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福安一中历史
福安市一中(9张)宁郡中学堂始创于1902年。一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累迁校址。原址在霞浦城南,后迁宁德三都澳,继迁宁德城关,再迁福安,后又复迁宁行三都澳,最后定址于福安山。校名也先后更名为“福宁府中学堂”、“福宁府中学校”、“福建福宁中学校”、“福建省立第三中学”、“福建省立第三初级中学”、“福建省立三都初级中学”、“福建省立三都中学”。福安一中的另一源头“福安县立初级中学”始创于1924年,原校址即今福安一中教师旧宿舍楼。其校名也先后改为“福安县立山初级中学”、“福安县立初级茶业职业学校”、“省立初级农业职业学校”、“福安县立初级中学”。1950年,福安专署决定将省立三都中学再迁福安,与福安县立初级中学合并,合称为“三都福安联合中学”,简称“联中”。至此,双流合一。至1954年,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安第一中学”,并被福建省确定为首批十四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编辑本段学校规模
福建省福安市第一中学坐落在福安市城北风景秀丽的山顶上。现有39个教学班,学生2000多人。教师161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121人,现任校长苏锦绣,中学高级教师。学校的教学大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综合楼等教学用房44228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书84867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闭路电视系统等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配置达到省达标学校标准。具有优良传统的福安一中全体教职工团结奋进,求实争先,在办学条件差、生源起点比全区各市(县)重点中学低的不利条件下,顽强拼搏,克服种种困难,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导学生的奋发向上、敢于争先,使起点比较低的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较大的提高。近几年来,福安一中高考上省专、本二以上人数仍居全区前列,2001年高考上本二以上人数是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年,录取全国重点大学人数134人,有41人荣获朱复良奖学金(占该市获奖人数的65%)。荣获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的钱磊同学以总分900分的优异成绩荣获全省理科第一名,录取北京大学,应届高中毕业生被全国各高等院校录取的录取率达到95%。
编辑本段发展前景
为了适应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学校领导把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备,一流的管理和质量,一流的后勤保障”作为办学的奋斗目标;狠抓“四风”建设,促进学校精神风貌的持续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重视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超常教育”课题研究被省教育厅定为重点教研课题。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在“超常教育”课题研究方面又有新的突破,成为福安一中办学的一个特色。多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德育教育模式,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把感恩教育与新课程的实施相结合,致力提升学生“智商”,开发“情商”,教研教学成果丰硕。学校开展的《优秀电影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实证研究》等国家级课题被评为优秀课题。高考成绩长期稳居宁德市前列,多名学生荣获福建省高考文、理科状元,连续两年荣获国际中学生数学奥赛金牌,为福建省实现数学奥赛金牌零的突破作出贡献的,学校连续五年荣获省“数学尖子摇篮”称号、获第十届“福建省文明学校”称号。为了加强学生间,历届校友等的交流,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对新事物的兴趣,福安一中还成立了自己的论坛,这在福建的学校里还是比较新颖的!
编辑本段感恩文化
感恩教育是福安一中一贯的主张,从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时,通知书中就有“感恩提示”,提示学生在成功之余,不忘感恩父母,朋友,母校。入校后学校会通过感恩主题班会,学生参加感恩活动等方式进行感恩教育。
编辑本段校容校貌
生物园
福安一中是个袖珍校,位于福安山上,风景秀丽,教学区除五栋主体建筑(教育楼、教学楼、科技楼、状元楼)外,其余地方几乎都被绿化了,福安一中是“省花园式单位”,校园中处处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景点:砚池、枫韵、星座花坛、生物园等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砚池
校门古樟树
编辑本段外界评价
福安一中一直是当地人民心中的“北大”,当地有一个共识,考进一中,一只脚就已经迈进大学校门众多学子都以进一中学习为光荣。不仅在福安市,福安一中在宁德市乃至福建省都是佼佼者,历年高考各项分数均位于宁德市榜首,福建省前列,福安一中已成为人们心中名副其实的重点学校
二、北京斯坦威图书公司怎么样?
一个很有活力的公司,九零后挺多的,几个月前还去过,接待人员很热情,老总也非常随和,没有一点架子。
三、世界上最大的网上图书馆
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
2200多年前,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以“收集全世界的书”为己任,成就了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在地中海传播文明几百年。然而,它却屡遭劫难,最终被毁。2001年,经过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和埃及政府的多年努力,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这颗地中海边的璀璨文化明珠重获新生!
