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东汉末年道士,著名医学家。
幼年时期,成为道士,专心研习医学,在渭源县鸟鼠山修行采药。后随长乐道人鲁女生学习《五岳真形图》。建安二十一年,曾受到曹操招揽,不受封官赠金。精通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隐形法》,为地方历史医学和养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封孚(337-407年),字处道,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人物。
年幼聪敏,有君子之称。后燕慕容宝时,累关吏部尚书。后燕大乱时,南奔投晋,为渤海太守。慕容德占据山东后,任尚书左仆射,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慕容超太上三年(407年)卒于家,年七十一岁,追赠太师,谥号文穆,文笔多传于世。
3、封隆之(485~545年),本名封皮,字祖裔,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魏后期大臣,司空、右光禄大夫封回之子。
个性宽和,气度过人,颇多才华。不到20岁,任冀州主簿。迁河内太守,转冀州刺史。河阴之变,父亲遇害。交好平阳郡公高欢,诛灭尔朱氏,拜侍中,封安德郡公,开府仪同三司。孝静帝即位,拜吏部尚书兼理冀州刺史,迁尚书左仆射,出任齐州刺史。
4、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
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5、封德彝(568~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
出身渤海封氏,智识过人。初为越国公杨素幕僚,结为姻亲。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时期,受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倚重,狼狈为奸,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江都之变后,追随宇文化及,任内史令。
宇文化及败亡后,归顺唐朝,渐得唐高祖李渊信任,拜中书令,封密国公,结为亲家。选为天策上将府属官,辅佐秦王李世民攻取洛阳,暗中支持隐太子李建成,二主之间投机取巧。唐太宗即位后,拜尚书右仆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隆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常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封德彝
1、封衡,字君达,号青牛道士,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东汉末年道士,著名医学家。
幼年时期,成为道士,专心研习医学,在渭源县鸟鼠山修行采药。后随长乐道人鲁女生学习《五岳真形图》。建安二十一年,曾受到曹操招揽,不受封官赠金。精通老庄之学,善医药、针灸,著有《容成养气术》、《灵宝卫生经》、《隐形法》,为地方历史医学和养性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封孚(337-407年),字处道,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人物。
年幼聪敏,有君子之称。后燕慕容宝时,累关吏部尚书。后燕大乱时,南奔投晋,为渤海太守。慕容德占据山东后,任尚书左仆射,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慕容超太上三年(407年)卒于家,年七十一岁,追赠太师,谥号文穆,文笔多传于世。
3、封隆之(485~545年),本名封皮,字祖裔,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北魏后期大臣,司空、右光禄大夫封回之子。
个性宽和,气度过人,颇多才华。不到20岁,任冀州主簿。迁河内太守,转冀州刺史。河阴之变,父亲遇害。交好平阳郡公高欢,诛灭尔朱氏,拜侍中,封安德郡公,开府仪同三司。孝静帝即位,拜吏部尚书兼理冀州刺史,迁尚书左仆射,出任齐州刺史。
4、封常清(690年—756年1月24日),蒲州猗氏(今山西省猗氏县)人,唐朝名将。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曾两次入朝为官。父母早亡,外祖父犯罪,随外祖父流放安西。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天宝六年(747年)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
天宝十一年(752年)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第二年,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天宝十三年(754年),封常清入朝,封御史大夫。安史之乱时,受边令诚的诬告,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
5、封德彝(568~627年),本名封伦,字德彝,渤海县(今河北景县)人。唐朝宰相,北齐太保封隆之之孙,隋朝通州刺史封子绣之子。
出身渤海封氏,智识过人。初为越国公杨素幕僚,结为姻亲。负责督建仁寿宫,升任内史舍人。隋炀帝时期,受到内史侍郎虞世基倚重,狼狈为奸,使得朝政日益败坏。江都之变后,追随宇文化及,任内史令。
宇文化及败亡后,归顺唐朝,渐得唐高祖李渊信任,拜中书令,封密国公,结为亲家。选为天策上将府属官,辅佐秦王李世民攻取洛阳,暗中支持隐太子李建成,二主之间投机取巧。唐太宗即位后,拜尚书右仆射。
封衡:三国时魏国道士。据《后汉书》记载,他入山修道150余年,还乡时,像20多岁的人。著有《养气术》、《隐形法》、《卫生经》等。
封孚:字处道,渤海人也。祖悛,振威将军。父放,慕容之世吏部尚书。孚幼而聪敏和裕,有士君子之称。宝僭位,累迁吏部尚书。及兰汗之篡,南奔辟闾浑,浑表为渤海太守。德至莒城,孚出降,德曰:“朕平青州,不以为庆,喜于得卿也。”常外总机事,内参密谋,虽位任崇重,谦虚博纳,甚有大臣之体。及超嗣位,政出权嬖,多违旧章,轨宪日颓,残虐滋甚,孚屡尽匡救,超不能纳也。后临轩谓孚曰:“朕于百王可方谁?”孚对曰:“桀纣之主。”超大惭怒。孚徐步而出,不为改容。司空鞠仲失色,谓孚曰:“与天子言,何其亢厉,宜应还谢。”孚曰:“行年七十,墓木已拱,惟求死所耳。”竟不谢。以超三年死于家,时年七十一。文笔多传于世。
封肃:后魏尚书。有文思,博涉经史。著有《还院赋》,其辞甚美。
封隆之:后魏吏部尚书。奇谋妙算,知大政方略,历事五帝,官历侍中,再为吏部尚书,始终完名,世称博大长者。
封延伯:字仲琏,南齐东海郡人,颇有学问与操行,有高士(超世俗的人)风度。官至梁郡太守。
封家姨:即风神。据唐代人段成氏《酉阳杂俎》记载,一个名叫崔之徽的人,在家夜坐,见来了几个美女,其中一个叫封家姨。不一会都走开了,只留下一红衣少女,求崔之徽立一杆红色大旗。立旗那天,东风刮地,只有花园中鲜花不动。他才明白封姨便是风神。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遂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唐太宗(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封子绘:武成帝时都官尚书。冀州人,祖父、父亲世代为冀州刺史,很得人心,就派他乘驿马到了信都。封子绘到信都之后,一边巡视城池,一边对城中吏民晓谕避祸趋福的道理。官吏和民众相继跑出来投降。城里有什么动静,都有人报告,大事小事全都知道。归彦登城大呼云:“孝昭皇帝初崩,六军百万,悉在臣手,投身向邺,奉迎陛下。当时不反,今日岂反邪!正恨高元海、毕义云、高乾和诳惑圣上,疾忌忠良,但为杀此三人,即临城自刎。”既而城破,单骑北走,至交津,获之,锁送邺。乙未,载以露车,衔木面缚,刘桃枝临之以刃,击鼓随之,并其子孙十五人皆弃市。命封子绘行冀州事。
封建封印封杀封口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