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王二小是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王二小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杀害了。
英勇无畏的成语故事有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著名的战斗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可以说家喻户晓。他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眼。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保护战友,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英勇无畏成语故事:黄继光在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再不拿下高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而光荣牺牲。
战争故事文案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徐霞客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还是个地质学家
不刚知道有这么个人还是个地质学家
故事一徐霞客,名宏祖,“霞客”只是他的别号。1586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书香世家。祖辈都是仕途中人,只是到了徐霞客父亲这一代,由于对官场深恶痛绝,虽满腹经纶,却发誓不再当官,每日只以游山玩水为乐。据说,有一次,两个官员慕名而来,想要与他结交。霞客的父亲闻说后竟从后门溜走,悄悄穿过竹林,乘船到太湖游玩去了。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徐霞客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枯燥乏味的八股文章厌恶起来,每日只是把父亲的藏书偷偷带到私塾去读。那些地理游记、名人轶事、风土趣闻,对他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有时读着读着,竟忘记身在课堂,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因此常遭先生训斥,还把他的“劣迹”报告给他的父亲,要他严加管束。谁知,父亲知道了,反而大喜过望,亲自介绍一些书籍给儿子读。一来二去,徐霞客的“学业”自然有些荒废,参加考试也名落孙山。这一来,那些常常夸奖小霞客聪明绝顶,指望他金榜题名的亲朋好友,不由扼腕长叹,倍觉惋惜。霞客的父亲却哈哈一笑,说道:“人各有志,岂可勉强?”得到父亲地支持,霞客更是把功名利禄抛到九霄云外,一心只想着“遍历九州,足登五岳”。故事二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_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故事三1637年正月的一天,徐霞客来到湖南茶陵以西的一个小镇。在客店吃饭时,他向店主打听道:“老哥,不知去麻叶洞怎么个走法?”店主一听“麻叶洞”三个字,脸色顿时大变,惶惶然回答说:“快不要提麻叶洞,里面的妖精年年作怪,有两个书生不听劝,进去就再没出来!”徐霞客听店主这么一说,游兴反而大增。好不容易盼到天明,立即按照打听的路线直奔麻叶洞而去。到得洞口,四下一看,只见奇峰高耸,怪石嶙峋,那麻叶洞在松柏掩映之下,隐约可见。好个险恶去处!他不慌不忙,徐徐点燃手中火把,便向黑洞钻将进去。那洞口甚是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洞内冷气袭人,阴森可怖,不时有水珠猛不防滴在颈上,令人毛骨悚然。也不知七拐八弯走了多少时间,只见侧面突然有一丝亮光,徐霞客忙绕了过去,随即被眼前的奇景惊得目瞪口呆:头顶的巨石上,齐刷刷裂开一丝狭缝,阳光从缝隙中射入,把洞中的景象映得宛如仙境一般。朦胧中,但见根根石柱从洞顶垂下,棵棵石笋从地上生出,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徐霞客心中明白,这是流水侵蚀岩石,溶化在水中的石膏(碳酸钙)逐渐凝结而形成的。像这样奇特的景观,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不觉暗自庆幸,亏得没听店主的话,否则岂不遗恨终身?故事四徐霞客主仆三人攀登雁荡山时,已是他外出考察的第5个年头了。5年来,他白天跋山涉水,晚上不管怎样疲累,总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坚持写游记,从无一日间断。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最后一次考察。夏日山间的气候,说变就变。刚才还是丽日晴天,转瞬间已是暴雨倾盆。徐霞客等人顿时被淋成落汤鸡。他们踏着泥泞的山路,冒雨前行。待来到雁荡山时,正好雨终天晴,彩虹高悬。被大雨冲洗过的层峦迭嶂,更加雄奇挺拔,秀美绝伦。徐霞客深深陶醉在这迷人的山色之中,不觉信步走到大小龙湫,那瀑布犹如两匹白练垂空而下,直泻深潭,卷起千堆雪,轰鸣之声响彻山谷。据方志记载,大小龙湫之水源为山顶宕湖,但不知是否如此?徐霞客边看边想,决定亲自登上山顶,看个究竟。第二天天刚微明,他便从西边开始登山。那山脊如削,险峻陡峭,根本无路可走,而且藤缠枝绕,荆棘丛生,动辄刮得人鲜血淋漓。他好不容易手足并用爬上一座峭壁时,却发现上面连立足之地都没有。低头一看,下面的峰顶倒有一个小小的平台。他只得用绳子系住山顶大石,攀援而下,不料绳子被岩石磨断,好在他的脚已接近平台,否则掉进深渊,必将粉身碎骨。夜间,月光如水,照着浑身酸痛的徐霞客。想起白天的经历,他还真有些后怕。不过,对于生死,他本已置之度外。只要能考察出结果,便感到心满意足。20年后,徐霞客又重游雁荡山。这次,他在僧人的带领下,从东面登山,遍游诸峰,终于找到了宕湖。不过,他发现,湖中流出的两股水,与大小龙湫毫不相干,志书所记,纯属谬误。故事五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停泊在湘水之中的一艘客船上,乘客们在连绵好些日子的阻雨之后,看到了皎洁的明月,观赏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顿觉爽朗异常。正当乘客们尽兴之后上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大难降临船上。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这个跳水的人,年约五十开外,身材修长,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上面说的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便是发生在公元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