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如何评价历史中的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中的人物?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26 更新时间:2024/2/23 19:42:12

讲述历史离不开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并不否定领袖、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一些杰出的历史人物,往往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发生重大影响,因此,他们才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如果排除他们,无视他们所起的历史作用,那么历史也就不成其历史。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介绍和评述曾经起过重要作用的右史人物,尤其是他们的政治主张、思想观念、社会活动以及重要著述,以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进而能对历史现象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是历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正因为如此,《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一些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也应该正确地实事求是地给以叙述和评价。对历史上某些反面人物,要进行分析批判。”“老师应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有正确的认识……”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历史科考试说明》也明确地规定:学生要具有“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可见,做好历史人物的教学,在历史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进行历史人物教学应坚持的原则

1、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1)要用“普遍联系”观点看待历史杰出人物的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每一个事物和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是受着周围具体的、历史的条件所制约的。一定的事物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产生,在一定条件下得到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评价历史人物,离不开对他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矛盾的分析,尤其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才能找出历史人物应运而生的社会基础,即要避免将英雄人物神化,又要避免用现代人的标准要求历史人物。

(2)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防止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毛泽东把分析矛盾的方法通俗地归结为“两点论”,即“一分为二”。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如此。如孔子,作为教育家,他的许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是值得肯定的;作为思想家,他的政治理想、政治主张是为了挽救已处于“礼崩乐坏”、穷途末路的奴隶制,则是保守的、反动的,但他的关于“仁”的道德观念,又包含着一定的“民主性的精华”,可以起到缓和阶段矛盾的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他的思想才会在汉代被借用改造,成为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又如,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他的暴政统治,却使秦朝成了短命王朝。再如岳飞是抗金英雄,名垂千古,但他毕竟是地主阶级的将领,所以镇压过农民起义。……

2、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在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前提之下,承认杰出人物的活动对于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的作用。

杰出人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任何杰出人物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他们自己却是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趋势出现的。杰出人物,由于各方面的条件,能够比其他人看得较高较远,他们的思想能够及时地集中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反映当时条件下人们的某些进步愿望和要求,起到了发起者和组织者的作用,如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的领袖,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到由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不同,使得不同的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有所不同。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产生的杰出人物,由于他们认识社会发展趋势和反映人民群众要求的正确程度,个人的品质和意志的强弱不同,也对他们所起的作用大小有一定的影响,如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与资产阶级的左派人物的差别;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之间的差别。

二、进行历史人物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1、进行历史人物教学,要通过对历史人物剖析,使学生在了解史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讲述历史人物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受到教育,从历史人物身上吸取有益的东西。如:通过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让学生学习公而忘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公无私的精神;讲越王色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要说明:国弱被人欺,要想不被人欺,就要奋发图强,以激励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讲卫青霍去病英勇作战的事迹,让学生学习他们为国献身的精神;讲张骞班超事迹,对学生进行报效国家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教育;讲范仲淹针对时弊,敢于提出改革措施,时刻把国家安危放在心上,让学生学习他“先天下这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通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讲述,最终能使学生既能对历史人物做出正确的认识,合理的评价,又能受到丰富的思想教育。

2、方法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思维发展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具体实际,做到从史实过渡到思想教育,过渡要自然,不使学生感到生硬。

以教育学生学习英雄人物高贵品质为例,如果只是罗列史实,平铺直叙,学生不易受到教育,而用一、两件比较典型的事例或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则会达到好的效果,如在讲谭嗣同为变法献身的高尚品质时,可讲三方面,一是变法失败时他不逃不走,杀身成仁以死报国,在家等了三天被顽固派逮铺,且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二是狱中坚强不屈,;神态自若,写诗道:“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三是刑场上视死如归。三个方面用四、五分钟时间,其高贵品质表现的淋漓尽致,即可唤起学生的共鸣。再如讲李大钊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高贵品质时,为了表现他历尽磨难英勇不屈,可突出讲述敌人在其手指上插入竹签的情景,使学生自然地想到十指连心的镜况,从心里产生出敬佩的心情。为了表现他的信仰,着重引用他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那就是“不能因为你们今天饺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中的种子撒遍各地;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中国,必然要取得光荣的胜利。”

