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邓艾偷渡阴平与子午谷奇谋都是急袭战,为何前者能成功实施?

邓艾偷渡阴平与子午谷奇谋都是急袭战,为何前者能成功实施?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2 更新时间:2024/1/17 7:32:17

为何邓艾的偷渡平阴可以成功,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却不被采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公元263年,司马昭聚集四方之兵共计十八万,就此兵分三路讨伐蜀汉。由于姜维错误的防守策略,再加上蜀将蒋舒阵前投降,以至于汉中除了汉、乐两城以及少数关隘外几乎全境失守,魏军就此长驱直入,穿过汉中直入巴蜀腹地。但姜维并没有就此放弃,他设计逼退诸葛绪,成功退守剑阁,就此与钟会的大军对峙。由于剑阁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道路,钟会不能放弃剑阁,但此时剑阁久攻不下,他也因此有了放弃的想法。就在此时,邓艾提出了偷渡阴平的计策,邓艾称如今蜀汉大败,应该乘胜追击,他可以领一支奇兵从阴平沿着小路出发,奔赴涪县,此处距离剑阁西有百余里,距离成都三百余里,若到时候姜维救援,魏军主力可攻破剑阁,若姜维不出兵救援,则可直接攻破成都,钟会同意了邓艾偷渡阴平的计策,最后邓艾的计划成功了,他攻到成都城下,逼得刘禅投降。

但实际上,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计谋,当时魏延想效仿昔日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由他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出发,快速到达长安城下,此时镇守长安的将领必定惊慌失措,魏延可就此一举拿下长安,在此之后,魏延镇守长安数十日,等待由诸葛亮率领的大军,从斜谷赶到长安来支援,从而占据长安。然而当时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那子午谷奇谋与偷渡阴平究竟有何不同,为何钟会会采纳邓艾之计并且成功,而军事能力不差的诸葛亮却不愿让魏延冒险呢?

事实上,偷渡阴平的危险在于阴平小道并非行军的道路,它需要邓艾创造出道路来走,毕竟阴平小道是悬崖峭壁,很难行走,邓艾需要裹毡从峭壁直接滚下去,可见其凶险,一旦路选得不好,这支军队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而在此时,曹魏所在的军队粮草不足,如果邓艾不走阴平,钟会在面对军事能力不俗的姜维时,没有更好的办法攻破剑阁,只能选择退兵。可以说,偷渡阴平是无奈之举,也是大胆的举动。

而在子午谷奇谋中,子午谷这条路不是密道,而是一条世人皆知的道路,因此魏延想通过这条路发动奇袭的想法,很容易被魏军猜到。更何况,即便这条路没有守军,行路也是很凶险的,魏延不一定能安全通过子午谷。再加上即便魏延能出子午谷而抵达关中,他也不见得能顺利攻下长安,而且又因为魏延要出奇兵,粮草就不会带太多,不能依靠后方补给,因此一旦失败,魏延也将全军覆没。

不难看出,偷渡阴平最大的风险在于行路,而子午谷奇谋则需要考虑抵达关中后如何攻克长安,难度比偷渡阴平要大得多。而且子午谷的长度大约有六百里,魏延又要发动奇袭,行军过程中将士定然十分疲惫,反观邓艾行路虽然凶险,但他是从山上滚到山下,虽然凶险,但行军的强度比子午谷要轻得多。最为关键的是,邓艾如此做,是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破釜沉舟之举,当时钟会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而魏延在发动子午谷奇谋之前,北伐才刚刚开始,胜负并未知晓,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定然不会同意魏延的选择。

偷渡阴平与子午谷奇谋虽然都是急袭战,但迫于诸多因素,子午谷奇谋不仅更为困难,而且收益不算大,偷渡阴平虽然危险,但由于利益更大,当时两军的统帅自然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标签: 三国邓艾战史风云

更多文章

  • 徐庶进曹营后一言不发?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民间有一句流传很广的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是根据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演化而来的,说的是徐庶本来投奔了刘备,曹操听说了足智多谋的徐庶,便想把他收入自己帐下。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

