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三叛,又称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氏夺权专政,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4月)、毋丘俭文钦之叛(255年1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4月258年2月)。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曹爽被废,司马懿掌握魏国大权,进王凌为太尉。王凌意图废魏帝曹芳,改立曹彪。但是事情被发现,司马懿率军讨伐,此为王凌之叛。最后王凌只好投降,后被杀。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之。254年司马师怀疑曹芳意图罢除他,就废除他而改立曹髦为帝。隔年丘俭与文钦举兵讨伐司马师),此为毋丘俭文钦之叛。最后司马师率军平定,丘俭被杀、文钦投降孙吴,同年司马师去世,司马昭继之。当司马昭掌握魏国大权后,为了铲除曹魏势力,逼反诸葛诞,此为诸葛诞之叛。诸葛诞攻杀扬州刺史乐,联合孙吴,仓促举兵。吴将朱异率军屯寿春西南,孙率军屯镬里(今安徽巢湖市境)。最后司马昭率军击败朱异,尽焚吴军粮秣,孙被迫退兵,吴将全、全端投降,文钦劝诸葛诞逃亡,为诸葛诞所疑,反被杀,二月,司马昭克寿春,诸葛诞兵败被杀。这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此后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260年发生甘露事变,曹髦不甘被控制,率臣反抗司马昭,最后被司马昭、贾充及成济所杀。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称帝,建国西晋,曹魏亡。战事经过:王凌之叛、毋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
王凌之叛
249年发生高平陵事变,曹爽被罢免後被诛杀,司马懿於是掌握魏国大权,升任镇守寿春的王为太尉。王与外甥令狐愚见魏帝曹芳年幼无力掌政,致令君权旁落在司马懿之手,於是意图废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令狐愚更派部将张式联络曹彪。
251年,王见东吴在涂水有军事行动,於是上书请朝廷准许讨伐东吴,打算乘此而起兵反抗司马懿,此为王之叛。但是请求并没有得到回应,王於是派部将杨弘将废立计划告诉兖州刺史黄华,希望得到支持,但杨弘和黄华却向司马懿揭发王的图谋,司马懿於是率军讨伐。王自知不敌,司马懿又在发军时先赦免他的罪,於是投降,司马懿纳降。但後来王自知他不久一定会被诛杀,於是在被押解到洛阳的途中自杀。王、令狐愚等人被诛灭三族,曹彪亦被赐死。
巢湖是哪个省哪个市
巢湖市位于合肥南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临近长江,环抱巢湖,周边分别与肥东、全椒、含山、庐江、无为接壤。巢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古称“居巢”、“南巢”,“成汤放夏桀于南巢”即出于此,文字记载的历史有3000余年。巢湖之称始于秦朝,唐朝设立巢县,1984年设立县级巢湖市,1999年7月9日撤市改称居巢区,为巢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2011年7月14日撤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巢湖主要名优水产有银鱼、秀丽白虾、湖蟹,三者被誉为“巢湖三鲜”。另外在鱼类资源中,湖鲚主宰着巢湖渔业的产量。红、“四大家鱼”、鲤、鲫等鱼类都是巢湖优质鲜群种。巢湖南可截天堑长江,北控“淮右襟喉”合肥,左与大别山形成犄角之势,右威胁古都南京。巢湖军事地位历来为“天下有事是必争之地”。建国后,刘伯承、陶勇等高级领导人,数次视察巢湖。历史上发生过许多知名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