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霸权提出时间?
据考证,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首次出现在《关于南方问题的笔记》这篇文章中,写作时间是1926年。他写道:“都灵的共产主义者十分具体地给自己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那正是无产阶级专政和工人国家的社会基础。”9葛兰西此时建构自己的文化霸权理论,不是没有原因的。
经过上述考察,葛兰西随后提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应该采取与俄国“运动战”不同的“阵地战”。与“运动战”正面攻击国家不同,“阵地战”主张正面攻击应该是市民社会,也就是对资产阶级政权的意识形态支柱作长期文化上的进攻,彻底全面地颠覆统治阶级的文化霸权,夺取市民社会的文化领导权。
显然,葛兰西也是从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观条件去总结这段历史经验教训的。要夺取政权,首先要在市民社会进行一场文化和精神上的革命,否则革命不是带来灾难,就是昙花一现。葛兰西并不像大多数人总结的那样将革命的主观失败仅仅归结为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表现不成熟。人们陶醉其中尚未更多地认识到它对精神文化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阿诺德及当时极少数的有识之士预可以通过转换群体的方式而不是从众的方式来平衡失调。
在哈贝马斯看来,缺乏规范基础是早期批判理论缺陷之一。缺乏规范基础,钟情于否定,使得批判理论在反对“同一性”的同时,不可能以建设性的视角去追问现代社会中理性是否可以是其他形式。因此,他们留有绝望的希望的唯一结盟者,“只能是浪漫主义”,也决定了“早期批判理论纲领的失败”是必然的。
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是在对南方问题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意大利,北方工业发达,南方是落后的农业区。南方农民普遍认为他们的贫穷是北方人造成的。南北方的对立往往表现为南方农民与北方工人的隔阂和对立。葛兰西对南方问题特别重视。他在一篇关于南方问题的文章中认为南方社会由一盘散沙的人民群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大地主、大知识分子三个阶层组成。思想文化领域由大知识分子牢牢控制,其代表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奈德托克罗齐。显然这些情况对无产阶级革命非常不利。
如何应对文化霸权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的含义:文化霸权,由葛兰西提出的。是指除了以暴力来维护社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之外,还必须具有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由此导致被统治者在心里观念上的顺从和满足于现状,而这种领导职能建立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共同信仰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统一的意识形态上。
文化霸权理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强调了文化自身的功能,更进一步地说是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文化霸权(culturalhegemony),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是指处于主导地位的文化群体,通过非正规权力机构所产生的控制力量,多表现在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上。葛兰西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
(一)、文化霸权主义三个理论层面:
1、市民社会
葛兰西笔下的“市民社会”是指民间社会组织的集合体,是创建新的意识形态和散布统治阶级思想的“公共领域”,是复杂的意识形态、文化关系的总和。它是由“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构成的,它作为颂颂宣传和劝说性的机构代表的是舆论”,众所周知,市民社备渗会是整个国家和政治社会的基础。
2、统治权和领导权
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集团的霸权地位表现在“政治统治权”和“文化领导权”两方面,而文化领导权起着比政治统治权更为根本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的社会里,统治与被统治的争斗并不是简单地显现为赤裸的反抗和压迫。统治阶级除了依靠暴力来维持社会的秩序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通过意识形态的领导来争取被统治者的自发同意和拥护,从而使得统治合法化。文化霸权所给予我们的不是一种静止的或静态的统治模式,而是一种动态的统治方式,一切都正在进行中,是统治与反抗之间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平衡,或如葛兰西所说的“运动中的平衡”。
3、有机知识分子阶层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导权的行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他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待知识分子,并要求他们完成在社会各个领域诸如生产领域、意识形态领域等中承担领导或指导性工作。所谓“有机知识分子”,就是指各社会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阶级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会造就出自己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和自己的阶级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国家生活中明确地表达他们的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的集体意愿。知识野滚郑分子是具有阶级性与社会干预性的,是实现思想文化领导权,即文化霸权的力量。
(二)文化霸权的实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在葛兰西看来,文化霸权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即统治阶级通过政党、学校、工会、教会等社会团体和报纸、杂志、学术文化团体等民间文化组织,以文化宣传、宗教信仰、习惯养成、教育教化等为媒介,对广大民众进行精神上、道德上乃至心理上的指导与控制,使被统治阶级接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要求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维护其统治地位。
意识形态的领导和控制不同于政治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无产阶级在革命或执政过程中只引领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霸权),才能最终取得胜利。也就是说,“统治阶级不仅凭借物质武器而且依靠精神武器支配被统治阶级。”这也是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的观点:权利不能简单地依赖于镇压手段,而是依赖于控制掌握知识的力量。要说服整个社会全体相信一种盛行的意识形态才真正是唯一自然而正常的思考方式。
这个东西就看你自己了,文化霸权主义同样也是存在的,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其次要大力发展本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