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人小故事?
1.某所小学,有两个学生在吵架。
甲说:“你再叫,我打个电话就可以找人来揍你!”
乙说:“你打电话啊,我就不信了。”
然后,甲真的跑去打电话了,回来时放了一句狠话:“30分钟后你就知道怎么死了!”
这时候,乙紧张的不得了,但也没办法,30分钟后,学校广播响了:乙某某同学,你有访客,请到学务处。乙虽然很害怕,但想想是在学务处,应该不会有事。于是他到了学务处,一个头发染成金色的青少年走向他:“你是乙某某吗?”
乙:“我就是。”1.某所小学,有两个学生在吵架。
甲说:“你再叫,我打个电话就可以找人来揍你!”
乙说:“你打电话啊,我就不信了。”
然后,甲真的跑去打电话了,回来时放了一句狠话:“30分钟后你就知道怎么死了!”
这时候,乙紧张的不得了,但也没办法,30分钟后,学校广播响了:乙某某同学,你有访客,请到学务处。乙虽然很害怕,但想想是在学务处,应该不会有事。于是他到了学务处,一个头发染成金色的青少年走向他:“你是乙某某吗?”
乙:“我就是。”
抗日战争背景故事?
八女投江
故事发生在1938年夏天,抗战最艰苦时期的东北。
日本占领东北后,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为了彻底破灭抗日烈火,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展开了气势汹汹的“三江大讨伐”。
东北抗联第4、5军采取灵活战术,决定避敌锋芒,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围追堵截,付出不少伤亡。
这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敌人一路追击,到了乌斯浑河被敌人追上。
这时候8名女战士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掩护,让大家突围。
敌人被她们的火力吸引,凶狠地扑向了女战士们,其他同志乘机脱险。
敌人开始不知道有多少抗日战士,惊慌失措。当他们发现面前只有几个战士的时候,开始疯狂进攻。他们一边包围,一边大声呼喊让他们投降。
8名女战士很快弹尽粮绝,但她们宁死不屈,为首的战士冷云对大家说:“姐妹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抗日战死,是大家无比的光荣!”
他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扔掉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手挽手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壮烈牺牲。
人民不会忘记住她们的名字: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送友人小故事?
诗人和友人并肩缓辔来到城外,举首远望,只见一抹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一湾清澄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
天边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正向着地平线徐徐而下。此时此景,更令人感到离别的凄凉痛苦,难舍。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
春节感人小故事?
春运回家一位母亲抱着一个男孩,领着一个小女孩,身上背着一个大包包,因为没有买到回家的车票,只好坐在车站的长椅上休息,她的小孩,一个在她怀里睡着了,一个坐在她得腿上睡着了,女人很累,坐在靠背椅上睡着了,她穿着单薄的衣服,身上的棉衣披在孩子身上,孩子睡的很香,有妈妈在身边再冷也温暖。
个人小故事简短?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冬奥感人小故事?
2006年2月10日至26日,第二十届冬季奥运会在意大利都灵举办。在这场冬季运动盛宴中,中国军团表现出色,他们,是我们都灵的英雄。
31岁的李佳军和33岁的王曼丽,分别是都灵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奖牌得主里年龄最大的男女运动员,也是最先获得奖牌的运动员。
北京时间2月15日进行的速度滑冰女子500米比赛,显然是王曼丽夺取奥运会金牌的最好机会和最后机会,她已经连续两年获得世界单项锦标赛的500米冠军,似乎到了“终成正果”的时候。但她遇到了一位很诡异的对手:俄罗斯的朱洛娃。
比王曼丽大一岁的朱洛娃出道甚久,曾经和叶乔波阿姨同场竞技,早在1996年就获得过世锦赛金牌,其后长期沉寂、看似江河日下,不料在2005-2006赛季尾期回光返照,在都灵冬奥会前一个月赢得了自己十年里的第二个世界冠军。最终在女子500米的两场比赛中,朱洛娃以出色的发挥在一个月内第二次战胜王曼丽获得金牌、王曼丽则获得了中国女子500米的第二块奥运会银牌。此战成名之后,朱洛娃不但在俄罗斯体育界甚为活跃、是索契冬奥会的形象大使,而且也活跃于政坛、是国家杜马的议员。
和王曼丽一起参加500米比赛的还有老将邢爱华和两位年轻选手、分别比她年轻10岁和12岁的任慧与王北星,这两位选手当时都已在世锦赛上获得过奖牌,冲劲十足,却也因为朱洛娃神奇而诡异的回光返照而未能如愿:任慧虽然在第二轮比赛中成绩超过朱洛娃排名第一位,无奈第一轮成绩差得太多,最终收获一块铜牌,这个赛季也成为任慧国际比赛生涯中最后一次出色发挥;王北星此时则略显稚嫩获得第七名。
夜色撩人小故事?
