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史上最牛的一场“高考”,产生了哪八位文坛大家?

中国史上最牛的一场“高考”,产生了哪八位文坛大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77 更新时间:2024/2/23 0:44:03

中国史上最牛的一场“高考”,产生了哪八位文坛大家?

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高考(科举考试)按部就班开考。

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堪称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贡举录取的进士可谓群星闪耀,其中有不乏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后人统计发现,好家伙,这一场考试竟然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当朝宰相。

东坡先生榜上有名,但只相当于进了211

当年,年仅21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他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而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随后在殿试中,苏轼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仁宗的赏识。

关于苏轼的科举,有一个耳熟能详的传说:

苏轼参加科举的时候,主考官欧阳修对一份卷子非常欣赏,有意把他定为第一,但又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排在了后面。后来才知道,这份卷子不是曾巩的,而是苏轼的。

其实,这个说法与事实不搭,是后人想当然编的。我猜,编这个故事的一定是“苏粉”,还有“修粉”,总之是对苏轼还有欧阳修从骨子里膜拜的超级粉丝。

史书记载:欧阳修得苏轼《刑赏忠厚之至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这段文字是不是意味苏轼考了第二名呢?不是的。因为史书接着写:苏轼“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历史真相是,苏轼连前三名都没进,只是中了进士乙科,而且名次也不靠前。

用现在的话说,考生苏轼不仅没考上北大、清华,而且连985的边都没摸着,顶多就算是进了211。

当然,这一点不影响东坡先生的形象。

考生硬角多多,文学家思想家一抓一大把

实际上,除了苏轼、曾巩这两位大家,这一科金榜题名的还有不少后来的文坛大腕,比如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巩的弟弟曾布

甚至,落榜生中也有硬角: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是考生,只不过老人家临场发挥不佳,连二本录取线都没过。

如果算上主考官欧阳修,这一次考试居然汇集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当时还是某个地方肢颤孝小吏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几乎都到齐了。

除了这几位大文学家,这一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

程颢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师从周敦颐,开创的理学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

张载,是“二程”的洞悔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影响极为深远。

考官超豪华,考生超有才

归纳起来,1057年的科举考试有两大特点。

一是考官阵容豪华。

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不用多讲,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副主考官是王、梅挚、韩绛、范镇,都是当朝如雷灌耳的文学名家。

其余的考官和工作人员也都是馆阁文臣。

二是进士能人云集。

这一届进士集中了神宗、哲宗两朝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学、经学各方面都有独领风骚的人物出现,除了前述的文学家,后来出任宰相的就有9人,文武双全者也不少,在《宋史》留传的就有24人,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重要印迹的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全都在这一榜里。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吕惠卿、章⑼跎亍⒘窒!

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协助王安历稿石推行了很多新政,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实干家。

章僦猎紫啵唤鲎约褐辛硕祝闹抖潞饩够故钦庖豢频目住丛

王韶是北宋名将,官至枢密副使。

相对来说,林希的仕途有点背,他长期担任中书舍人。这个官职不算高,但很重要,主管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各项文书,并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这个岗位不好玩,比如,他十分欣赏苏轼,却又不得不按老大的意思起草过贬斥苏轼、苏辙、司马光等人的诏令,实在是违心之举。因此,当代有研究者戏谑他为“北宋时期的姚文元”。

也许大伙会好奇,这一科的前三名都是谁呢?

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

虽然大伙可能不太熟悉,但都非等闲之辈。

比如,对状元章衡,同届考生苏轼这样评价他:“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老大宋徽宗赵佶给他的评语是:“内德温纯,外容庄重,翰苑词宗,国家梁栋。”

尚不足一月,2020年的高考就要开考了。

谁能说这1071万名考生中没有藏龙卧虎之辈呢?

此次科举共产生苏轼、曾巩、苏辙、曾布、苏洵、欧阳修、程颢、张载这几个文坛大家

公元1057年的科举考试,堪称中国科举史上最牛的高考,这一场考试竟然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苏樱侍兄洵脊袭、苏轼、苏澈、曾巩谈销、曾布、王安石、程颢、张载。

高考历史,如何回答人物的历史地位?

回答高考历史的人物地位问题,你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答。

第1先介绍清楚该人物所处历史环境以雀旦及他的生平时间

第2介绍该人物生前所顷烂扰作事迹,写主要的

第3介绍该人物所做事迹对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第4介绍该人物对当时社会周边人物的影响

最后就是做一个总结说明历做

教科书、笔记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差异?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我们现在的人种也就是智人在世界上存活不是以前学的400多万年,而是只有10万年不到的时间,而且我们世界上各个地区,不同肤色的人其实一个人种,因为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导致的外貌差异,从根源上其实是一个源头。但是即便是从一个源头出来的文明,也出现很多变种,现在能够得以保留的就只有两种,一种是咱们中国代表的东

  •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民间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等。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四大民间爱情传说。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

  • 中国文化大学是一本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大陆没有中国文化大学台湾有一个中国文化大学,是一所位于中国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阳明山著名私立综合性大学,是台湾省实体藏书最多的私立大学,也是海拔第三高的综合大学,在暨南国际大学、华梵大学成立前,以海拔高度而言曾有最高学府之称

  • 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典型特征是?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可以说中国古代性文化有着相互冲突的地方,自南宋之前,人们对并不忌讳,甚至在孔子的语录中还明确的记载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正是因为如此古时的性生活还是很丰富的,并不亚于如今的西方社会,而且都人为性欲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它可以让人们激情得到释放,生命得以延续。到了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朱熹却提出了

  • 语文园地5,我爱阅读怎么写?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我爱阅读》是一篇关于阅读的作文,下面是一篇参考范文:我爱阅读阅读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能够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我爱阅读,因为它让我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和收获。首先,阅读可以帮助我了解更多的知识。通过阅读,我可以了解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并且深入了解

  • 国学传统文化: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

  • 中班教案《蓝印花布》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蓝印花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中班教案《蓝印花布》1活动目标1.了解宣纸的特性,掌握蓝印花布的创作方法。2.体验图案设计的乐趣,感受蓝白对比的美和作

  • 读《名人故事》有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读《名人故事》有感通用1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名人故事》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读《名人故事》有感1题记:古城绍兴,绮丽水乡,风情万种。坐在乌篷船中,穿行于水乡河

  • 中国十大文人排行榜?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排第一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屈原。他是中国文学上浪漫主义的开端,他写的《离骚》,相比大家都听说过,所以开山诗人被封为第一,肯定不为过。第二名,是司马迁,《史记》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史记,就不会有后来我们对历史的这么多了解,而且司马迁忍常人之不能忍,不论是其人格还是其文学造

  • 富有哲理的几个小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哲理小故事1: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