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战争故事《长平之战》

历史战争故事《长平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76 更新时间:2024/2/23 21:24:44

长平之战是中国东周战国时代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三年而后绝”(近年来有一说为前期僵持对峙二年六个月,后期白热战六个月)。这场战役,以秦国军战胜,赵国军战败,并且投降赵军被尽数坑杀而告终。

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战后,六国均不再有单独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长平之战的具体情况由于秦国焚书坑儒,纪录已经基本遗失,只能通过考古发掘进行判断,山西长平有长平古战场遗址。

战役进程

第一阶段

公元前261年4月,秦国派左庶长王领兵进攻上党,意欲一举占之。廉颇领兵二十万救援上党。廉颇以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百里石长城为主防御阵地,分军前出32公里于空仓岭一线据险构筑前沿防御,并派裨将茄(姓不详)前出搜索迎敌。其时,缑氏、纶、上党已被秦军攻陷。冯亭率残部归附于廉颇军中。

秦军(王)与赵军(廉颇)的首次遭遇战发生在空仓岭以西的玉溪河谷。混战中,秦军前锋斩赵裨将茄。初战不利后,赵军据守空仓岭防线。秦军攻击前进突破防线,占领赵军坚固堡垒。赵军被迫往长平方向退却,于石长城以西的丹河一线构筑长垒防御。秦军再次强攻赵军阵地。赵军战败向东退入故关,坚守百里石长城。石长城建筑于丹朱岭至马鞍壑一线的分水岭上,面向秦军的南坡形势陡峻。石长城底宽4米,隔段筑有堡垒,依山势绵延百里,只在中段有一天然隘口名为故关,为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筑有城门与长城浑然一体。

赵军于百里石长城全线布防,以故关为重点防御地段。居高临下抵御秦军。秦军进攻受挫,约赵军出长城决战。赵军拒不出战。在廉颇的统御下,赵军坚壁以战成功地遏制了秦军的攻势。

第二阶段

外交

秦军攻战数月毫无进展,因补给线漫长后勤压力太大。为扭转局势,秦利用赵国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的机会,向赵示好,其他诸侯国惧怕秦赵媾和于己不利不敢支援赵国[来源请求]。

反间

同时使用反间计,在邯郸散布谣言:“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年轻气盛的赵孝成王本自恼怒廉颇军队伤亡很多,屡次战败却坚守营垒不敢出战,谣言四起,不啻于火上浇油。于是赵王力排众议,临阵换将,以自己喜爱的年轻将领赵括(赵国著名将领马服君赵奢之子)替代廉颇为长平前线最高统帅。然而此一戏剧性反间计让秦军反败为胜的的情节有受到历史学界的质疑,尚有争论,在《战国策·齐策之二》记载“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表示僵持战中其实赵国陷于后勤粮食短缺更严重,可能是内部原因也可能是秦国在外交战场的孤立策略成功,总之赵方自己被迫打开僵局出战的可能性是存在。

第三阶段

赵括

公元前260年夏,赵括替代廉颇,接管长平前线四十五万赵军。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原有的军事部署和防守战略并撤换大批中下级军官,收缩兵力准备主动出击,企图一战歼灭秦军,收复上党。

白起

秦国得知消息后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抵达长平接替王指挥秦军,命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白起针对赵军的动态,以丹河东岸的长平为依托,沿丹河东岸的天然{岗构筑起长达十八公里的主阵地,右翼一直延伸到小东仓河北岸,以抵御赵军主力的进攻。另安排二万五千人在决战开始后切断从石长城出击的赵军退路;另五千骑兵遮绝留守石长城的赵军与出击的赵军主力之间的.联系。

秦军佯败,赵军中伏

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直通长平的大道逃跑,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

赵括不知中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造成双方巨大伤亡,战事开始白热化,但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此时赵军主力已经远离故关十二公里。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两万五千名秦军突然出击占领韩王山,切断了赵军的退路。五千骑兵也兵临故关前,使留守故关的赵军不敢支援。赵军被完全分为两段。赵军出击主力失去后勤保障,留守部队空守粮草辎重不敢增援。秦军抓住有利态势,从两翼攻击赵军。赵军分兵作战,不能取胜,赵军主力被秦军压缩在了秦军防御壁垒所在的将军岭与韩王山所夹挟的一片低凹的山谷。

