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泽
北宋末年宰相宗泽,指挥军民英勇抗击金军,在逝世前还连喊三声“渡河!渡河!渡河!”鼓舞后只为收复山河而作不屈的斗争。
2、林则徐
嘉应观建成106年后的1831年,林则徐出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防汛。他上任的时候正是冬天,冒着严寒,林则徐沿黄河两岸千里巡视,检查防汛物资储备。道光皇帝夸他:“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鸦片战争失败后,林则徐被发配新疆。这时候黄河又在开封决了口,束手无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堵口。百病缠身的林则徐到开封后精心设计堵口方案,并与民工一起打桩抬土,最终堵上了决口。
3、大禹:
传说在帝尧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洪水。为了制止洪水泛滥,保护农业生产,尧帝曾召集部落首领会议,征求治水能手来平息水害。舜帝继位以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
禹总结父亲的治水经验,改鲧“围堵障”为“疏顺导滞”的方法,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从高地迁回平川居住和从事农业生产。
4、吴焕先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民国十四年(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十六年(1927年)11月率紫云区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随后坚持斗争并参与创建鄂豫皖苏区和红二十五军。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
5、杨靖宇
河南省确山县人,1932年,受命党中央委托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他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紧急情况下,最后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