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昌(18491894)晚清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以治军严格、忠勇刚正闻名。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勇敢战斗,在战舰受重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鱼雷发射管被敌击中,舰体爆裂沉没,同全舰200余名官兵一起壮烈殉国。
丁汝昌(18361895)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他坚持抗敌报国立场,严拒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亨的劝降和北洋海军洋员瑞乃尔等的逼降,临危不惧,坚守指挥岗位,在援军已绝,突围难成的情况下,服毒自尽,以身殉国。
刘步蟾(18521895)晚清北洋海军“定远”旗舰管带。治军严格,慷慨好义,不满外籍教官之骄横,积极维护中国海军之主权。参加黄海海战,指挥“定远”舰官兵沉着应战,奋勇抗敌。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拒绝降敌,顽强拼战,弹尽援绝,自杀殉国。
左宝贵(18371894年),字冠亭,山东费县地方镇(今山东省平邑县地方街)人。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是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血战疆场,壮烈牺牲的第一位清朝高级将领。
甲午海战主要将领和结局?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大败割地赔款。在这场中日两国的国战中,清军有人死战不退、有人望风而逃,有人自杀殉国、有人卖国求荣,那么这些逃跑、投降的人都有怎样的结局?
1、方伯谦是北洋水师济远号管带。方伯谦是一个学霸似的人物,福建船政学堂第一期毕业,也是清朝第一批前往欧美留学学习先进海军知识的人,被英国教官赞扬为“水师中聪明谙练之员”。方伯谦回国后受到李鸿章重用,任“济远”管带、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等职,获得“捷勇巴图鲁”称号。
在平时方伯谦的表现真是很好,能力出众,但在关键时刻他懦弱怕死的特点就暴露了。先是丰岛海战时,方伯谦主动悬挂白旗和日本海军旗想投降,自己躲在船舱中不敢出来,最后是“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人死战才击退追兵;然后黄海海战的时候,方伯谦干脆就是直接逃跑,临阵脱逃,“济远”舰触礁搁浅。方伯谦逃回国后被撤职下狱,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五日被下旨斩首。
2、吴敬荣是“广甲”舰管带,在黄海海战中跟随方伯谦逃跑,在航行到大连湾三山岛外时不听劝阻,致使“广甲”舰搁浅。黄海海战后,吴敬荣被革职留任以观后效。北洋水师返回威海后,丁汝昌派吴敬荣率兵协防北帮炮台,但是吴敬荣又一次不战而逃了。中日甲午战争后,可能是因为海军人才伤亡惨重,吴敬荣又被清朝广东水师启用,先后任“建安”鱼雷艇、“宝璧”练舰、“江利”炮舰管带,民国成立后加官进爵于1924年官至海军中将。
3、叶志超是甲午战争中清朝在朝鲜陆军的最高指挥官。实际上在前往朝鲜作战之前,叶志超就推三阻四不愿意上战场,最后是李鸿章发火才不得不去。叶志超开战时起就畏敌如虎,面对日军的进攻直接抛弃聂士城所部,直接从牙山跑到了平壤,面对这场溃逃叶志超还很不要脸的上书清廷自己打了胜仗,获得了朝廷的嘉奖。
退守平壤后叶志超根本不想作战的事,天天饮酒作乐,虽然有聂士成、左宝贵等将领积极作战,但是主帅不行仗还怎么打?其实平壤之战初期,清军打得很好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但是叶志超没有乘势反击,反而主动弃城逃跑,将武器装备和军粮都扔给了日军。叶志超的逃跑粉碎了清军的作战意志,一路溃败500余里,伤亡惨重,致使朝鲜战局难以挽回。叶志超逃回国后立马被清廷抓捕革职,经刑部审判判决斩监候,光绪二十六年被赦免,光绪二十七年病死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