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喜欢的历史人物于谦
石灰吟
[明]于谦
qiānchuíwànzáochūshēnshān
千锤万凿出深山,
lièhuǒfénshāoruòděngxián
烈火焚烧若等闲。
fěngǔsuìshēnhúnbùpà
粉骨碎身浑不怕,
yàoliúqīngbáizàirénjiān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当世名臣,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做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人,所做出来的事情一定不仅仅只是一般的胜仗或者改革,而是能够为王朝延续命运的战争和变革。
如果真正这样算的话,能够称得上是这样大人物的,只有可能是以下几位,下面我们来简单说一说。
①南宋虞允文,著名的采石矶大战指挥者,为南宋赢得118年的国祚。
虞允文身为文官,在采石矶大战之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统领过军队,但是当时的绍兴议和之后,宋朝满朝文武都偏安一隅,而金朝因为海陵王完颜亮的篡位开始了大举进攻南宋。
金朝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陷了扬州和和州,已经饮马长江,准备给南宋方面最后一击。
当时的中书舍人虞允文奉命去采石矶前线劳军,并在那里力排众议,积极备战,与完颜亮亲自统帅的金国主力在采石矶大战,大破金兵。
粉碎了金朝这一次举国的进攻,也让南宋转危为安。
这场事件的影响极其巨大,采石矶大战为南宋赢得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也让金朝内部发生了弑君政变。
②第二位人物是于谦,就是那位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很振奋人心:有明一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但是著名的土木堡兵变之后,大明最精锐的军队尽数被斩杀,连大明皇帝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
就在大家惶惶不得终日,决定南迁避难之时,于谦站了出来,成为兵部尚书,亲自督师22万紧急拼凑出来的残兵败将,在北京城九门之外,和瓦剌展开了一场殊死大战。
这一场战争让瓦剌军队无功而返,也为明朝延续了195年的国祚。后来明英宗复位,于谦被杀,明史这样评论于谦:忠心义烈,可与日月争辉。
③战国田单,就是用火牛阵的那位。齐国被乐毅所率领的诸国联军连下72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两城。
田单在孤城,亡国之际,以火牛阵连破诸国联军,将齐国失地迅速收回,最终让齐国重新稳住国家。
三、于谦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为什么还会惨遭杀害呢?
虽然于谦对明朝有再造之功,但是对于明英宗朱祁镇来说却是确实一根毒刺,不得不将其杀害。至于其中的一些原因,下面就来简单的分析一下吧。
第一个原因就是在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获后,于谦为了保全大明的利益并没有对其进行积极的营救,在朱祁镇看来这显然是对自己的不忠。虽然说朱祁镇被瓦剌军俘虏了是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但其好歹也是大明的君王,按正常的礼法来说作为臣子的于谦都应该积极的与瓦剌军进行谈判,争取解救朱祁镇才对。但是,于谦为了大明不因朱祁镇而受制于人,宁愿牺牲掉朱祁镇也不想被瓦剌掣肘。虽然最终朱祁镇并没有被杀害,但是于谦的做法显然是伤透了朱祁镇的心。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明英宗朱祁镇还活着的时候,于谦居然擅自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君王,朱祁镇回到大明后便失去了核心的权力,于谦又怎能不被朱祁镇嫉恨。虽然说大臣废立君王的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很多次,但于谦的这次却非常特殊。毕竟朱祁镇并不是特别的昏庸不懂事,而且还是好好的在敌军那边活着,但于谦却敢直接废除朱祁镇而另立了朱祁钰为君王。这样就让失去权力的朱祁镇位置非常的尴尬,直到七八年后才重新夺取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
第三个原因就是恢复权力的朱祁镇迫切需要大臣们对自己忠心,以维护失而复得的权力,所以也需要杀害于谦这种对自己不忠的人来警醒其他人。虽然说自己原本是君王,但毕竟自己的弟弟朱祁钰也坐了七八年的江山,身边也有不少的忠实信徒。在朱祁镇发动政变重新夺取核心权力之后自然有很强的危机感,也需要震慑那些对自己不忠的人。而于谦作为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自然也就成为了自己杀鸡儆猴计策中的那只“鸡”了。
这是因为当时的于谦功高盖主,影响到了统治者的发展,统治者疑心非常的重,所以于谦会惨遭杀害。
因为这个人做错了事情,这个人知道了皇帝太多的秘密,于谦在历史上很有名,为国家和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因为他功高震主,影响了皇帝的统治,皇帝为了自己着想,所以就会杀掉他。
四、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力挽狂澜的人物,于谦排第二,第一当之无愧?
这个力挽狂澜的历史第一人当属诸葛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他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答应出山便开始大展身手了。面对强大的魏国,他采用火攻的方式,把魏国的夏侯淳给烧得找不到东南西北。又用自己的巧嘴,达成了孙刘两家的联盟,使得刘备的蜀国在吴国和魏国夹壁中占了一席之地。
在后来的赤壁大战中,诸葛亮用自己的智慧借来了东风,协助周瑜一把火把曹操的战船烧的七零八落,曹操败走,让魏国损失很大。诸葛亮此次行动,不仅创下了以少敌多的神话,还让刘备从此站稳了脚跟。正是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出神入化的计谋,一次又一次的力挽狂澜,帮助了刘备化解了危机,扭转了局势,打开了局面,帮助刘备一步一步的登上了皇位,走向了成功。
二是刘备去世后,他力挽狂澜稳定了军心和民心,帮助刘禅稳定后蜀的统治。刘备去世以后,蜀国上下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又是诸葛亮力挽狂澜,利用刘备和刘禅对他的信任,关键时刻掌管蜀国的兵权发动了南征北战,稳定了军心和民心。诸葛亮先发动了南征,七擒七放孟获,成功了俘获了孟获的心,成功的搞定了南方,及时地使得蜀汉政权得到巩固。接着诸葛亮又进行了北伐,把司马懿打败了,让司马懿后来好几次都不敢轻易的跟蜀国交战。
应该说诸葛亮的北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魏国的发展,还大大提升了诸葛亮在蜀国上下的百姓和文武大臣中的定海神针的形象:虽然刘备不在了,但是只要诸葛亮在,蜀国就不会倒。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刘禅对蜀国的统治。诸葛亮这样的人物确实很厉害,如果没有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力挽狂澜,刘备不会那么容易的建立蜀国,刘禅更不会那么容易的又做了多少年皇帝。诸葛亮真正的让人佩服称赞!
这个第一应当归属于毛泽东。
在中国新民民主义革命遭遇低潮、中国工农红军的命运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1935年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从而实现了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的领导下,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中国工农红军能够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化险为夷,胜利完成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建立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使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走上了正确轨道,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大众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力挽狂澜,也就没有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升起。
正如《东方红》这首歌中唱到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力挽狂澜的功勋人物的第一名当之无愧的必属毛泽东,毛泽东的丰功伟绩是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人都无法相比的。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中国历史上力挽狂澜第一人物毛泽东主席当之无愧!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尽人皆知,也将永载史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那我觉得可能就是李鸿章。毕竟晚清的时候慈禧太后的一意孤行卖了中国。也卖了中国老百姓。如果没有李鸿章,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第一当属毛泽东主席,力挽狂澜,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是人民的大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