夜色撩人是根据须一瓜知名小说《淡绿色的月亮》改编,主要是讲述了女主人公芥子和丈夫钟桥北是一对年轻的成功人士,和睦融洽,然而某夜家中发生入室抢劫,孔武有力的丈夫面对两个瘦小窃贼,却没能保护柔弱的妻子……从此生活的平静被打破,那夜发生的事却在芥子心里留下了解不开的疑团,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她无法控制自己一步步走入困局的故事。
救火超人小故事?
赖宁是四川省石棉县人,他从小就有着远大的志向,立志成为像李四光一样伟大的地质学家。他勤奋好学且乐于助人,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印象都非常好,他还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进当地的重点高中。
赖宁成名并不是靠他优异的成绩,而是他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经历。由于赖宁家乡处于火险区,山上时常发生火灾,他曾多次上山救火,但从不张扬。
抗日战争的故事简写?
一、游击队巧捉鬼子官
在麻峪村东西两个碉堡修好后,虽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岗放哨,但也阻挡不住在村民们掩护下的游击队河东河西自由地往来。日寇在其既有武装驻防,又搞了“连环保甲制”的情况下认为万无一失,便在永定河东一些村子随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绪高涨的村庄里,老百姓、游击队已成一家,同时下地干活,频频出现在街头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儿)一名叫菊本的军曹和一个叫白连碧的特务从河边碉堡下来,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见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击队长杜钢和队员李英。
两人迅速背上背筐,带上除草的小薅锄,化妆成农民,尾随敌人其后。当鬼子和特务走到麻峪南“武道庙”时,杜钢队长从后面用没把的小薅锄顶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举手缴械,李英同志健步飞奔过去下了特务白连碧的手枪。抓住鬼子和特务后,将他们押在村中的进步户中。
第二天,在过河干活的人群掩护下,把敌人押送到河西游击队根据地。事过两天鬼子发觉菊本和白连碧失踪,便派兵到各村寻找,他们把老百姓集中起来询问,人人都说“不认识,也没看见有一个日本官和一个中国人在一起”。无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后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二、活捉敌人翻译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译官潘××身穿鬼子军装,头戴鬼子牛皮帽,脚下一双黑色牛皮大马靴,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长王××,带他到一家吸鸦片的人家吸足鸦片后,又骑车回保公所。
游击队安排的老乡发现了潘XX的行踪,立刻报游击队的炼星海同志.当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日本翻译官骑车走出东街要过大影壁时,被藏在影壁后的游击队员用河流石打了来,
潘XX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游击队员抓住,并夺下了他的手枪,带回了“安全户”,换了农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
第二天,日本鬼子来麻峪村,把人们都集中到西街一个叫“西口儿”的地方,临时找来北街杨某人的姑爷当翻译,说明翻译官失踪之事,让大家举报,众人全说不认识那个翻译官,也不知道他来之事,敌伪保长说他在下午太阳下山时已经回去了。敌人无法只得作罢。
三、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的故事精神?
抗战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