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去欧洲之后,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
关于“去欧洲之后,你碰到的最大的文化冲击是什么?”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多个来源的用户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
1、以下观点被85人点赞、并有92个交流讨论:
我曾经在荷兰呆过,在过去一年半里我去了很多其他的西方国家,对于文化冲击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作为一个海南人,我的家住在离赤道很近的地方,夏天的时候太阳基本在18:30-19:00就下山了,冬天则是17:30-18:00,所以我几乎感受不到日长的变化。现在我依然不太适应,在夏天的晚上,和朋友从超市出来,或者吃完晚饭,看到天空还是亮着的,真是不舒服。我不知道这个习惯在其他文化或其他国家常见不常见,但是在中国是绝对没有的。荷兰人的一顿午饭可能就是一个三明治就牛奶或酸奶酪了。还有跟陌生人打招呼,尤其是和异性,这我现在都没习惯过来,因为这一点欧洲各个国家居然都有不一样的习俗!我以为在荷兰也是这样和陌生女孩打招呼,并且我根本不知道其他国家还有啥规定!不仅是英语,荷兰人对其他欧洲语言也很熟练,像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等,因此我相当佩服荷兰的教育。不过对外国人来说学当地的语言就很难了,因为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大家都会用英语交流。有些居民提到过,在荷兰的超市没有所谓的最高零售价。同样一件商品,可能在另一家超市会便宜个20到50欧分。骑车在荷兰相当受尊重,在没有自行车道标志的路上,汽车也会礼让自行车过马路。
2、以下观点被63人点赞、并有22个交流讨论:
从2013年开始,我每年有一个月左右会去荷兰居住,欧洲的好几个国家也都去旅游过,比如德国比利时瑞士法国意大利...要说到文化冲击,可真是天翻地覆,因为从小就被灌输欧洲多么好多么富裕,尤其是福利,人民生活得像天堂一样,但是等我真的到了欧洲,才发现天堂并不存在。就拿荷兰来说吧,本土人素质确实不错,友善有礼,过马路永远是车让人,但是除了本土人,荷兰还有很多穷欧洲国家的人(包括难民),这些人素质就很差了,偷抢吐痰很常见。再说说福利,所谓的医疗免费其实是医疗保险,分了好多等级的保费,保障的范围也不同,并不完全是百分百赔付,而且还一年不如一年(就是越来越抠门),就拿生育来说吧,以前只要怀孕国家就有各种补贴,但是现在已经退化到要生下来才有补贴,当然一点比起中国还是优越点。总之所谓欧洲国家的福利,只是听上去很美,实际是疯狂剥削中产阶级(这个范围非常之广,高管白领教室医生老板都是),用他们交的重税来支撑整个福利体系,比如一个教授是跟一个环卫工人的到手月收入一样的。
3、精彩回答:
我去过丹麦,感觉北欧人好单纯啊,住酒店也不要押金,登记后给钥匙随便住,一个礼拜给次房钱,吃自助餐要什么饭卡早餐券?直接坐下就吃了。坐火车公交车,进站检票车上查票?哪有的事,随便坐。当然我也很自觉,按时结账,出门买24小时通票。不能让人家小看我们中国人。陌生人见到你热情地打招呼,过马路汽车离你好远就停下来了,招手让你先过。有一次我和同事在公交车上讨论怎么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个大叔听到了,直接过来指着车上印的站名,依次告诉我应该在哪儿换什么车怎么到达,真的是民风淳朴。另外给我一个最大的感受,足球场真多。
4、以下观点被37人点赞、并有28个交流讨论:
