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战争中见真情的小故事(不超过30字)?

战争中见真情的小故事(不超过30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4/2/23 17:53:03

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火中与朝鲜人民结下深情厚谊。

七支刀的故事?

:七支刀是大家所熟知的日本国宝级物。其最有特点的,莫过于那个一般只会出现在游戏或动漫里的奇特造型。那么,这个看起来有些奇葩的造型到底有没有实战能力,或者出于什么目的而锻造这样一把奇怪的武器呢?其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七支刀长约74厘米,铁质,名为刀实际更接近于矛状利器。刀身主体左右各交替伸出三支利刃,刀身正反两面分别有三十四个二十七个错金铭文。按照铭文和日本第一部国家正史《日本书纪》的记载,此物是中国南北朝时代,百济国送给日本列岛上的倭国的礼物。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和锈蚀严重,该刀近代以前,被冠以“六叉矛”之名一直收藏于石上神宫。明治时代,该神宫的大宫司菅政友注意到,这一器物的铁锈之下应该藏有铭文,于是进行研磨。其第一次研磨时仍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日本书记》中所记载的国宝,经另一位学者星野恒提醒后,二次研磨后终于露出“七支刀”字样,器名这才算是确定下来了。

▲石上神宫位于日本奈良县天理市,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古事记》中就有所记载,收藏了众多古代武器。

但这些铭文由于锈蚀和粗糙的研磨手法,多处文字剥落严重,相关研究已经持续了140多年仍难有定论,甚至连年代都无法确认。目前无甚争议可以确认的铭文如下:

“泰□四年□月十□日丙午正。造百七支刀。□辟百兵。宜供供侯□□□□作。先世以。未有此刃。百王世子。奇生□。故倭王旨造。□□世。”

可以看到,虽然很可惜地丢失了一些信息,但关键内容没有什么问题:这把刀是百济方面送给倭国的国礼。显然,作为一把“武器”,七支刀实际并不好用。两侧的叉状凸起并不能提升多少杀伤力反而相当碍事,更使得重心也太靠前,砍人容易脱手。至于砍刀脱手的后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但这一独特造型显然需要相当高的工艺水平,百济为要送给倭国这样一件纯粹炫技的宝刀?

▲朝鲜半岛三国时代地图

此外因为东亚各国之间的历史积怨和民族情绪,这把刀是上供还是下赐,亦或是平等邦交之间友好往来的见证,各国学者之间的长期争议也是这柄七支刀极有趣味的地方。以笔者愚见,七支刀和后来的阙特勤碑情况类似,表面是两家交好的见证,暗处却透漏着国与国之间的塑料友谊。

▲唐代阙特勤碑,正反分别刻有汉文和突厥文,对两国关系的描述大相径庭。

永嘉之乱后“衣冠南渡”,原属中原王朝的辽东、乐浪等郡县顿失倚恃,北方的高句丽和同属泛扶系的百济趁势崛起,并很快陷入相互对抗的博弈局面。后来百济因内讧国力衰弱,逐渐处于守势。为此,百济积极拓展外交争取支援:一方面,遣使臣服于南朝并接受册封,将自身纳入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甚至以中华正统王朝的地方官员自居,加强统治、争取大义名分;另一方面,直接接受倭国的支援,并多次将王室贵族作为人质送至倭国。倭国出于地缘利益,屡屡在百济陷入危机时,施以援手并插手王位更迭,所以在日本方面的史书《日本书纪》记载中,百济干脆被描述为倭国的藩属,七支刀正是百济屡次奉上的贡品。若说是夸大其词也不尽然,按照高句丽《好太王碑》碑文等依据,百济受倭国制约基本是实锤。

▲高句丽《好太王碑》

但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曾将七支刀铭文和中国的流传下来《元嘉刀铭》作了对比,认为七支刀其实是百济模仿中原王朝朝廷,赐予王侯大臣的“供官刀”的产物。这就非有意思了:百济送出的这柄七支刀,对内是可以宣称是“下赐”给倭国,而对倭国而言,百济其实是朝贡的那一方。这种奇异的外交活动所折射出的复杂心态,从另一个角度诠释着东亚朝贡体系。

▲元嘉刀铭,清代冯云鹏《金索》转引自代《钟鼎款识》,其铭文为“元嘉三年五月丙午日造此□官刀长四尺二□□□服者宜侯王大吉羊”,内容与句式确与七支刀类似。

那么,处于朝贡体系最外围的倭国又是怎样的心态呢?当时日本岛内虽然还有一些割据势力,但倭国基本实现了大和朝廷的统一并逐渐强大,并开始东亚大陆扩。中国史料所记载的“任那”、“伽罗”等小国就是证据之一。为了便于继续扩张,倭国也积极加入朝贡体系。而南朝方面出于战略考虑和地域远近,授予倭国的封爵一开始低于高句丽和百济。直到451年,刘宋才加授倭王“持节,都督倭、新罗、任那、伽罗、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进号安东大将军”,几乎满足了倭国方面的所有要求。但刘宋依然把百济排除在倭国的都督范围之外,说明刘宋与百济的关系相当稳定。