3、在教学中,要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利用各种直观的手段,把历史人物讲“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活生生的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用反衬法在讲述正面人物的同时,对历史上的民族败类,国家的蟊贼、革命的叛徒、反动势力的首恶等的嘴脸和罪孽,进行揭露和有声有色的讲述,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革命正义感;还可以用诗、词、曲、民谣、对联、评论、小说等,用以说明历史人物的活动。如讲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可引用他说的一句话:“自古毕责中华,贼夷狄,联独爱之如一。”讲戚继光的爱国精神,可引他诗中的两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讲武则天的统治可引郭沫若对她的评论:“政开元,治宏贞观。”从而使武则天的地位和功绩一目了然。也可以利用重要人物的诞生日、纪念日作人物专题报告等。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宅的定义宅的类型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宅文化由日本流传至中国,在中国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产生了概念上的区别,并由此延伸出纯宅、虚无宅等实为家里蹲的伪宅群体。而中国的宅文化与日本的宅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定义模糊,一个定义清晰。究其根本原因是宅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尚流于表面,于网络口口相传的宅定义皆为中国式基本概念,其特点为定义不清晰,分界不

  • 什么是佛文化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即佛教文化,世界主要宗教之一,相传为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东汉时传入我国。佛教文化教育,是把佛陀思想和文化容和在一起,宣传和弘杨善知识,除恶杨善,为天下仓生都能过上平安和幸福日子,没有恐怖、积功累德。一生修善、孝养父母、奉事师

  • 举办宿舍文化节的经验和教训?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举办宿舍文化节的经验:根据往年举办宿舍文化节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得知举办宿舍文化节需要哪些东西。我们需要买一些装饰品来装饰宿舍,然后每个宿舍成员都要准备一个自己的才艺表演。举办宿舍文化节的教训:有一次宿舍文化节中,有一位宿舍成员买了许多蜡烛,想要搞一个宿舍烛光晚餐,结果不小心蜡烛倒了,烧着了书,幸亏

  •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典故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1、《百发百中》:春秋时代,楚王手下有个名叫养由基的人,善于射箭。有一次,他站在离柳树百步以外的地方,张弓搭箭,连发数箭,都射中了柳树的叶子。大家看了赞叹不绝。从此,辗转相传,就把他的箭术称为“百发百中”。2、《不耻下问》: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道

  • 历史典故中带有人物的歇后语100句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许多歇后语都是出自于历史故事,与历史或传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以下是我精心收集整理的带有人物的歇后语,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带有人物的歇后语11、孙悟空的脸——七十二变2、曹操作事——干干净净3、孔夫子念文章——咬文嚼字4、曹操论战——一鼓作气5、武松打猫——小意思6、阿斗炒年糕——吃力

  • 有关名人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赫鲁晓夫与猪的故事赫鲁晓夫喜欢以农业专家自居。一次参观某集体农庄养猪场,发现一头病歪歪的小猪。农庄主席解释说这猪从小营养不良,养僵了。赫鲁晓夫当即说,把这猪抱到我家,保证两个月养肥还给你们。赫氏回家怎么摆弄那猪也不长。情急下决定把猪处理掉。他在傍晚时分将猪放入婴儿车,准备推到莫斯科河边抛掉。谁知半路

  • 10个历史故事20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1、自相矛盾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坚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怎样?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2、乐不思蜀刘备建立蜀国.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

  • 羊羔跪乳的故事简短?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很早以前,一只母羊生了一只小羊羔。羊妈妈非常疼爱小羊,晚上睡觉让它依偎在身边,用身体暖着小羊,让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带在身边,形影不离。遇到别的动物欺负小羊,羊妈妈用犄角抵抗保护小羊。一次,羊妈妈正在喂小羊吃奶。一只母鸡走过来说:“羊妈妈,近来你瘦了很多。吃上的东西都让小羊吸收了。你

  • 请你列举几个具有中华民族气节的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屈原投江屈原对楚怀王忠心耿耿,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屈原不甘受辱,因忧国忧民最终投汨罗江而死。2、苏武牧羊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 雷锋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雷锋把自己的藏书拿出来供大家学习,被人们称为“小小的雷锋图书馆”。他帮助同志学习知识,同班战友乔安山文化程度低,雷锋就手把手地教他认字,学算术。同班战友小周父亲得了重病雷锋知道后以小周的名义给家里写了信又寄去10元钱。战友小韩在夜里的出车中棉裤被硫酸水烧了几个洞,雷锋值班回来发现后,把自己的帽子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