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潍坊历史人物有哪些?

潍坊历史人物有哪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40 更新时间:2024/1/23 16:34:47

潍坊历史人物有哪些?

潍坊是中华民古老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倚山,北临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不乏对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英杰。潍坊文化历史悠久,从古至今,历代一些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如管仲、晏婴、郑玄、孔融、苏东坡、范仲淹、贾思勰、李清照、郑板桥等出生在这里或在这里生活过.翻开历史地图就可惊奇地发现,潍坊的古国竟象今天的各县区一样星罗棋布。

爽鸠季则逄国爽鸠是少昊司寇的名称,又指他的封国,地处今昌乐县东南部。少昊是父系社会东夷的首领。至。舜时代,爽鸠氏为季则氏取代。商代。季则氏又为陵所来,建立起逄国,因陵的爵位是伯,故亦称公伯陵。商周之际,博兴一带兴起了蒲姑氏。逄国又为蒲姑所灭

斟灌斟(寻)斟灌,据<<续山东考古录>>卷16寿光条'说:斟灌国故城在东北四十里,称灌亭,一称东寿光城.今基灌店.今寿不留吕乡基灌村一带,即斟灌立国之处.距今约4000多年.斟(寻).据<<读史方舆纪要>>--潍县平寿条说:西南五十里有斟城,古斟(寻)国.上述二斟是大禹的后代,是夏朝统治者姒姓部落的两个氏族.自太康失国的到少康中兴.为王室的主要依靠力量,在夏朝上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

寒国距今约4000多年,其统治中心在潍坊市寒亭镇.寒国是伯明氏所建的古老部落,寒浞不为国君所用,便投靠了后羿.后羿不修民事,寒浞将其推翻,夺取了王位,建立了寒国,为稳定统治局面,他把儿子浇封在过(今掖县境),把另一个儿子殪封在戈(今河南境).少康中兴,逐步消灭了寒浞的势力,现在.潍坊市仍然有寒亭,浞河等古地名,有寒鼎,寒浞家等文物古迹.足以说明这里就是当年寒浞的统治中心

诸国早在夏代.诸城市境内就建立了诸国.初为姒姓国,到春秋时改为彭姓统治.其统治区域在诸城,安丘一带.

杞国周朝建立后,求先贤的后代进行分封,从诸城的牟娄寻到大禹的后代东娄公,封在河南,建立杞国.西周末年,由于邻国的侵逼,杞在河南无法立足,便举国东迁,回到国君的祖籍(今潍坊市),后来在昌乐,安丘等地建国,现在安丘黄旗堡镇西南有杞国古城遗址,就是杞都城之一.春秋末年,杞国被楚国攻灭.

淳于国周武王把安丘县东北部封给淳于公,建立淳于国.淳于公为姜姓,和当时的菜,纪等国为邻.春秋初年,从河南搬来的杞国不断侵逼,淳于无力抵抗,国君只好逃到外地避难,淳于国亡.

莱国商代以前,莱国的统治中心在昌乐.临朐等县,东部直到黄县沿海地区.姜太公初封齐国,建都营丘(今昌乐县境内),离莱都较近,莱候曾多次率众争夺营丘.春秋时期,随着齐国的强大,齐国打败莱国,占有今平度县以西的领士,莱公被迫迁都黄县,称东莱.战国时,东莱亦被齐国吞并.

纪国纪国是商朝在东方的与国,都城在今寿光县纪台乡,周灭商,纪国又臣服于周.春秋初年,齐国强大起来,逐步向东发展,纪国成为主要障碍,经过长期战争,到公元前690年,纪便被齐国吞并

齐国周朝建立后,封姜太公为齐候,建都于营丘(今昌乐境内),后来齐国又迁都于今淄博市临淄区.齐国初建时,潍坊西部一些地区便由齐国统辖.随着势力的增强,齐国逐步统一了许多邻国.到春秋末年,今潍坊市所辖各县区都成为齐国的领土.

秦汉魏晋南北朝秦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度,全国初设36郡,后逐步增至40余郡,辖1000县,潍坊分属胶东,临淄,琅琊三郡.今潍城,寒亭,坊子三区.昌邑,安丘,高密3县属胶东郡,青州市和寿光,临朐,昌乐等县属临淄郡,诸城属琅琊郡.西汉除袭秦的郡县制外,还实行封国制,国越封越小,到西汉末,全国有130个郡国,1500个县,仅潍坊市就分属3郡2国,51个县.东汉时,潍坊市境内有20个县,分属青,徐二州和北海国,乐安国,齐国和琅琊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随有变动,但均属青,徐二州.

