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529 更新时间:2023/12/5 5:07:07

“八里桥之战”清军究竟输在哪里?两军伤亡怎么样?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八里桥之战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一场战斗,但是清军总共派出了2.5万至3万的兵力,最后却惨败给只有8000余人的英法联军。虽然清军在这场战斗中表现英勇,但双方装备差距实在太大,而且对手在拿破仑战争和克里米亚战争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导致清军根本不是对手。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一边倒,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这场战役,了解清军究竟输在了哪里。

“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和英法联军之间的一场激烈大战。在这场大战中,由当时清朝最强悍将军僧格林沁率领的3万清朝精锐骑步兵,与英法联军的8千人作战。但战争的结果却是清军损失了1200人以上,英法联军只死5人,伤几十人。

这场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双方伤亡的数据悬殊这么大呢?

其实整场战斗,僧格林沁的布局并没有问题。当时,由于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后,清廷与英法联军谈判失败,英法联军决定从天津出发,北上攻打北京城。

僧格林沁担任的是阻击英法联军入京的任务。他先是亲率7千骑兵、一万步兵驻扎在张家湾一带,形成第一波阻击。接着,又派副都统伊勒东阿督带4千骑兵驻守在八里桥一带,形成第二波阻击。为了防止英法联军从其它道路进攻北京,僧格林沁在各个路口都安插部署了兵力。马驹桥东南驻扎了1千骑兵,以防备英法联军绕道。通州驻扎了4千绿营兵,由直隶提督成保统领。齐化门以东至定福庄一带,又驻扎了5千人,由副都统胜保带兵。总之,僧格林沁在各条线上都进行了防御安排,以期做到万无一失。

既然各条战线上都有防御安排,为什么僧格林沁最终还会惨败呢?是因为僧格林沁的军队不勇敢吗?

关于僧格林沁的部队在这场战斗中是否勇敢的问题,我们来听听敌人是怎么说的。

法军军官吉拉尔在《法兰西和中国》中描述道:“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以少有之勇敢迎头痛击联军……他们呼喊前进,勇猛和反覆地冲杀……宁愿一步不退,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

保尔·瓦兰在《徵华记》中说:“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

德里松伯爵在他的《翻译官手记》中说:“敌人已经两次被打退,却还没有认输,正准备横下一条心来争夺通道……死神一刻也没有歇手,却并没有吓倒这些不灵活,却勇敢的斗士,他们寸步不退。”

不用再做过多地引用了,只需看看这些材料,就可以明白,僧格林沁的军队有多么的英勇不屈了!

那么,既然僧格林沁的战术布局得当,清军又那么的英勇无畏,为什么这场战斗,打得那么窝囊,败得那么惨呢?

道理很简单。这场战斗,被称为两个时代之间的战斗,是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的一场跨时代错位对决。

僧格林沁的军队,是当时最厉害的冷兵器军队,尤其作为蒙古悍将,他配备了最先进的骑兵队伍。如果这支部队只是在冷兵器时代作战,那么,僧格林沁的军队将是战无不胜的。僧格林沁的祖先成吉思汗,曾率领蒙古骑兵横扫天下,当时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与他争锋。僧格林沁所拥有的骑兵,也具有这个特点。

但是,当僧格林沁指挥着这支骑兵部队冲英法联军的时候,英法联军立刻用火箭炮以及榴霰弹向僧格林沁的骑兵发动攻击。这些威力巨大、声响巨大的炮弹在骑兵部队里四处开花,瞬间就让骑兵的战马惊慌失措,互相冲撞,四散奔逃。

僧格林沁的骑兵败退后,连续重整旗鼓,组织了好几次冲击。但每次都非常窝囊地败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之下。

僧格林沁的步兵也遭遇了同样的窘境。他们也有火器,但是设备极为简陋,主要靠手中的大刀长矛。但是,大刀长矛所打的,只能是肉搏战。而步兵不管怎么冲锋,都无法靠拢敌人,和他们展开肉搏。

也就是说,在这里,勇气和无畏没有任何用处。僧格林沁的军队表现得越勇敢,冲杀的次数越多,他们也就败得越厉害。

尽管僧格林沁组织了梯级防守,但是,张家湾的阻击很快就惨败,不得不退守到八里桥。同样的,八里桥也没能形成有效的防御,僧格林沁在损失了上千人后,英法联军很快就打过去了。

这场战争结束,法国将领孟托班回国后,法国国拿破仑三世封孟托班为“八里桥伯爵”,还提议给他年金五万法郎的奖励。但是当时法国很多国会议员反对,他们说,这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而已,不值得这么大张旗鼓。