第四阶段

国力总动员

面对险恶战局,赵括命令部队原地筑垒防御等待援兵。秦军乘势合围赵军于谷地。赵军被围的消息报到邯郸。赵孝成王意欲合纵抗秦,遣使求救于临近的楚、魏等国。但由于之前赵国使者入咸阳和谈得秦昭襄王厚遇,诸侯国不愿救赵。赵孝成王只得派出本国的部队赶往长平前线救援。

秦国方面,得知赵军主力已被合围,昭襄王亲自赶到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援军。所谓长平就是长平关,是通往北方晋阳的最主要关隘,据估计已竟被秦军占领,被围的赵军在赵括率领下向晋阳方向突围而与秦军在长平关进行血战,故而后人称为长平之战。9月,在被困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长平很多地名再现了当时的血战情况。最终赵军阵亡近20万人,赵军伤病饿殍无法再战,只得全体投降。秦军俘虏赵军近20万人,己方“伤亡过半”。

坑杀赵卒

秦军对近20万降卒心有余悸。白起假意许诺说准备把降兵中身体强健的带回秦国,而年老体弱伤残幼小的会放归赵国。赵人不疑。白起又以酒肉安抚降卒,后令秦兵以白布裹头,吩咐说“凡首无白布者,即系赵人,当尽杀之。”赵国降卒不曾准备,又无器械,束手就戮。“四十万赵军,一夜俱尽”,“流血成川,沸声若雷”。史载当时“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唯有240名年幼的赵兵被秦军放归赵国以散布恐慌,震慑山东六国。据说秦军坑杀赵卒的消息传入赵国,整个国家中“子哭其父,父哭其子,兄哭其弟,弟哭其兄,祖哭其孙,妻哭其夫,沿街满市,号痛之声不绝”。

长平之战,秦军收拾赵军残骸

不少人对史记记载秦军坑杀40万赵降卒事表示怀疑。南宋朱熹就提出“长平坑杀四十万人,史迁言不足信。败则有之,若谓之尽坑四十万人,将几多所在!又赵卒都是百战之士,岂有四十万人肯束手就死?决不可信。”。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时亦称:“此言秦兵自挫廉颇至大破赵括,前后所斩首虏之数耳。兵非大败,四十万人肯束手而死邪!”近人钱穆也质疑:白起损失数十万人,没人头上交,只好杀几万降卒当成坑杀骗功,也因此不敢直指赵都,故秦王知之而后杀之。

长平之战的故事

周赧王五十五年,也就是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率军攻打赵国的长平。当时驻扎在长平的是赵国老将廉颇,率领部队与秦军几次交锋,都被秦军打败。廉颇是一个非常懂得用兵打仗的老将军,于是采取守势,拒不出战。赵王认为廉颇屡战屡败,现在还胆怯不肯出战,特别生气,派人责备廉颇。

转眼四个月过去了,秦国攻打长平的战势还没有丝毫进展。这时,秦国的应侯范雎就派人带千金到赵国使反间计,向人们散布谣言:“秦国什么都不怕,只怕赵奢的儿子赵括领兵。赵王真是老糊涂了,他大概不知道,廉颇容易对付,何况他过不了多久就要投降了!”

当谣言传到赵王耳朵里,他更加坚信了以前的看法,于是赵王就让赵括代替廉颇率领军队。蔺相如劝谏道:“赵括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军事才能的人,可是您因为赵括有名气就派他做将军,这就像用胶粘住弦柱,然后再鼓瑟,怎么能称心如意呢?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而不知道如何行兵打仗。”但赵王没有改变主意。

赵括从小就精通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曾经和父亲赵奢讨论军事,赵奢不能难倒他,却从来没有称赞过他。赵奢说:“打仗,是最危险的事情,而赵括那么轻巧地讨论它。假若赵国不让赵括当将军倒还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那么有一天让赵军败亡的一定就是赵括这小子。”

赵括的母亲知道赵括被任命为将军后,上书说不能任用赵括。赵王说:“不要再说,我已经决定了。”赵母就说:“那假如将来他有不称职的事情发生,我请求不要牵连到我。”赵王答应了她。

秦王听说廉颇已经被赵括替换下来,就暗中派遣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让王做他的副将,并且下令全军:“谁要敢泄露白起为统帅的消息,立斩。”

赵国在不知道对方的主将是谁的情况下,就让赵括上任。他上任后,完全改变了以前的军事部署计划,更换了各级将领,出动大军进攻秦军。白起假装败逃,同时分出两支奇兵迂回反击。赵括以为秦国士兵只是害怕自己,于是乘胜追击,攻打秦军的防守阵地,但因秦军防御坚固而无法攻入。这个时候赵括才发现上当了。

