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的陶瓷以什么色为主?
大溪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普遍涂红衣,有些因扣烧而外表为红色,器内为灰、黑。盛行圆形、长方形、新月形等戳印纹,一般成组印在圈足部位。
大溪文化遗址于1959年和1975年曾3次发掘,揭示了长江中游的一种以红陶为主并含彩陶的地区性文化遗存。
大溪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
大溪文化以什么农业为主
以闭配备水稻为主。
大溪文化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大溪文化轿毁是分布于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卖察因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大溪氏族部落收割稻谷不是像黄河流域那样用刀掐割粟、黍穗头,也不是连杆割取,而是在田间带莛薅拔,再捆扎成把晾晒。
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在房屋建筑遗迹的红烧土块中,经常发现稻草、稻壳印痕。红花套遗址的稻壳印痕经鉴定为粳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