确实,冷兵器和热兵器作战,还不可笑吗?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有识之士也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掀起“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高潮。

更多文章

  • 小小的荷兰为什么敢和强盛明朝为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荷兰,明朝,历史解密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是一个面积不算大的小国。荷兰的面积约为4.18万平方公里,和台湾(3.6万平方公里)面积差不多。不过别看荷兰的面积不大,实力可不弱,历史上曾风光一时,不仅侵略了锡兰、马六甲等地,还多次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并和中国爆发了三次战争,中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荷兰人从福建沿海赶跑。很多人

  • 董鄂妃出身不显贵也没有子嗣,为什么能得到顺治百般疼爱?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董鄂妃,清朝,野史秘闻

    董鄂妃和顺治相处的时间不长,她既没有显贵的出身,也没给顺治留下子嗣,可是,为什么她却能成为顺治最得宠的妃子呢?我们先来看看董鄂妃有哪些得宠的表现。一是晋升飞速。按清制,入侍宫中往往先从品级最低的答应开始,一步步慢慢晋升。能被封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了。可董鄂氏初来乍道,便被封妃。仅一月有余,顺治又以

  • 马谡的性格是什么样的?最后兵败跟他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马谡,三国,风云人物

    在三国这个斗智斗勇,强者生,弱者死的时代,只要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只要你足够忠心,你就有机会加入那些霸者的门下,或者自己当霸主,你给某个霸主效力就要给别人出谋划策,对别人忠心。别人给你下的命令就要服从,不能依着自己认为是错的就不按命令来行事,然后做出错误的命令,导致了失败的结果。马谡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朱翊钧的5个孩子都先后死去,与其自身冷酷、爱杀大臣有关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翊钧,孩子,文史百科

    朱翊钧,生于公元1563年,卒于公元1620年,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10岁即位,号为“万历皇帝”,在位时长48年,是整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内阁首辅张居正监督下,朱翊钧性格上有所收敛,张居正死后,开始荒淫无道,疏于朝政,国家机器也停止运转。公元1620年,明神宗逝世,二十四年后,明朝灭亡。下面

  • 七战七捷的过程 从七战七捷到鲁南之间所发生的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七战七捷,战史风云

    中野战军一开始就在淮南地区作战,是什么形势呢?从敌情方面看,在浦口、浦镇有五军;七十四军一个师已驻六合,军部带两个师驻镇江;黄百韬二十五军(这是三战区的主力)一个师已到扬州,军部带两个师正继续北进,整编八十三师即原一百军区已到泰州;合肥到蚌埠一线是广西军的七军;蚌埠到灵璧一线是四十八军。第一线就有六

  • 皇帝被杀之后,皇后为什么都被带去了浣衣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浣衣局,明朝,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胡皇后她就是北齐高湛的皇后,她是北魏中书令胡延之的女儿,从小在富家长大。就连她的先祖都是北魏的名臣,而母亲更不用说自然也是名门望族。正是这样的强大背景,胡氏才能被选为高湛的王妃。说到胡氏和高湛的故事,那简直就是乱,两人虽然都是有脸面的人,但都做些奇葩做的事。就在高湛登上皇位的时候竟然将自己的

  • 历史上第一个女间谍妹喜,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妹喜,商朝,野史秘闻

    讲到著名的西方特务,受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詹姆士?庞德、伊森?韩特、杰森?鲍恩大家都耳熟能详。那东方有什么有名的特务?笔者第一个想到的是日本间谍川岛芳子,第二个就是为商灭夏的妹喜。据说妹喜原先是有施国的公主,后来夏朝入侵有施国,有施国战败,妹喜被夏军掳掠回国献给了夏桀。相传妹喜美貌绝伦,而且还像男子一

  • 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苦禅,风云人物

    李苦禅(1899- 1983),男,出身贫寒。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

  • 神龙政变之后,武三思为何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了奖赏?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神龙政变其实也还是比较有故事的,是唐朝的一个转折,其实神龙政变之后武家是被清算了的,但是又有人说武家没有被清算,反而还给了奖赏,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到底有什么真相呢?最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神龙政变后,武则天将帝位传给太子李显,自己徙居上阳宫,直到年底十

  • 埃斯帕恩斯角海战后续追击情况怎么样?双方损失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埃斯帕恩斯角海战,美国,战史风云

    斯科特依然弄不清孰敌孰友,便以报话机问3艘前行驱逐舰指挥官托宾:“你好吗?”托宾回答:“很好,我正率领所属三舰从右侧赶来,准备抢占阵位。”斯科特进一步问道:“巡洋舰射击过你的驱逐舰吗?”托宾:”没有,我不知道巡洋舰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