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越王勾践为何能在后期,以区区一些人马,就灭了吴国,“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何玄机?

越王勾践为何能在后期,以区区一些人马,就灭了吴国,“三千越甲可吞吴”有何玄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25 更新时间:2024/1/17 8:59:15

我从″吞吴″前奏,到″吞吴″过程,再道出″吞吴″玄机;来回答这个问题。越王勾践(约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65年),姒姓,本名鸠浅,古时华夏文字不同,音译成了勾践,又名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荀子王霸》认定的春秋五霸之一。

前奏: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年),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的消息,于是出兵攻打越国。在李(今浙江嘉兴南),勾践派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排成三行,步至吴军阵前,齐声呐喊着自刎身亡。吴军看得出神,越军趁机袭击吴军,吴军战败,越国大夫灵姑浮用戈攻击吴王阖闾,斩落吴王阖闾脚拇指。吴王阖闾被迫撤军,军队退至七里,吴王阖闾因伤重去世,吴王阖闾临终前,告诉儿子夫差说:“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报仇。”

兵败求和

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秣马历兵,准备攻打越国。勾践决定先发制人,在吴国未发兵之前讨伐吴国。范蠡劝阻,勾践不听继续发兵。夫差听说之后,派遣全部精锐攻打越军,在夫椒击败越军。勾践仅以五千兵退守于会稽,吴军进而围困越军。

越王勾践追悔不已,范蠡建议勾践向吴王夫差请和,并入吴国为臣,于是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国交谈。表示越王勾践愿意入吴,携妻带子为臣。吴王夫差同意勾践之请,相国伍子胥反对此事,认为上天要吴国灭越,不能同意越王的请求。

文种回到越国后,将吴国的态度告诉了勾践。勾践听闻决定杀妻灭子,与吴国决一死战。文种认为吴国太宰伯生性贪财,可以送予财货,以离间吴国君臣。勾践认为可行,就派人送予伯财货美女,伯果真接受了越国的贿赂。去对吴王夫差进言:“若继续进攻越国,必然使得勾践杀妻灭子,焚烧宫室,与吴国拼死一战,到时会越国上下同心,仅剩的五千人会同仇敌忾,到时会更难从中取利。”吴王夫差认为有道理,接受了越国的请和。伍子胥告诫吴王:“如今赐良机,不灭越,此后将会追悔莫及。”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之言,赦免了越王勾践,并从越国撤军。

三个月后,勾践入吴称臣。夫差让他们夫妇俩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范蠡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受辱的情景。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他身着粗布,顿顿粝食,跟百姓一起耕田播种。勾践夫人带领妇女养蚕织布,发展生产。勾践夫妻与百姓同甘共苦,激励了全国上下齐心努力,奋发图强,早日灭吴雪耻。勾践又采用大臣建议,贿赂吴王,麻痹对方;收购吴国粮食,使之粮库空虚;赠送木料,耗费吴国人力物力兴建宫殿;散布谣言,离间吴国君臣,施用美人计,消磨夫差精力,使其不问政事,杀害伍子胥。

越王勾践还出台了促进越国人口增加的法令。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与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来使越国富国强兵,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乘虚而入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仅留老弱与太子留守,越王勾践乖机伐吴。派遗善于水性的水军二千人,训练有素的战士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核心近卫军六千人,技术型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杀吴太子。吴王夫差紧急回国,越国自觉无力灭吴,迫使吴国求和。

公元前478年,越国再度率领大军攻打吴国,在笠泽大败吴军,吴国自此一蹶不振。

灭吴称霸

公元前476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公元前475年,越兵围困吴国。公元前473年,越兵攻入吴都,吴国灭亡。越王勾践本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今舟山一带),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我后悔不听(伍)子胥之言,让自己陷到这个地步。”于是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了太宰伯,至此,越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所谓″三千越甲可吞吴″,只不过是蒲松龄的文学修辞语句。但不可否认的是,越国从败国到胜国;从弱到强;以弱胜强,这是历史事实。灭吴国的玄机就是举国上下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共雪国耻的这种精神!它才是致胜的法宝!漫步在竹林一一2019年秋于君山

越王勾践这家伙太不厚道了,当初越国闹饥荒,吴王夫差借了一大笔粮食给他们度过灾年。结果等到越国丰收后,就还了一大笔粮食回去。

夫差让人检查了一下,发现越国这批粮食质量相当高。于是夫差就让人留下一部分做明年的种子。结果第二年吴国拿这些种子种粮食,颗粒无收!