  • 佟佳氏没有一儿半女,为何还能升皇贵妃?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悫惠皇贵妃,清朝,皇贵妃,野史秘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统治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超长待机的康熙帝,一生中更是育有55个子女(35个儿子,二十个女儿),后宫嫔妃更是有数十人

  • 历史上潘淑为何能成为孙权的皇后?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风云人物

    潘淑,会稽句章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曹丕于公元220年称帝,刘备于公元221年称帝,孙权底气不足,只能向曹丕称臣,被封吴王,直到公元229年,孙权终于等不及了,也称帝了。孙权称帝之后,追谥其父孙权为武烈皇帝,追谥其兄孙策为长沙桓王。奇怪的是,孙权

  • 在南北朝时期,六镇之乱就对当时的朝廷造成了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南北朝,六镇之乱,文史百科

    说到这个六镇之乱,在南北朝时期的时候,造成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个六镇之乱爆发的起因是什么呢?很多人肯定都非常想知道吧?虽然说这一次的农民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它造成的影响确实很大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六镇起义的原因六镇军人本来是职业军人,社会阶级为贵族,种族文

  • 著名的“王敦之乱”最后为何是以和平收尾呢?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战史风云

    可能是史上最莫名其妙的叛乱:不篡位不换皇帝,最后还主动投降?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王敦起先对司马睿的成功登基有着绝对的功劳,然而司马睿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他逐渐对这个皇帝失望。而就在此时,司马睿的一项人事安排终于将王敦逼上了反路。这项安排,就是派戴渊、刘隗统领扬州奴(南渡来的贫民,无以为计只好卖

  • 宋朝妇女裹脚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妇女裹脚是怎么流行起来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北宋苏轼这首《菩萨蛮·咏足》,起了非常不好的鼓励作用。女子的轻盈脚步,莲花上都能够承受,水上也能凌波而去,在风中飞舞,这种袜和鞋都是

  • 欧冶子是如何铸剑的?欧冶子为什么要用血炼剑?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战国,欧冶子,野史秘闻

    中国十大名剑其中五把都是欧冶子大师铸造,被后人称为“铸剑之父”。因此有 “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 (《吕氏春秋.替能》)的名言。这五把名剑分别是湛卢、纯钧、鱼肠、龙渊工布、干将莫邪。那么这五把名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欧冶子都用到了人血为其加工。古人认为人的精气神流淌于血液之中,是人最纯净最高尚的一部分

  • 揭秘:徐庶真的是为母离开刘备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徐庶,三国,风云人物

    徐庶本名为徐福,为寒门子弟。早此年曾行侠仗义,杀了人,后为逃脱追捕,改名徐庶。在荆州避难期间,与诸葛亮、崔州平等来往密切。刘备投刘表后屯兵新野,徐庶投靠刘备,为刘备效力。在《三国演义》中,徐庶为刘备整顿兵力,曹军夏侯惇、于禁、李典率军来犯,徐庶献计刘备击败来犯之敌。曹操顾忌徐庶才能,抓了徐庶的母亲,

  • 张士诚的经济比朱元璋还要富裕,那么他又是怎么兵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张士诚和朱元璋一样,都是元朝末期起义领袖之一,而且他们兄弟几个人在当时还都是盐枭、我们知道,古代对盐是实行管制的,盐是非常重要的物资,一般而言都是官府才有盐,而他们几个作为盐枭,想必经济条件也是比较富裕的吧。从这一点上来说,张士诚肯定是比朱元璋要更厉害的,但是为什么最终张士诚会败给朱元璋,张士诚是怎

  • 靖难之役:因为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 导致的一场皇室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史风云

    因为削藩而引起的一场战争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1399年到1402年发生明朝皇室中发生的夺位战争,该战争对明朝的破坏不小,尤其是战争地区,更是形成了“淮以北鞠为茂草”现象。1392年朱标死后,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传位同时也给朱允炆做好了打算,朱元璋留用一支王牌军队给朱允炆,自可惜朱允炆没有用上。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