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勤俭节约的名人名言和小故事
1、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2、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3、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卢梭
19、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20、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21、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22、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23、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4、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25、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26、节俭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古人(伟人)有谁
陶渊明是其中一位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乡,过着一种田园生活!并写下很多田园诗篇。
三、富人穷养,穷人富养例子
其实穷养还有富养都不如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养,这样才是最正确的,有关的解释如下,请参考:
当“穷养儿子富养女”像一首流行歌曲一样,在许多年轻的父母口中传唱的时候,恐怕它也会像流行感冒一样,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引向歧途。
一个生在富人家的儿子,父母不可能会让他像穷人家的孩子一样,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
而一个生在穷人家的女儿,父母也一样不可能让她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样,过着披金戴银和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般的生活。
其实,只要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有作为的伟人或卓越者,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
不管是司马光,还是曾国藩,都为中国在对子孙的教养上点燃了一盏盏的智慧之灯。
特别是诸葛亮的教子书,更是写得语重心长、言简意深: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教子书中虽然有一个“俭”字,但绝不是“穷养”的意思,可以说节俭是体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永恒的美德,不管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可见,教养,就是让一个人从年幼之时,是一定要明白的最基本的“是”与“非”的标准,是必须懂得的事理和常识。
教养,是一个人内在的良好的品格修养映射于外的优雅和从容之美,能让一个人从骨子里飘出芳香来。
所以,当一个人拥有了良好教养的时候,他就能举止合范,进退有度,在取舍之间能把握好分寸;
在成功之时,他可以喜不自胜,但不会得意忘形;
在失败之中,他可以黯然神伤,但不会意气消沉。
为官为富为贵,不会泯灭良知,不失侧隐之心;
身为布衣匹夫,依然会傲骨凛凛,心清魂净地做人;
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定会从自身去找症结,而不是怨天尤人,百般推脱责任……
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也不是贫穷人家的私藏,而是任何一个家庭或父母或教师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是为孩子心灵世界打造的一盏智慧之灯。
孩子生于贫穷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自己怎样的立足现实和发展自我;
孩子生于富贵之家,拥有了教养,他知道怎样利用自己的优势开拓未来。
因此,教养,是培养孩子成人的灵魂,是教育孩子成材的基础,是一个让孩子在心身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
只想通过穷养或富养的捷径,剑走偏锋,看似奇巧,自以为可以出奇制胜,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不是“穷养与富养”所能涵盖的;
四、求关于节俭的名人名言(越多越好)
关于节俭的名人名言1、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2、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3、舒适的享受一旦成为习惯,便使人几乎完全感觉不到乐趣,而变成了人的真正的需要。卢梭?4、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蔷薇园》?5、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6、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7、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8、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9、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10、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11、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12、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13、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14、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15、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16、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1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18、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19、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20、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