为啥?因为越王勾践在还粮食的时候,偷摸地把这些粮食给蒸熟了,外表上看不出来,可实际上种子已经没啥用了。

吴王夫差还傻兮兮地认为,这批种子是水土不服,结果当年吴国大灾,从上到下都没饭吃,不仅饿死了一堆人,而且还导致军心涣散。越王勾践觉得时机成熟了,就在这个时候带兵灭了吴国。

所以说,三千越甲可吞吴,那只是科幻小说的一种表现手法,真正要想吞吴,必然要采取各种手段,以上只是其中一种而已。

一、反间计,屡试不爽。自古以来,反间计就是屡试不爽的一种计策。以至于很多人明知道上当了,都会选择视而不见。勾践为了达到复仇的目的,当然也不会放过这种无解的计谋。

早年吴王阖闾带兵来攻打越国,结果被勾践一顿揍,最后死在了战场上。阖闾的儿子夫差上台以后,立志为父亲报仇,将越王勾践击败并且俘虏了。

从此勾践便跑到吴国做了奴隶,这下子有好戏看了,勾践为了生存,的确是拼了。什么事儿都干,睡草棚、喂马,甚至品尝夫差的粪便。

这一套流程走了三年以后,夫差觉得自己的儿子都比不上勾践孝顺,所以就把勾践给放回去了。你要是勾践,你也忍不住想要报仇,虽然是你先杀了人家老爹,可每个人都只会记住自己的仇恨,从来不管仇恨的来源在哪儿。

勾践回去以后,不断给夫差送钱送粮送美女,尤其是送美女,彻底将夫差给征服了。时机成熟以后,勾践的反间计便起作用了。

勾践给吴国太宰伯送了一堆金银财宝,彻底收买了伯。所以当伍子胥劝夫差别攻打齐国,先杀了勾践时,伯跑来告诉夫差:伍子胥这哥们打算依靠齐国反叛吴国!

夫差本来就嫌伍子胥这家伙太烦,所以听信了伯的话,送了伍子胥一把宝剑,让他自尽了。勾践的反间计成功了,同时又麻醉了吴王夫差,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此消彼长,消耗吴国实力,增强自身力量。勾践真会玩,他为了消耗吴国,可谓是穷尽所有的力量。但凡能想到的办法,几乎都被他想到了。最关键的是,还不会引起夫差的怀疑。

勾践在越国搞了一堆上好的木材,将这些木材无偿地送给吴国。为啥?因为吴国有了木材以后,就会想到大兴土木。

大兴土木消耗大量吴国的人工和财富,这么一来吴国的实力就被削弱了。而勾践自己呢?依旧住着茅草棚,没有灭掉吴国之前,勾践是不会有任何享受的想法的。

此外勾践又从吴国那儿大量购买粮食,这么一来吴国本身的储备粮就不够了。吴国仗着每年丰收,压根就不怕,结果从越国搞来的种子,居然都是被蒸熟的。

对于自己国内,勾践则采取了各种增强措施。比如说鼓励生育,家里生孩子,都有官方接生婆照料,生了3胎的家庭,朝廷还免费派遣保姆到你家照顾。生男孩生女孩,都能够得到朝廷的奖励,这下子大家生孩子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没事儿就在家造娃。

对于军队训练,勾践也十分上心。他不断给士兵们灌输国仇家恨的思想,使得每个士兵都义愤填膺,恨不得把吴国给吃了。这个时候的越国,真可谓是虎狼之师。

勾践被囚禁3年,放回国到开始伐吴,这期间用了7年时间,伐吴开始后,又花了9年时间,终于将吴国一举消灭。哪有什么轻而易举的成功?你觉得轻而易举,那是因为人家不愿意告诉你,他们背后的辛酸。

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时间,长达19年。从勾践被俘虏开始,越国人身上就背负着一种耻辱。囚禁3年,回国发展7年,攻灭吴国花了9年,一共19年时间,一般人可等不及。

