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719 更新时间:2024/1/26 5:02:03

3.送鸡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12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海娃以放羊作掩护,带信上路。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4.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了望,捕捉敌情。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眼前

中国红色历史故事?

1、儿童团团长海娃

这个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12岁的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川地里敌人的据点。

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民兵中队长老赵画了一张攻打炮楼的路线图,并写了一封信准备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

老赵把送信的任务交给了儿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

没想到,海娃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里,瞒过了鬼子小队长。

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的腿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了几里路。

后面伪军也追来了,海娃又被他们抓回去。他把鬼子带到了一条山路上,鬼子的骡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机拼命往山上爬。

愈爬愈远,鬼子开枪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着疼拉开嗓子喊“八路军叔叔……”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

2、12个铜板“买”一个梨的故事

讲述了1935年4月时,中央红军进入了云南境内。那里的风景十分美丽,连绵起伏的山峦,漫山遍野的绿树可是红军战士们却被酷热的天气折磨的苦不堪言。

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水,可哪里的水却是咸的!没有水解渴,战士们只好忍着干渴继续前进。战士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村庄,可那儿的村民因为听信了敌人的宣传,全都躲了起来。

战士们没办法,只好住了下来。在女战士打水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在厨房的毛草中,竟有一筐梨!要知道对于行路一天的战士们来说,梨可是最好的东西!

可是红军纪律严明: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战士们只好舔了舔嘴唇。这时,一位发着高烧的女战士发出了痛苦的呻吟,这是大家灵机一动,决定买一个梨给她。最后用12个铜板“买”了一个梨。

3、小卫生员孙大兴

1943年,八路军小战士孙大兴腿部受伤,组织决定派小卫生员武建华护理孙大兴,到敌占区我地下党员家中养伤。于是孙武两人便以木匠靳锡武的小学徒和刘大爷的外孙身份在刘集隐蔽起来。

日伪军强拉民夫,在田镇长家囤积粮食。大兴和小武乘夜色钻进田镇长院内,放火烧了敌人的粮囤。他们的冒险行动打乱了组织的安排,受到了严厉的批评。

日寇蓄谋更大的扫荡计划。一天,刘集的伪军中队突然开走,随即开来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军。老靳带着大兴和小武,摸清了敌人的真正意图。

紧要关头,大兴毅然决定自己留下吸引敌人,让小武带情报部队奔去。独立三团得到小武送来的情报,立即行动部署战斗。敌人遭到了歼灭性打击。

4、刘胡兰的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

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

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

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

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

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5、张思德吃毒草救人的故事

部队进入草地后,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红军就因此长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令人将自己的坐骑也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

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出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的难关。然而,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

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据张显扬回忆:“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

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来,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

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涩。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有些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

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摔倒了,一时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

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战争故事的英雄事迹,诗歌、词等!谢谢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围魏救赵』见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围魏救

  • 宋朝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1.(1)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4分)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开放时间为上午八点至下午六点。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坐落于光福古镇的冲山村的北山之上,占地17000平方米,2009年9月28日开馆,目前接待来

  • 有没有较著名的战争故事(5个最好),400字左右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故事之一:以二当九,以少胜多1941年12月2日,苏联飞行员梁赞诺夫和帕尔莫斯科保卫战中的10个真实故事什科夫驾驶两架歼击机在莫斯科西区进行巡逻时,在帕夫什诺区与德军的九架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遭遇。虽然以少对多,但两名飞行员凭借高超的驾驶技巧同敌机顽强周旋,成功地捍卫了莫斯科空中安全,并击落

  • 古今中外青少年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的事例?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少年为国争光的事例具体如下:(1)宿迁有一位10岁男孩宁健同,在2018演武堂少年金腰带(WBCMuaythai)冠军赛山东桓台站中,获得34公斤以上的冠军,并获得WBCMuaythai中国区少年金腰带!“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宁健同的教练田海峰说,第一次就能打出这个成绩,他的前途不可限量。(2

  • 中国近代爱国名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鲁迅,孙中山,闻一多,梁起超,康有为,陈天华,邹容,蒋介石,汪兆铭(汪精卫),孙传芳,卢佩浮,张作霖【拼音】:bùqūbùnáo【释义】: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例句】:教皇捉了他回,他在堂上~,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

  • 中国古代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古时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很多.不胜枚举.以下就举一些比较经典.有名的吧先秦时期:牧野之战柏举之战阴晋之战伊阙之战即墨之战代之战秦汉时期:巨鹿之战彭城之战井陉之战潍水之战昆阳之战赤亭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肥之战(逍遥津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沙苑之战玉壁之战.金乡之战隋唐五代时期:浅水

  • 古代战争与历史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三皇五帝之后夏朝来(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地库)、尧、舜夏朝:中国史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中兴的少康实在有能耐(少康中兴:少康的治理下夏朝再度兴盛)商都搬迁到殷是盘庚的安排(盘庚迁都于殷,重新统权,换块宝地)武王分封诸侯开启周八百(武王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的分封政

  • 中国抗日战争之后战场上感人的故事,跪求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血火湘南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八路军连长李俊乾奉命率领部队前往湘南南岭山下,希望在此建立一块新的根据地。湘南南岭山下,以**镇为中心的方圆几十里,是湘南有名的宗族聚居区,这里民风彪悍,矿产丰富,宗族势力庞大,其中的李刘两大宗族由于历史原因,予盾十分尖锐。在李俊乾等人的努力下,他们在南

  • 从古至今一般多少年有一战?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从古至今一般一年有一战据不完全统计,在有记载的5560年的人类历史上,共发生过大小战争14531次,平均每年2.6次。从1740年到1974年的234年中,共发生过366次,平均每年1.6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包括现在仍在进行着的,就有87次之多,平均每年2.3次。其间,29次在亚洲,2

  • 采石矶历史上有多少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采石之战为公元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南宋文臣虞允文率领军民于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阻遏金军渡江南进的江河防御战。采石之战是南宋宋军抗金斗争的重要战役。此战由文臣虞允文指挥宋军打败金军,使金军未能如愿从采石矶渡江南侵。历史记载就一次,采石之战,发生于北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