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背景故事?
八女投江
故事发生在1938年夏天,抗战最艰苦时期的东北。
日本占领东北后,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为了彻底破灭抗日烈火,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展开了气势汹汹的“三江大讨伐”。
东北抗联第4、5军采取灵活战术,决定避敌锋芒,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围追堵截,付出不少伤亡。
这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敌人一路追击,到了乌斯浑河被敌人追上。
这时候8名女战士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掩护,让大家突围。
敌人被她们的火力吸引,凶狠地扑向了女战士们,其他同志乘机脱险。
敌人开始不知道有多少抗日战士,惊慌失措。当他们发现面前只有几个战士的时候,开始疯狂进攻。他们一边包围,一边大声呼喊让他们投降。
8名女战士很快弹尽粮绝,但她们宁死不屈,为首的战士冷云对大家说:“姐妹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抗日战死,是大家无比的光荣!”
他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扔掉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手挽手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壮烈牺牲。
人民不会忘记住她们的名字: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抗日战争的故事简写?
一、游击队巧捉鬼子官
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
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
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二、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
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XX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
潘XX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
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三、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的故事精神?
抗战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故事100字?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抗日战争寓言故事?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示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众志成城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抗日战争的故事40字?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群众的安全,他们把日寇引上了绝壁,在紧要关头,毅然决然的跳下深圳,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
抗日战争英雄故事片名?
英雄故事片有…(我的长征)(建国大业)(英雄儿女)等
抗日战争三大抗敌故事
有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李宗仁领导的台儿庄大捷,薛岳指挥的长沙会战。
抗日战争的经典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的经典故事:
1.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打动,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2.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3.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39年广州抗日战争故事?
10月12日起,日军第18师团在惠阳大亚湾下涌、盐灶等处强行登陆,中国守军第一五一师仅有一个营在当地布防,遭日军轰炸,死伤惨重。日军登陆后分三路西进,中国第四战区副司令兼第十二路某团总司令余汉谋,指挥部队拒敌,却因政府军兵力不济、民众自卫队力量太弱而节节败退。10月15日惠阳失守,10月16日博罗沦陷。余汉谋遂重新调整部署,以第一八六师主力守增城及罗浮山地区,第一五八师守增城之西的联和圩,第一五四师守增城之东的朱村、中新,独立第二十旅和独立第二团守增城之北的正果,以抗日军。
10月17日18时,日军进入增城以东的湖镇,与守军对峙。10月18日拂晓,日军先遣队包围攻击显岗、石坳,守军一五三师第四五九旅旅长钟芳峻牺牲,官兵伤亡甚大。日军继续向长宁推进,又遭第一八六师狙击。至14时,日军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一八六师败退。
16时,日军占领福田。而另一股日军则由龙华迂回攻增城西北,被独立军第二十旅阻截于正果地区。10月19日,日军集中1.5万余人,分两路进击增城县城。9时30分,日机轰炸增城县城,地面部队强渡增江,直插县城。战到14时,一八六师击退日军。16时,日军增援部队到达,在飞机支援下,再次猛攻。至23时左右,日军的便衣队及部分正规军突入县城以北。
其时,余汉谋已调其他部队及集团军所有装甲战车到增城增援,但未能击退来敌。10月20日8时,日军突破一八六师防线,10时占领县城以西的钟岗。一八六师孤立无援,退向钟落潭,14时县城遂告失守。余汉谋见势不妙,令第十二集团军主力向佛冈、从化、新丰等地转移,留独立第六旅防守龙眼洞、萝岗,自己却连夜乘车到清远去了。
10月20日5时,日军强攻正果东南面的白面石阵地,独立第二十旅第三团第二营营长黄植虞率领全营官兵,利用有利地形奋勇抵抗,日军攻击受挫。7时,日机轰炸守军阵地,步兵发起猛攻。守军第四、五连连长劳中逸、张任君负伤仍不下火线,组织士兵以轻重机枪猛烈扫射敌人,连续击退日军。
战至9时,日军增援兵力又到,轮番冲击下,突破黄沙坝坳第五连阵地。幸预备队第六连及时反击,夺回黄沙坝坳阵地。
11时,日军炮火更猛烈,电话线被炸断,守军的上下联络及弹药补给已极困难。营长黄植虞收集500多枚手榴弹,准备集中投掷以抗击敌人。12时,日军分五路强攻白面石阵地,传达兵张德胜、黄标也参加到投掷集束手榴弹的队伍中,给日军以较大的杀伤力。
但是,在滚滚硝烟中,日军仍势凶夹狠,终于进入肉搏战。中国官兵奋勇与敌人肉搏近一小时,终于击退日军。但是,日军接着施放燃烧弹,守军阵地的林木燃起熊熊大火,日军步兵乘机冲锋。守军依然不惧,以轻重机枪火力使日军遭受重创,至16时前仍坚守阵地,掩护了该旅主力安全转移。此后,第二营以部分兵力佯作反攻,迷惑敌人,营主力则向从化方向撤退。此次狙击战,日军死伤164人,阵前遗尸40具;
守军二营官兵伤亡200余名。后来,当地百姓为纪念阵亡将士,在爱国人士王雁门等发动下,在白面石村前的老虎石岗顶建抗日阵亡烈士墓,并在黄沙坝坳建抗日阵亡烈士纪念亭(此亭后来毁坏,1985年白面石村民集资重建)。
10月21日6时,已占领增城的日军分两路进军,一路攻进从化,另一路向广州市区进逼。8时,日军与守萝岗的独立第九旅开战,守军退到太和。15时30分,日军的独立轻装甲车中队冲进广州市。17时30分,龙眼洞的守军被击溃,随后日军攻进沙河,广州遂告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