半生是在关中渡过,并且又因为和曹操争夺关中而失败,不得不投靠刘备以求栖身之地。在投靠刘备的七年之中,也为刘备做过不少事情,因此后人将他名列五虎上将。那么他到底有什么功绩呢?
马超借助威名逼迫刘璋投降。公元215年夏季,刘璋在惊闻马超兵临城下,立即出城投降,从而极大推进了占领益州的进程。马超策动氐族投降。公元217年7月,马超鼓动氐族雷定七部,共计一万多人投靠刘备,从而极大的牵制了曹魏先锋主力的行动。马超领衔蜀汉官员劝进。公元219年,刘备夺取了汉中全境,随后马超领衔蜀汉一百二十余名官员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劝刘备进位汉中王。因此,马超在蜀汉的七年之中,凭借这些功绩,为刘备鼎力三国打下了基础,从而具备了名列五虎上将的资格。
最后,老将黄忠有何资格名列第四呢?
老将黄忠的功绩虽然没有关羽,张飞以及马超那样耀眼,但是自从追随刘备之后,兢兢业业,深受刘备的器重,从而赢得了位列上将行列的资格。他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黄忠在进军益州的过程中屡立战功。公元213年,刘备和刘璋决裂,从而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益州之战。在攻城略地的战斗中,黄忠常常冲锋陷阵,勇毅冠绝三军,从而赢得了刘备的赞许,屡次升官。
另外一方面,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公元219年,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黄忠趁夏侯渊只带领少数兵马去修理鹿角的机会猛攻夏侯渊,从而顺利将夏侯渊当场斩杀。
定军之战胜利之后,汉中争夺战从战略被动转向了战略主动,从而为夺取汉中打下了坚实基础。
因此,老将黄忠凭借这两份功劳,特别是斩杀夏侯渊的功绩顺利的晋升为五虎上将,确实名副其实。
五虎上将的前四位关羽,张飞,马超以及黄忠确实名至实归,和他们的地位以及功绩完全匹配,因此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给予了他们相应的封赏。
赵云是否够资格同列五虎上将?此次封赏,赵云并没有给予同样的待遇,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赵云并没有资格同列五虎上将?其实不是。
我们一起看看,赵云是否够资格。
首先,赵云长坂坡救幼主。公元208年,曹操率领五千虎豹骑追击刘备于长坂坡。刘备大败,只携带数十骑逃跑。正在危急时刻,赵云于乱军之中寻找刘备之子刘禅,并且成功的突围,从而保住了刘禅的性命。
其次,进军益州立功。公元213年,刘备进攻刘璋,并让诸葛亮等人进入益州支援。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人率兵溯江西上,一路攻城略地。他们在攻克江州后,兵分两路,其中一路由赵云率军,从外水深入,随后攻取江阳、犍为等郡。直到第二年,赵云率军到达成都南面,顺利的完成了对刘璋的包围。
再次,汉水之战击败曹军。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僵持不下,为了进一步打破僵局,赵云率军从北山攻击曹操囤积的粮草,扭转了双方僵持不下的局面。赵云参与的汉水之战导致曹军大量的士卒死亡,严重的打击了曹军的士气,从而迫使许多士卒逃往,至此曹军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再和刘备相持下去,两个月后,曹操撤出汉中。
最后,赵云救主。公元222年,刘备率领的东征大军大败于夷陵,并由秭归逃回永安。赵云获知消息后立即进军至永安,至此刘备由危转安。
相比较而言,这些功绩虽然比不上关羽,张飞,马超以及黄忠立下的赫赫战功,但是同样也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必不可少的功勋,正是在赵云努力之下,刘备才得以顺利的建立蜀汉国。
总而言之,赵云凭借他的忠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了足以彪炳青史的功绩,他的这些功绩固然比不上五虎上将的前四位,可是依然可以傲视蜀汉其他武将,因此让他位列五虎上将,还是够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