在南欧待过一年,因为自己从前信奉的是效率第一,所有与“”正事”无关的都是浪费时间的心跳,因此碰到的最大文化冲击,当属南欧人对生活悠闲自在的态度了。刚刚到达时觉得很不可思议,周五的下午去学院找教学秘书办理相关事宜,教秘小哥儿通常都会微笑地向我表示“这是周五下午啦,要休息啦,下周再办吧”“上完课要好好享受生活哦”等等等等,徒留我一个人在风中哀伤。初期还有抱怨,居民区的商店晚上7点、至多8点就关门了,要买东西只能去购物shoppingmall里的大超市,无比思念711。也是因为我所在的地区网络通讯没有国内4G这么发达,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窝在住的小公寓里,慢慢地做着饭,邀请一栋楼的同学们过来饱餐一顿,几个人挤在小沙发里天南海北地聊一聊,偶尔开一瓶小酒几个人分喝到微醺,享受一下他们对中华料理的称颂和惊叹,最后都成了很好的朋友。也学会欣赏沿路的田野风光,不再是走起来带风闷头往前赶路,和公寓旁边那位永远在修整自家车库的大叔打招呼,到教室和同学们在门口一起喝杯咖啡瞎聊,都是以前的自己不会做的。也因为相对闲散自由的缘故,老师也很随和,我也养成了在课堂上有疑问就直接举手直接说的习惯。
5、精彩回答:
我回到那家店,我想作为回头客,应该多给一点优惠。然而他们却要加价20欧元。我想他们认为既然我回头了,说明之前的价格卖低了。女的一脸懵逼问我,我为什么要跟他结婚?男的也懵逼的补一刀,对呀,我为什么要跟她结婚?欧洲人的结婚率真的很低。3.下班后别想逛街,因为你下班,开店的也下班。中国人巴不得24小时都有客人光顾店面。除了超市营业久点儿。不像有的中国老人倚老卖老,欧洲老人不服老,除非身体真的很弱了,不然真的不会接受你给他让座。5.地铁票不按照总站数卖,而按照环来卖,巴黎就是这样。好比在北京,二环以内的票价是三元,三环以内票价五元,四环五环可能要上十元。6.厕所是我开,要拉就付钱。火车站的厕所居然都要收费。在一个电影院发现了免费公厕,我恨不得拉一年。
加拿大幅员辽阔,建议朋友们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我印象中,枫叶和雪是加拿大的特征。今年下雪时,我可以忘情地站在大雪中,让雪花洒得一身,让心融入久违的大自然;也可以躲在土库的小窗下,看外面悠悠荡荡的飘雪,回味一下童年时这样落雪的严冬。
每座城市,都是一个国家的缩影,是一个生命的象征。加拿大的日子里,我获得了时空纵深的体验,获得了生命的张力。加拿大之旅告诉我,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城市的繁荣,所有这一切并不一定要以伤害地球母亲为代价来换取。城市,不应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和铁网如织的牢笼。城市,应该拥有湛蓝的天空、明净的空气、葱笼的树木和绽放的鲜花。
毫不夸张地说,加拿大到处都是一派自然可爱的风光。房舍、花草、树木……都是一幅完美的绘画艺术品。那一道道门、一扇扇窗、一片片绿、一层层林,都仿佛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挥洒着脉脉风情。在温哥华、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这些城市,含蓄中蕴藏热情,自然中融入匠心,现代中不乏古朴。
秋冬是加拿大最漂亮好看的季节。天高云淡之时,蓝天白云下真是满目红叶收不尽。当你放眼望去,树叶并不都是一样的红。紫红的、深红的、火红的、桔黄的、明黄的、深绿浅绿的,交织在一起,蔚为壮观。枫叶是加拿大的象征,也是枫叶旗是加拿大的国旗。说起枫叶旗,还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故事。加拿大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那时加拿大的国旗不是枫叶旗,而是叫作CANADIAN
REDENSIGN。
冬天是加拿大人值得骄傲的季节。这里的冰球始终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溜冰、滑雪,这里几乎人人都会,就连孩子都是玩的666。对于冰雪的热爱使加拿大人将旱冰鞋自然而然地当成了一种交通工具。春季到冬季这一段时间,穿旱冰鞋上班上学的人比比皆是,从十几岁的孩子到人到中年的男女,滑行熟练而轻松。加拿大的冬天是漫长的,往往从11月就开始下雪,到次年4月甚至5月才冰雪消融。在长达半年的寒冷日子里常常是冰雪交加,一夜之间可降雪两三英尺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