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催人泪下三个真实红色故事?

催人泪下三个真实红色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26 更新时间:2024/1/24 19:21:34

一、催人泪下三个真实红色故事?

催人泪下的红色故事一歌唱二小放牛郎,是关于抗日英雄二小的英雄故事,二海娃送鸡信的故事三伟大的人物刘胡兰的故事

二、10个简短的英雄小故事幼儿园?

儿童革命英雄故事篇1:小英雄雨来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又开始扫荡了,一天雨来趴在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交通员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

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鬼子要他说出李大叔的去向,雨来不告诉他。

鬼子见他不愿讲,就用糖块和金戒指利诱他,雨来每次都回答:“我什么也没见。”鬼子生气了,用手使劲拧雨来的耳朵,在他脸上打两巴掌,并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又一块。在敌人严行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人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在芦苇丛里,水面露出一个小脑袋来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这就是小英雄雨来。

儿童革命英雄故事篇2: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1942年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当机立断,分兵突围。

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舍生取义,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遗体并就地掩埋。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遗体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1942年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儿童革命英雄故事篇3: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

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

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

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

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三、海娃的英雄事迹简介

海娃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小英雄。他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的故事非常感人,故事的主人公海娃的原型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海娃英雄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海娃的事迹电影《鸡毛信》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竖敬祥。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余搏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稿雹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相关的背景故事1.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就这样,海娃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海娃的原型

他是电影《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也是电影《沙漠追匪记》的主角原型之一,在他参加的历时两年半的解放战争中,他单人捕捉俘虏100多名。前不久,这位传奇英雄因病去世,留给人们不尽的思念和追忆。他就是曾经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秦玉根。

秦玉根,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1947年成为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侦察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新疆剿匪以及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荣立7次战功,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英雄勋章,是闻名全军的侦察捕俘英雄。今年4月,76岁的秦玉根在广东中山市因病去世,他在遗言中表示要将遗体留做医学科学研究。

消息传来,秦玉根当年的老领导、原西安警备区副司令员李彭心潮起伏,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李文彭老人情不自已,他眼含泪水,挥笔书写回忆文章,以表示对战友、对当年难忘岁月的缅怀之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77周年之际,本报记者对李文彭老人进行了采访,并以此文对秦玉根以及所有革命先烈表示深深的景仰和怀念。

3.鸡毛信斗鬼子

在省军区西北一路干休所一间俭朴的居室,今年85岁的李文彭老人回想往事仍然历历在目:“那是1947年,我在西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担任侦察科长,为了适应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发展,我来到三纵的老根据地———山西省太岳军分区所辖的原平县山区,准备从地方武装中挑选一批优秀民兵扩充侦察部队。

我在备选队伍的那个大个子排头兵面前停下了脚步,仰首望去,小伙子一米八五的身材,威武中透着一副憨态。我从随行的地方领导口里得知:这个20岁出头的太行之子名叫秦玉根,已有8年的革命历程。他3岁时成了孤儿,叔叔将他卖给地主,4岁就给东家放羊,饱受饥寒折磨。抗战爆发后,八路军120师随贺龙元帅挺进敌后,小玉根的家乡就成了最早的根据地,小玉根带领儿童团,肩扛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当向导。特别是有一次小玉根在送鸡毛信时,机智勇敢,毫不畏惧,终于把鬼子带进了我军伏击圈,自己又机智脱身。他的这段传奇经历在根据地被编成故事广为传唱,成为我党我军最早的根据地妇孺皆知的小英雄,后来,这段故事被拍成电演《鸡毛信》,小玉根就是《鸡毛信》中小主角海娃的原型。

14岁那年,小玉根参加了地方武装,他拿着土枪、土炮、土地雷,参加反扫荡作战,并多次深入敌后,化装侦察,护送党政军领导通过敌人封锁线,掩护群众反扫荡大转移。这样的传奇人物,这样的天赐良将,我岂能放过?经过我俩的一夜彻谈,秦玉根成为我三纵侦察连的一名战士。”

4.智擒百俘谱奇篇

李文彭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过去的岁月:秦玉根初到侦察连,由于“鹤立鸡群”,老兵们戏称“傻大个”,但他勤奋钻研,“傻大个”捕俘频频得手的传奇战报,很快传遍全军。在解放战争中,“傻大个”捕俘100多名,不仅从不失手,而且回回精彩,全是身临危境,到敌人前沿或深入敌营,有时是欲擒故纵,有时是顺手牵羊,有时是虎口拔牙,有时是猛虎掏心。捕俘之量,捕俘之技,捕俘之妙,均创我第三军之最(三纵后改编为第三军)。

记得那是1948年夏,我军已进逼陕西关中平原东大门。我命令秦玉根化装成“国军军官”,带领侦察小组,到敌前沿的大荔县城伺机抓“舌头”,了解城内敌65旅495团的兵力部署。上午10时,分散隐蔽前进中的秦玉根还没进城,就在城外迎面碰上敌少校军官带一传令兵悠闲地走来。秦玉根胆大心细,他迎上前去搭讪,得知对方是敌495团团部副官时,他来不及招呼远处的同伴,便一个箭步飞脚踹翻了传令兵,一双大手把少校倒提过来。少校死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刚才还那么谦恭的“下级”,突然间就变成了一头狮子。就这样,在敌人眼皮底下,两个“国军军官”肩并着肩,带着一个大头兵,扛着没有枪栓的破枪,走进了解放军的阵地。“傻大个”就像老鹰一样,一下抓了两只山鸡———抓山鸡的故事又在营里传开了。

