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八月从汉中进攻关中的,不到一年时间就打进了关中。
刘焉攻打汉中的时间?
他没有攻打汉中,在成功控制益州之后,他又在191年授予五斗米教第三代传人张鲁正式的官位,让张鲁占据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从而断绝了朝廷和益州的往来联系。
破城后三天内士兵可以随意抢杀掳掠,这句话是什么时期的事?
破城的头三天,军纪作废!应该是宋元时期的事。
当然后期历史中仍然有这样的惨剧发生。蒙古铁骑的屠戮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大灾难,空前绝后。根据《元史》记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达数十万。屠城是当时放松士兵的一种做法而且对敌对国家具有强烈的震慑力。曾国藩在攻破太平天国首都时也下令“大索三日”也就是屠城!
周瑜进攻汉中路线?
攻益州、并张鲁、结马超、图曹操周瑜的西征计划是:占据益州,兼并汉中,结好马超,三路北伐,以图曹操。为什么说周瑜是三路北伐呢?
第一路自然是由孙瑜从益州出汉中,直抵关中;第二路则是周瑜所说的“据襄阳以蹙曹”,从荆州出兵;第三路则是吴国的老路线,进攻淮南争合肥。
诸葛亮隆中对中没提兼并张鲁、结好马超的计划,从这个角度来说,似乎周瑜的计划更为周密。
十送红军诗句?
一送红军下南山,秋风细雨缠绵绵,
山里野猫哀号叫,树树梧桐叶落完,
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二送红军大道旁,红漆桌子两边放,
桌上摆着送行酒,酒儿里面掺蜜糖,
红军啊!思情似海不能忘。
三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
双手垃着长茧手,心象黄连脸在笑,
红军啊!万般忧愁怎能消。
四送红军过高山,山上包谷金灿灿,
包谷种子红军种,包谷棒子穷人搬。
红军啊!撒下种子红了天。
五送红军上了坡,鸿雁阵阵空中过,
鸿雁能捎书和信,飞到天涯和海角,
红军啊!捎信多把革命说。
六送红军兔儿崖,两只兔子哭哀哀,
禽兽也能知人性,血肉感情抛不开,
红军啊!山里红花永不败。
七送红军七里湾,湾湾上下一片田,
田里谷穗头低下,田里鲤鱼翻田坎,
红军啊!新米上市人去远。
八送红军八角山,两只八哥吐人言,
红军哥哥莫远走,走了财东要倒算,
红军啊!穷人的苦水吐不完。
九送红军到通江,通江河上船儿忙,
千军万马河边站,十万百姓泪汪汪,
红军啊!眼望江水断肝肠。
十送红军转回来,巴山顶上搭高台,
高台十丈白玉柱,雕龙绣凤放光彩,
红军啊!这台名叫望红台。
原词中涉及的地名“南山、兔儿岩、七里湾、八角山、通江河、巴山”等均属陕西镇巴县、四川通江县地名,全词意境也正符合当年红四方面军撤离川陕苏区时的时段和情景。所以,镇巴才是这首歌谣真正的母源地。这首歌谣最早在镇巴境内传唱,镇巴也最先将其搬上舞台,随后载入《县志》,并勒石以记。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苏区中的红色歌谣,是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南和川北大巴山区这个特定的环境,它有明显的时代背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由于风起云涌的的斗争生活,又为红色歌谣的产生提供了不尽的源泉,使这里的山歌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有了新的发展。
在陕南、川北的群众中,一方面剔除了山歌中渗入的某些不建康和落后的成分,一方面完美地吸取了新的题材,从而使那些以歌颂党和红军、歌颂翻身解放,积极参加红军,反映军民关系,支援反“围剿”战争。
红军走后又产生了怀念党和红军为内容的歌谣,增加了新的思想,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使陕南川北地区的民间歌谣,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新的继承和发展。
镇巴县地处川陕交界,是“民歌之乡”、“红军之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下,建立了县苏维埃政权,宣传土地革命。
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南面支援红军前线战事,北面防御国民党的进攻,进行了英勇顽强、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可歌可泣、震撼人心,光照日月的事迹。
这些,必然要反映到劳动人民口头文学的创作里,特别是巴山人民热爱和熟悉的歌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