勾践一边采取消耗吴国的措施,一边采取增强越国的措施,时间长了,效果自然能够体现出来。最关键的一步终于来了。

越国要是正面跟吴国较量,哪怕花了19年时间,也未必能大获全胜。为了保证战争的顺利,勾践必须要选最合适的机会。

当黄池会盟开始后,勾践极力怂恿夫差前往会盟,争夺霸主之位。夫差当时志得意满,觉得都快20年时间了,勾践早就臣服于自己了,所以没有防备越国。

夫差带着吴国精锐北上会盟,结果导致吴国内部空虚。勾践的机会终于来了,勾践带着5万人马一举击败了吴国境内的老弱病残,并且诛杀了吴国太子。

夫差得知消息以后,已经来不及了,再加上吴军军心不稳,所以再次被勾践击败。自此夫差就不是勾践的对手了。

我认为勾践攻打吴国的同时,控制住了吴国大多数将士的家属,使得征战在外的吴国精锐压根就没心思和越国打仗,这才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但是这种卑劣的手段,一般不会写在史书里。当年吕蒙之所以击败关羽的荆州兵,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总结:勾践灭吴,绝不是偶然。花了19年时间蛰伏,这样的人活该可以获胜。因为人生有多少个19年呢?这样的博弈成本未免太高了。

勾践灭吴以后,成为了春秋末期的霸主。同时也使得吴越两地连成一片,文化、习俗也开始逐渐交融。所以我们现在看苏南和浙北地区的文化,其实是相当接近的。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项羽刘邦楚汉之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在一再失败之后,逐渐转为优势。项羽曾一度提出和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今河南贾鲁河)为界,

  • 英法百年战争经历了哪些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百年战争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第一阶段(1337─1

  • 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起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公元前10世纪周商牧野之战。应验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公元前293年秦与韩魏联军的伊阙之战。决定性因素是将谋和士气。公元前205年楚汉相争彭城之战。决定性因素是将为兵之胆。公元前204年韩信与赵军的井陉之战。决定性因素是哀兵必胜。公元200年曹操袁绍的官渡之战。决定性因素是领导者能力

  • 古代战争有哪些著名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孙子李靖李牧白起王翦韩信卫青蒙恬蒙毅二位兄弟袁崇焕熊廷弼郑成功首推战神白起之后就是司马穰苴吴起王翦李牧廉颇等等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乐不思蜀刘禅负荆请罪廉颇入木三分王羲之破釜沉舟项羽纸上谈兵赵括负荆请罪廉颇乐不思蜀刘禅卧薪尝胆勾践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纸上

  • 抗日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

  • 中国古代反映战争的文学作品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史书《左传》经典战例:肴之战《史记》经典战役:项羽战章邯垓下之战韩信背水一战等24史都有比较经典的战例记载。都既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又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诗歌《诗经》有经典作品“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等。后世有三曹作品、《木兰词》《十五从军征》;唐代边塞诗人的作品宋代诗词也基本能反映战争,著名的有岳飞、

  • 求战争中儿童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有王二小中国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农历9月16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敌人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 求使命召唤现代战争故事剧情的完整解析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在你玩使命召唤四一开始去轮船上,是找到情报,使命召唤4主要是杀了阿拉萨德,要不然普莱斯,盖兹几个人不是找阿拉萨德就是帮卡马洛夫,其实还是还是搜集阿拉萨德的情报或者是逃跑,为了找阿拉萨德找了那么多人,最后一关那把手枪把阿拉萨德给杀了,这把手枪就是使命召唤6里面勇闯夺命岛里找到627犯人price的时候

  • 项羽和刘邦打了多少仗?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打了好多仗在项羽和刘邦争夺天下时,经历了项羽攻打彭城,以3万大军把刘备56万大军,打的丢盔弃甲,完全如乌合之众一样,毫无还手之力。后来刘备重拾信心,让韩信猥琐发育,自己守住荥阳以拖住项羽,后因陈平使用离间计,迫使项羽楚军军师范增死于非命,以至于韩信最后利用垓下之战,四面楚歌打败项羽。楚汉之争这部电视

  • 中国经历了几次金融危机?分别是那几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金融危机的原理如下: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区域的观念开始模糊,世界是一个互相依赖的共同体,我依赖你生产的袜子,你可能依赖我生产的矿石。在一个岛上有一群人,岛上除了几样产量不大的生活必需品以外什么也生产不了,岛上的居民用一种叫RMB的贝壳,作为钱来花,就是椰子一个3贝壳,淡水一桶5贝壳等等。这时大家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