建成后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矗立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图书馆的旧址上,俯瞰地中海。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在外围的花岗岩质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
根据设计能力,亚图的馆藏量可达到800万册书,1500种期刊。除了文字类藏书,亚图还收藏了大量的世界各国的古币,以及20多万卷微型电影和光盘类的视听资料。重建后亚图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可与著名的大英图书馆等比肩而立。亚图目前不仅是埃及的文化重镇,更是游人如织的著名旅游景点。
力保文化遗产
瑞典皇家图书馆
美丽的北欧水城斯德哥尔摩,是一座文化名城,而建于17世纪的世界最大图书馆之一的瑞典皇家图书馆,无疑是这个城市中最辉煌的一座文明之塔。
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图书馆是瑞典的国家图书馆,建成于1977年,现已成为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历史里程碑,具有很高的建筑水平和文化价值。
图书馆大楼位于斯德哥尔摩最受人喜欢的公园之一Hunmle公园一侧。该公园是斯德哥尔摩的中心地带,是居住和工作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喜爱的娱乐区,也是周围孩子们的游戏场。为了适应图书馆发展的需要,1997年,皇家图书馆完成了老馆的扩建和修复工程,在大楼下开挖了地下室,用于存放不断增加的图书,这些书架已经长达70-80公里。
皇家图书馆也是瑞典最重要的文化和研究机构之一。它的使命是保存瑞典的文化遗产,支持和促进瑞典的科学与研究,促进图书馆的国内和国际协作。它收藏和保存所有在瑞典出版的种类出版物;采集有关瑞典的人文科学方面的外交文献;保存手稿、地图、图片等特种文献;建立瑞典的全国文献联合目录等。目前皇家图书馆的馆藏图书达到200多万册。
任何读者都可以通过皇家馆书目系和瑞典图书馆联合编目系统(LIBRIS),查到皇家馆的藏书情况。拥有皇家图书馆借阅卡的读者,可以在网上预定借阅。
“中文馆藏”格外丰富
大英图书馆
作为世界上收藏最丰富的图书馆,大英国图书馆于1998年对外开放,占地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可同时接待1277位读者。
大英图书馆收藏图书期刊1500万册,专利3300万件、手稿30万件、有声及音乐数据160万枚、舆图400万件、邮票800万枚、照片20万张、印度事务档案纪录26万件。其中,大英图书馆东方部的中文馆藏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包括著名的敦煌石窟的佛、壁画手卷,道教、摩尼教的经典珍贵资料。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海外汉学研究资料宝库。
除了位于伦敦的主馆,大英图书馆还在西约克郡的波士顿巴设立了文献提供中心,该中心历经40年发展,文献资源体系丰富无比,提供服务手段规范快速,商业化运作的成熟举世公认,每年新增书刊文献数百万件、增长书架8公里,1200多位工作人员,每年为全世界的读者提供400万项各类文献需求。最快可在24小时内完成服务。
建筑艺术的珍品
法国国家图书馆
法国国家图书馆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图书馆,前身是建立于14世纪的皇家图书馆,1720年向公众开放。是世界上最早接受国内出版物呈缴本的图书馆。
风光旖旎的塞纳河右岸,矗立着一个远眺形状如四本打开的书似的玻璃建筑群,曾被密特朗赞誉为法兰西建筑艺术珍品,那就是法国国家图书馆新馆,开放于1996年12月20日。老馆坐落在巴黎黎塞留大街。
图书馆继承法国王室收藏,经280多年的成长,藏书丰富,达1200多万册,期刊35万册,只供阅读或复制。自建的数字图书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免费数字图书馆之一,收藏了图书馆从中世纪到20世纪初的珍贵藏品,包括86000多种书刊资料和30万幅静态影像,数字图书馆免费向全世界读者提供法国文化精品,博得很高的声誉。在网上还能查询馆藏书目和国家联合书目,查到书目信息后,可通过网上预订系统订阅书刊和阅览座位,读者就不愁借不到书或者没有座位了。不管是否近水楼台都能先得月。图书馆在为视障读者服务上独具匠心,在建筑方面提供了坡道、升降设施,在阅览室中备有专门的有声读物或盲文书;有的阅览室中设有专间,并配有阅读机、视障专座、放大机等,通过阅读机,视障读者可使用盲文或语音提示的帮助来上网,并使印刷资料数字化然后转换成语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