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9月,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期间,在中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供职的本文作者有幸见到了我国著名音乐家王洛宾先生。在兰州友谊饭店,80岁高龄的王老先生向作者讲述了50多年前他在兰州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国民党监狱中同共产党人及其子女的一段令人难忘的往事。
在狱中,王洛宾自己写词、自己谱曲,有时难友们写词,他谱曲,用歌声表达自己的爱国心情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当时关押他和丛德滋、樊桂英等人的“号子”不到两平方米,人在里面只好蜷曲着,根本无法直躺着睡觉,而且每人发一个砂锅,放风时间以外,大小便就在“号子”里面解决。但这一切,并没有改变他乐观向上的个性和爱国、进步的信念。当时在监狱里,他给自己和难友们写了一首《我爱我的牢房》的囚歌:
我爱我的牢房,像是一座小摇床,
头依靠西窗,脚抵着东墙。
我爱我的牢房,鸿雁常来常往,
年年把我的思念,带到我生长的地方。
我爱我的牢房,它从未阻止我的幻想,
我的心常去那万里云空,作着无拦阻的奔放!
洛宾先生昂首挺立,给作者唱着这首对他有特殊感情的歌,声音那样的铿镪有力,气宇那样的悲壮。那令人难忘的往事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震撼着作者的心灵。1944年春,由于特务实在找不到这位党外人士的任何“罪证”,王洛宾被获释出狱了。
后来,王洛宾先生去了新疆,扎根于大西北的风土人情之中,去寻找艺术的生命力,去实现自己的追求。一首《达板城的姑娘》曾一度轰动了大半个中国,王洛宾成了家喻户晓的“西部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