因此,这柄七支刀充分揭露了当时的外交实情,特别是百济所想表达的真实内涵:一是彰显政治地位,铭文“奇生□”中所争议的第四字,依据现存字形有“音”和“晋”两种意观点。若是“奇生晋”那就非常合理并容易理解了,即百济方认为南朝是自己的依靠和寄托,自己的政治地位是有保障的。二是展示自身文明水平。

八世纪以前,倭国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技术都要通过朝鲜半岛中转,冶铁制品是其中代表。百济赠其以形制独特、工艺复杂的铁剑,表现出自己更加先进和进步。第三才是和倭国之间交好的外交希望。出于倭国的实力和干涉程度,赠与过程可能很比较恭顺,所以被日方资料记载为朝贡。某种程度上,其实二者都是中原王朝的模仿者,都想在势力范围内把自身描绘成一个“小中华”。

▲迦耶遗迹出土的短甲

倭国方面可能很清楚百济这位表面兄弟的真实想法,所以最终选择以援助之名逐渐蚕食百济。相应地,其也对朝贡体系的核心中原王朝逐渐产生了不满情绪。进入隋代,那封著名“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国书,并不是倭国自大或无知的产物,而是其国力进一步增强后对于中原王朝所建立的国际秩序的直接反抗。

不过彼时中国也结束了分裂并很快迎来了盛唐,白江村一战立刻就让倭国跪下唱“征服”。然而这份野心早已种下,一旦有了新的机会,他们就会向东亚大陆伸出他们贪婪的触角。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有那些伟人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比如谁?凿壁取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1、周恩来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

  • 80后青春校园故事2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初二那年,学校里开始流行一种叫做复读机的听歌神器。那一年是复读机爆发的一年,家里条件不错的同学,基本上是人手一台。王晓雪腰上挂着步步高复读机,坐在岩石上,双手撑在身后,戴着耳塞,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沉侵在刘德华的美妙歌声里。长长的秀发随着她晃动的脑袋左右摆动。我坐在另一块岩石上,看着她,心不在焉的想

  • 与历史名人陈胜对话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一、内容主旨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

  • 中国武术的历代武术演进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宋朝以前(陕西红拳)兵员搏击技术的出现。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秦。西周沣镐盛行“武舞”“角力”。秦时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盛行,“手搏”“击剑”长安附近尤甚,并以对练套路娱乐提高技艺(见《中国武术史》)。又据《史记.张仪传》记载:“秦人秦声,舞秦舞击缶弹筝,击膊拊髀(bi)”,说是秦王嬴政打完胜仗

  • 春秋争霸时、谁有一次打仗正遇见敌军过河!谋臣叫他攻打!他却说等敌人准备好了再打!请讲讲这个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宋国的国君帮助齐国平定看齐桓公末年之乱,然后帮齐国新军即位,他就想当霸主,约定齐楚等国会盟,齐国不用说是支持,但楚国国君挟持宋国国君,软禁了他,废了很大的力气宋君逃回国,两国交恶,发生战争,两军相遇,楚强宋弱,宋国公孙将军分别提出半渡而击,渡河而击,宋君以自己是仁义之师放弃两次战机(春秋打仗是这样的

  • 钱学森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钱学森的爱情故事:钱学森虽然在事业上顺风顺水,但是虽然钱学森事业有成,但是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却迟迟没有动静,家里人也是很为他着急,钱学森的家人为了此事还把钱学森的妹妹搬了出来。这位妹妹,其实他并不是钱学森的亲妹妹,而是钱学森的干妹妹,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这位妹妹也是非常的漂亮,很是受到钱学森的喜欢,

  • 助人为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严植之救人急难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学识渊博,品格高尚。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于是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

  • 古代战争中用酒设计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鸿门宴&将进酒假借庆功,喝酒助兴,乘着热闹和慌乱,图谋不轨,伺机而动。因为《一千零一夜》不是阿富汗的著名民间故事集,而是古代阿拉伯的故事集。不对,一千零一夜是古阿拉伯著名的故事在这一站中我来讲述一下明朝灭元的战争。此次战争是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的一次决战。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

  • 巴黎圣母院的社会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巴黎圣母院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这个时候,百年战争法国已经取得了胜利并走向统一,当时的法国国王是查理十一世,法国王权正逐步加强,开始压倒地方封建领主势力,新生的资产阶级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历史正逐步的迈出中世纪的黑暗。《巴黎圣母院》虽然是以中世纪的巴黎作为背景,但是它与19世纪30年代法国人民的

  • 关于秦朝战争时的4字成语?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揭竿而起。这个成语出自贾谊《过秦论》,讲的是秦末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故事。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及九百名壮J在大泽乡被迫谋反,借被秦二世害死的太子扶苏和深受群众爱戴的大将项燕的名头,号令天下,去攻大秦二世。大泽乡的农民纷纷拿起锄头,铁耙,扁担,木棍等前来相投。这就是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