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吴国和楚国的战争算是一场比较重要的战争之一。虽然楚国已经稳定两年多年,而吴国知不是是一个八十多年的小国家,但是吴国这次却称为了一匹黑马,逐楚王,掘平王墓,割戮其尸,给了楚国十分沉重的额打击。但是,当大家都以为吴国胜券在握的时候,吴国却失败了,明明拥有孙武和伍子胥两个才子,为什么吴军还是失败了呢?其实跟吴军的战略失误是分不开关系的。
一、错失了乘胜追击的战略时机。当时吴国在楚国最弱的时候并没有乘胜追击,吴国的人都以为是是胜券在握了,但是并没有想到乘胜追击在巩固自己的战果,而是提出了北上攻打郑国的战略举措。要知道,楚国已经有那么多年的历史,假如说公子期和楚昭王集结军队抗击吴军的话,吴国有可能还明白自己的胜利不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事实却发生了转变。
二、伍子胥在攻打郑国的时候撤军。伍子胥在攻打郑国的时候,有一个人来找他,这人是伍子胥在郑国逃亡时候,曾经帮助过他的一个渔夫的儿子。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路上,为了躲避楚国的追捕,躲在沼泽地中,差点被饿死,一个渔夫收留了他。伍子胥让渔夫不要出卖自己,渔夫为了证明自己不会出卖伍子胥,就投河自杀了。因为这事,伍子胥是愧疚的,现在渔夫的儿子来劝自己不要攻打郑国,伍子胥就撤军了。
三、楚国搬来了秦国的救兵。伍子胥的这一出兵和撤兵,给了楚国一个绝佳的时机,于是楚国就去找秦国求助,搬来了秦国的救兵。虽然一开始秦国是不愿意出兵的,但是申包胥在秦国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感动了秦国,所以最终扭转了战争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