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至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进步意义: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一般回答意义方面的问题要从经济政治文化民族这几个方面去回答)望采纳
求助:李世愉:明朝土司制度述略
土司制度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明代既是土司制度的全盛时期,同时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开始制约和削弱土司势力,因此又是土司制度走向崩溃的起点。明朝平定云南后,自洪武至正统年间(13681449),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粉碎了分裂势力麓川引发的边疆危机,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明朝版图最盛时几乎包括了今缅甸全境,传统的边疆政区体制已不能满足此时的边疆控制需要,为适应新形势下西南边疆的社会发展状况,明朝在西南边疆逐渐建立起一套“内边区”与“外边区”分层管理的政区体制,深刻影响了西南边疆的发展和疆域形成。
1938年抗战重心转移西南开始修建什么铁路?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打通西南大后方连结东南亚的国际通道,将世界各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军用物资运到前线,国民党政府决定修建黔桂铁路。
1938年,抗战重心转移到西南,急需修建一条西南大动脉黔桂铁路(贵阳至柳州),与建设中的湘桂铁路相衔接,以取得海外补给、开发西南地区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