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北魏在后期被两大权臣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际掌权者是高欢,西魏的实际掌权者是宇文泰。双方都想吞并对方,所以便无休止进行征战。公元537年,东魏丞相高欢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占恒农之机,亲率20万大军进攻西魏,以图洗雪之前在潼关战败的耻辱。高欢大军西渡黄河,妄图直取长安。宇文泰在得知东魏大军压境时,率军近万人急返关中,并命华州刺史王罴等严加守备。高欢率军抵达冯翊城下,劝说王罴投降,遭到拒绝后,便转涉洛水,在冯翊南的许原城西安营扎寨。北渡渭水,进至离东魏军50里的沙苑驻扎。宇文泰派部将达奚武带领三个侦察兵扮成东魏军的样子前往侦察,得知高欢部下人人求战心切,恨不得立刻进军长安。宇文泰见此状况,决定采用设伏于先,诱敌深入,然后一举将其击败的战术。于是便采纳部将李弼的策略,率兵背水东西列阵,以李弼为右翼,部将赵贵为左翼,选择驻地以东10里苇深土泞的渭曲地区设伏,命令将士都偃戈进于芦苇中,闻鼓声即起。然后又派出少量部队前去挑衅东魏军。果然,在当日午后,东魏军追击宇文泰派出的诱敌部队至渭曲。东魏军前来的都督斛律光举认为渭曲深土泞,无所用力,不如暂与西魏军相持,同时暗遣锐卒直取长安。高欢则主张烧芦苇焚西魏军。而司空侯景却建议生擒宇文泰。部将彭乐则认为:我众敌寡,百人擒一,何忧不克!于是高欢便从了侯景、彭乐的意见,挥军直前。东魏军见西魏军兵少,所以不等列阵便争相进击。两军甫一交战,宇文泰便令手下击鼓,伏兵骤起,奋勇冲杀。西魏骠骑大将军于谨等六军配合作战,李弼领骑兵横击,将东魏军分割为二,各个击破。高欢在手下斛律光的帮助下,率残部东渡黄河奔回东魏。宇文泰率西魏军追到黄河边上,斩杀东魏军8万余人,选留了士卒2万余人,其他的全部释放,令他们自行回到东魏。沙苑之战历来被军事学家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伏击战,宇文泰以1:10的兵力击败了高欢。这次战役以后东魏便一蹶不振,从此也彻底断绝了企图吞并西魏的野心,双方实力也悄悄地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到后来,高洋代东魏为北齐,宇文周代西魏为北周。然后北齐为北周所灭。
什么的战争故事
【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荀(yù)传》。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的人,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门下。曹操大喜,任命他为司马。从此,他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信任。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病死,死前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消息传来,曹操夺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着要出兵徐州。荀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说道:“当年汉高祖保住关中,光武帝刘秀据有河内,他们都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所以成了大业。如今将军不顾兖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兖州的军队留多了,则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吕布此时乘虚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兖州。最后,一定是弄得兖州尽失,徐州未取。”他还指出,“眼下正值麦收季节,听说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抢割城外的麦子运进城去。这说明他们已有了准备,一旦有风声传来,他们必然会加固防御工事,转移全部的物资,一切准备就绪迎击我们(原文为:‘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这样,你的兵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么东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军队就会不战自溃。”曹操听了荀的话,十分佩服,从此集中兵力,很快打败了吕布。后来,又打败了刘备,占据了徐州。“坚壁清野”:坚壁,是加固城墙和堡垒;清野,是将野外的粮食、财物收藏起来。加固防御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资全部转移,叫敌人既打不进来,又抢不到一点东西,因而站不住脚。这是对付优势之敌的一种作战方法。【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事情。公元前209年7月,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出两名差官押着九百名贫民壮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去防守边疆。这两个差官又从壮丁里挑选出两个身强力壮的人作屯长,让他们再去管理其余的壮丁。这两个屯长一个叫陈胜(字涉),是个雇农;另一个叫吴广,是个贫农。他俩原来并不认识,现在碰在一起,共同的命运,很快就使他们成了好朋友。陈胜、吴广一行往北拼命赶路,一点也不敢耽误。因为按照秦王朝的法令,误了日期,是要砍头的。可是,他们刚刚走了几天,才到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正赶上下大雨,只好扎了营,待天晴再走。雨又偏偏下个不停,眼看日期是耽误了,陈胜同吴广商量,说:“咱们即便走,误了日期,也是死;逃,给官府抓住,也是个死。反正是个死,不如大家一起反了,推翻秦二世,为老百姓除害。”吴广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同意了陈胜的意见,并商定借着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得群众拥戴的原楚国大将项燕(项羽的祖父)的名头,以号召天下,去攻打秦二世。于是陈胜和吴广就带着几个心腹首先把那两个差官砍死,然后提着他们的头,向大家讲明了不起义造反就得白白地送死的道理。这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吴广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替楚将项燕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人们将“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简化成“揭竿而起”这个成语,比喻高举义旗,起来反抗。多泛指人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