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哲理故事
3。差别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
可是一段时间后,叫阿诺德的那个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
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现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格。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向老板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
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会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评语:同样的小事情,有心人做出大学问,不动脑子的人只会来回跑腿而已。
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就是你做事情结果的反应,像一面镜子一样准确无误,你如何做的,它就如何反射回来。`。
哲理故事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微微一笑,洞明睿犀地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伴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
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豁然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找来找去,却忘了还有个自己。
并不是老方丈要故弄玄虚,这事看起来小,其实很大;看起来只是个个案,其实十分普遍。
这世上最能影响自己的人,不是父母老师,其实只是我们自己;
这世上我们最不了解的人,不在天南海北,其实就是我们自身。
这是一个天下人普遍忽视的问题。
骑驴找驴这件事很多人都没做过,但与“骑驴找驴”类似的事情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做着。
尤其是在意识方面,每个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偏偏要蒙着眼睛背诵别人看到的东西,而那个“别人”往往也是从别处背诵来的,而大家都在得意于自己的记忆力是如何的高人一等,等后来终于无书可背需要自己睁眼去看时,却早已近视得什么都看不大清楚了,只好凭着些许记忆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