隋唐五代宋金隋朝潍坊市地属三郡十四县,有些县已与现在各县相符了,北海郡移治益都县,原平寿县改称北海县,治所在今潍城,下密县治所在今寒亭区,寿光县,临朐县治所在今该两县县城,都昌县汉所在今昌邑县城,营丘县治所在今昌乐营丘,高密郡治所在诸城县,另辖安丘县,高密县,治所在今该两县县城,吾城县治所在今安丘县西部,东莞县在今诸城一带,唐承隋制,地方行政区划为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五代十国时期,形成道.州,县,基本沿袭唐代.北宋改道为路

请问淮南有历史大人物吗

淮南是1950年代建立的城市

只能谈谈淮南地区(地理意义上)

周边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如下:

孙叔敖---楚国相国,寿县安丰塘

刘安---淮南王,

雷被----西汉剑术名家

谢安谢玄----八公山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大禹:怀远人。

他奉舜命治理洪水,与淮河流域部落结为联盟,以治水有功。在怀远举行诸候大会,杀死迟到的防风氏,树立威信,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舜选为继承人,舜死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曾征伐并击败三苗。今怀远城东南淮可南岸的涂山之巅有“禹王宫”等遗迹。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青城山以什么著名于中外?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青城山以赵公山为主峰,层峦叠嶂,奇峰突兀,共有36座翠峰,8大洞,72小洞,胜景百余处,历来为道教独占,绀宫琳宇,遍布山林,是道教发祥地之一,“洞天第五,宝仙九室之天”,素有“神仙都会”之称。青城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道教人文内涵著名于中外。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本土宗教,东汉时,张道陵以“黄老之学

  • 向“钱串子”请教:钱老师,请帮忙天舟文化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盈利的中铁二局、晋亿实业逐步出来补仓天舟文化!天舟文化没有增发股票的公告呀主力出货阶段,需谨慎。散户解套有高招我是股票市场征战十几年的老股民了,也曾经经历过套牢的痛苦也无奈,以下是本人总结出的一套解套思路,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帮助。朋友们有心得也可以一起讨论哦!方法一:靠捂解套。此法优点有:无需后备资金

  • 名人故事大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

  • 书包里的故事 中学生作文 600字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小雨在作文大赛中得了一等奖,她把奖状贴在墙上,把金光闪闪的奖章放在自己的书包里。各种文具看见了都想戴戴这枚奖章,于是他们争论起来。首先,是文具盒大哥粉墨登场。他穿着银盔银甲得意洋洋的说:“我的功劳最大,要是没有我,铅笔、橡皮、转笔刀还不知道都跑到那里去了呢?小主人还怎么写作文呢?”爱美的橡皮小姐哭着

  • 写一篇历史人物评述。字数500左右为宜。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jui8o'j4otkj4v欧庆ppt6qi45pqyt农i6to4i51喔2453ituq43uyit54putoqj5iyy4'potip54他喔i3tp1[4噢itp3ti①4oyio656iuoy5op4iy5opti34[哦ito43pt1iu234tui43outi54uyo43u5yo

  • 花木兰的历史故事简短?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有一个女子叫花木兰,她不仅长得清丽秀美,还聪明伶俐。花木兰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并且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年,边关告急,朝廷征兵。花木兰的父亲也在其中,但因父亲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花木兰便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白天行军时,花木兰精神奕奕,士气激昂。夜晚宿营,她从来不敢脱衣服睡觉。从军十二年,花木兰屡建

  • 文化属性包括哪三点?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文化属性,就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的习惯的定性(基本的文化素质表现)。这是一种思想程序,不以意志为转移;可以形象地说:“你的衣、食、住、行、言,处处都在从侧面折射出你的基本层次”。文化属性,通俗的说法就是:通过你的行为表现,一眼就能看透你骨子里的东西,你不需要刻意的去

  • 战争的故事50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一战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一个英军士兵突然看到一个大腿受伤德国士兵正在缓慢的爬离战场,他大声叫住那个德国人,那个德国人举起了双手,表示投降,他放了他。随军记者知道这件事后,把它报道了出来,这位英国军人因此而出名,人们都盛赞他的人性,知名画家为他画肖像画。二战全面爆发前夕,英国首相张伯伦在希特勒的房间里

  • 文化传媒是做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用现代的传播手段,通过传媒来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主要经营:1、多媒体开发包括网站建设、软件开发、影视广告、动画、企业宣传片、多媒体开发;2、平面设计包括标志设计、企业画册、卡通设计、商业插画、企业宣传海报、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商业摄影;3、装饰工程包括建筑效果图制作、产品建模、建筑动

  • 哪次古代著名战役确立了三国鼎立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孙权屡次亲率大军进攻合肥,数战不利,损兵折将。曹操在退回北方后,休养生息五年,平定关中后才大举南征孙权。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型,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