这时,白起派出的两支奇兵,第一支切断了赵军回国的退路;另一支骑兵切断赵军出击部队和大本营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粮食补给也已中断,赵军被一分为二。白起派骑兵攻击赵军,赵军战斗失利,就筑起工事坚守,等待援兵到达。

赵军粮食供应中断。而秦王亲自到河内发动十五岁以上男子,让他们全部赶去长平,切断赵国援军以及粮食补给的通道。

到了九月,赵军断粮已经有四十六天了,营内兵士甚至互相残杀取食。赵括见情势紧急无法再守,只好主动出击进攻秦军堡垒,想分成四拨轮番进攻,可连续攻了四五次,还是突围不了。赵括亲自率领精锐士兵战斗,被秦军用箭射死。赵军大败,四十万大军全部投降。

白起见降兵太多,有点不放心,与部下商议说:“赵国士兵向来反复无常,不把他们全部杀掉,他们恐怕会勾结起来,迟早会生出祸乱。”于是使出诡计,将这四十余万赵军降卒,除幼小的二百四十人之外,全部残忍坑杀。秦军终于取得了空前激烈残酷的长平之战的彻底胜利。长平之战,赵军士兵前后被杀的共有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无不震惊。

长平之战秦胜赵败的结局并不是偶然的。秦军之所以取胜,首先是巧妙使用离间计,诱使赵王犯下置将不当的严重错误;其二是起用富于谋略、骁勇善战的白起为主将;其三是白起善察战机,用兵如神,诱敌出击,然后用正合奇胜的战法分割包围赵军,加以聚歼。赵国失败的主因是:在战争初期,赵国统治集团对秦国将大举进攻摧毁赵国的战略野心认识不足,在丢失了晋西南战略要地后,仓促应战。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破釜沉舟的故事:历史上发生了哪些破釜沉舟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破釜沉舟指的是巨鹿之战。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

  • 关于项羽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1、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项羽率军攻破函谷关,驻在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结交项羽的叔父项伯从中给予调解。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但项伯拔剑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2、霸王举鼎秦朝末年,项羽和叔父项

  • 1937年7月7日什么事变爆发?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地区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面对亡国灭种危机,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

  • 描写战争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木马计,退避三舍,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圣女贞德……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具体的资料,你加我为好友!我给你传送!有阿蒙森(挪威人,横穿南极)斯科特(英国人,横穿南极,不幸陨命)库克船长(英国人,航海家,发现新西兰及诸多太平洋岛屿)比安戈特利布冯别林斯高晋男爵(首次环绕南极大陆航行)罗伯特皮尔瑞(

  • 一些遭遇挫折不放弃,坚持战胜自己的最终取得成功的名人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1、艾柯卡是美国汽车业超级巨星,他那誉满汽车行业的推销术为福特公司创造了上百亿的美元。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嫉贤的老板开除了。老板把他赶到一个仓库中的小房间,还美其名曰是给艾柯卡还没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办公室。在奇耻大辱面前,艾柯卡没有消沉。在被解雇受辱之后,艾柯卡接

  • 外国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布匿战争,希波战争,英法百年战争,英西海战,七年战争特洛伊战争发生的地点是如今的地中海附近,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911年,距今大约四千多年。这场战役备受瞩目,在很多西方书籍中都有记载,它是否真的发生也曾极具争议。在一般的神话故事中,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交战双方在争夺一个绝世美女。在许多经过系统整理

  • 介绍一下二战都有哪些著名的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1、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国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这个事件也

  • 临汾旅有什么出名的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黄河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临汾尧庙苏三监狱霍州鼓楼时间打上问号,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议,国共内战开始解放战争时期的:保卫延安,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司令员王新亭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

  • 请问一个西方古代的历史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17世纪的历史学家罗列不幸被打成死囚。在大牢里,他开始着手写作一部构思已久的世界史,其中包含所有的历史。一天,罗列无意中看到了两个狱卒吵架的全过程。正好一位来狱中看他的朋友,也从头到尾目睹了这场狱卒的纠纷,见到罗列后,朋友向他叙述自己见到的事。罗列惊讶地发现两人观察的结果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令他沮丧不

  • 上甘岭战役概括?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上甘岭战役(BattleofTriangleHill)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