1948年冬季,西北野战军大兵压境,直指国民党胡宗南部匪巢西安,第三军首长决心拔掉敌前哨阵地守卫三原县城的一个保安团。傍晚时分,在县城繁华的大街上,敌军一上尉连长身穿考究军装,带着一个传令兵,神气十足大摇大摆地走进了一家最繁华的酒店,尚未坐稳,一直追随在后的保安团特务队长跑了进来,他点头哈腰上前问候,敬酒点烟,媚态十足。随着一阵家常寒暄过后,彼此已相见恨晚。上尉得知特务队长对时局悲观,不想干“地方”,想随正规军找出路保平安,特务队长也了解到上尉此来,是“国军”对保安团防卫不放心,专行暗查之职。酒足饭饱后,特务队长十分“利索”,说干就干,立即殷勤地陪上尉对保安团的城防一一视察,并受上尉之邀一并出城视察城外防务,两人边看边走,趁着夜色一直走进一座“国军”军营。上尉摘下墨镜对队长笑言道:“你不用回地方了,已到正规军啦。”随着屋内灯光一亮,队长先生惊得目瞪口呆:眼前怎么都是解放军?与战友们一起哈哈大笑的大个子“上尉”,原来就是进城侦察的秦玉根。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文化大学是本科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不是,它是老年大学,只发结业证书是的。中华文化是以中华文明为基础,充分整合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国际属性不同,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深受中华文明影响的东方文明体系被称为“汉文化圈”,尤其是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社会意识形态。从旧石器时

  • 抗日故事30字急急急急急急啊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鬼子叫王二小带路出山,王二小把鬼子带入八路包围圈,鬼子知道上当杀害了王二小,最后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海娃是一个儿童团团长。有一天,爸爸叫他把一封粘着三根鸡毛的信送到三王村,在第二天天黑之前一定要送到,千万不要落到鬼子手里。海娃一听便赶着羊向三王村急急地跑去。这时海娃远远的看见有一队鬼子向这里走来

  • 沉香救出母亲后他们之间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

    沉香从华山救出母亲后,天庭为嘉奖沉香,给沉香封了神,三圣母对小玉就看不上了,阻止沉香和小玉结婚,认为沉香应该娶上仙才是门当户对的好姻缘。一、小时候,第一次吃西瓜,然后没有吐西瓜籽。然后妈妈跟我说,吃西瓜不吐西瓜籽的话,肚子里长出西瓜苗的,我不相信。然后第二天,肚子就痛了起来,我以为是西瓜籽在肚子里发

  • 文豪苏轼回复爱用“呵呵”,还有哪些有趣的历史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苏轼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位大诗人,然而苏轼的另外一面常常不为我们所知。在苏轼的身上有着众多的标签,例如大文豪、大诗人、大厨师。但很少人却知道,真实的苏轼在历史上,还是一个段子手。正如现在很多的网络流行语一样,苏轼对于“呵呵”一词的热爱,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苏轼的《与鲜于子骏书》中,就出现了“呵呵”一词

  • 西游记整本书的故事的概括,200字左右!急?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西游记》是描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故事虽以西天取经为主轴,但其中的主人翁并非唐三藏,而是孙悟空。全书从石猴诞生开始,便充满不凡的气概。「目发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并惊动玉皇大帝。自孙悟空诞生之后,历经拜师学艺,大闹宫,以至后来保护唐三藏到西天取经,在取经的途中,徒弟三人各

  • 格林童话中哪个故事最有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灰姑娘》《猫和老鼠交朋友》《白雪公主》《小红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渔夫和他的妻子》《大拇指》《勇敢的小裁缝》《格林童话》是由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里面约有200多个故事,大部分源自民间的口头传说,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

  • 李永清的人物生平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952年9月,李永清在宁夏省首届人民体育运动会上夺得男子100米、200米两项第一名。1953年正式从事体育工作,先后代表宁夏省、西北区、甘肃省参加过多次全国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还两次打破200米低栏全国最高纪录,是宁夏历史上第一个打破全国纪录的运动员。在宁夏体育史上,曾经有一位叱咤全国田径赛场

  • 你们最喜欢的历史名人是谁?因为什么呢?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而又

  • 深圳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深圳的少数民族太多了,基本上中国的56个民族都占全了,因为深圳人口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很多人已经在深圳安家,落户,导致深圳的人口五花八门,什么地方的人都有,什么民族的人也都有,但是深圳人口最多的永远都是汉族,即都是中华民族。有20个民族。苗族、侗族、瑶族、佤族、黎族、景颇族、白族、藏族、纳西族、朝鲜

  • 牛顿的事例40字?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掉地下的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牛顿还发明了微分学,他和莱布尼兹创造的微积分学,奠定了现代高等数学的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在科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万有引力定律和微积分学,对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带你看看他的小故事。(一)“笨孩子”的逆袭牛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