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越南统一战争

越南统一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4234 更新时间:2023/12/15 12:18:23

1973年初,“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平的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开始从越 南撤军,并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仍以“职人员”名义在南越留驻2.4万多名美 军,支持南越政府军扫荡。与此同时,美国还南越政府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在南越附近地区保持一支相当规模的海空力量,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企图阻止南越人民 武装反攻和北越军队进入南方战场。

为了实现南北方的统一,越南军民利用美军撤出南越、南越政权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的有利形势,以北方正规军为主,在南越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于1975年3月4 日发起了“春季攻势”,连续进行了西原战役、顺化—岘港战役和西贡战役。经过55天 奋战,共歼灭和瓦解敌军100多万人,推翻了南越政权,实现了越南南北方的统一。

西原地区位于南越中部,是北上岘港沿海、南下西贡平735《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 原的战略要冲,但这里只有南越2个师驻守,且兵力分散。北越军以此为初战方向,认 为打下西原即可将南越军队一分为二,并可以西原为基地,南北机动,发展攻势。1975 年3月4日,北越集中4个师兵力,开始对西原地区之敌进行分割包围,最后确定西原南 部的邦美蜀为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3月10日凌晨,北越军集中炮火突然而猛烈地轰击 南越军队在邦美蜀市的机场、指挥机关和炮兵阵地,尔后步兵和坦克发起全线出击,激 战至14日,攻克邦美蜀市。在北越主力部队的猛烈攻势下,南越军队惊慌失措,纷纷溃 逃。北越军乘胜扩大战果,先后解放了福安、宁和、金兰湾、绥安、归仁和大叻等城镇。 至4月4日,西原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万名,并缴获大批作战物资,为尔后作战行动 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态势。

西原战役打响后,南越极为惊慌,迅速收缩兵力,准备固守顺化和岘港地区。这一 地区与越南北方相邻,驻有南越五个主力师,并拥有火炮400多门、坦克和装甲车440多 辆,作战飞机近百架。为了保证战役顺利实施,同时鉴于美军对北越军队南下攻势未采 取大的行动,北越将全部主力部队三个军投入了南方战场。3月19日,南越人民武装积 极配合北方军队行动,乘虚攻入广治市。两天后,北越军主力兵分北、西、南三个方向 向顺化发起攻击,重点打击该市守敌的指挥所、机场及封锁海上退路。至25日,攻克顺 化市,随后转兵进攻岘港。北越军相继攻占了岘港南面的广义、三岐、巡养三地,尔后 全力逼近岘港市。在这种情况下,南越政府总统阮文绍下令固守城池,要求至少坚持两 个月时间,以便调整兵力部署,伺机反扑。与此同时,调兵遣将,增援岘港守军。

然而由于美军顾问临阵撤离,军心混乱,大批南越军向南溃逃。北越军抓住这一时 机,大举向岘港以南发起进攻,29日便进占岘港市。此役,北越军共消灭和瓦解敌军10 多万人,使该地区与越南北方连成一片,将南越军逼退至西贡一隅。

经过西原、顺化—岘港两大战役,北越军共歼敌40多万人,毁伤美援先进兵器近一 半,缴获和毁坏南越军近一半的作战物资和补给基地,解放12个省,使南越解放区人口 扩大到800万。总之,两大战役后,越南南方战场上的双方力量对比和形势发生了有利 于北越的根本变化。为此,北越制定了西贡作战计划,决定投入17个师的兵力与南越军 队进行最后总决战,此次战役被命名为“胡志明战役”。

西贡是南越政权的首府,也是其兵力集聚的重镇,驻有7个师兵力。4月9日,北越 军首先向西贡市外围据点的南越军发起击,南越军在飞机、大炮、永备工事的掩护下进 行抵抗,北越军进攻春禄、藩朗的部队发展迟缓。于是,北越军变更部署,集中强大炮 火轰击南越军防御阵地。南越守军损失惨重,军心动摇,被迫退却。北越军遂于4月16 日占领藩朗,并于4月21日解放春禄,从而打开了通向西贡市的东大门。不久,便完成 了对西贡的包围。西贡政权陷入混乱之中,一个星期之内连换三个“总统”。南越军队 更是人心浮动,无心再战,纷纷准备后路。4月29凌晨,北越军向西贡发起全面攻击, 重点进攻市内的南越总统府、警察总署、总参谋部、广播电台和郊区的新山机场。经过 1天激战,北越军相继攻克诺中、龙平、莱眺、富利、厚义、芹德等外围据点和基地。

4月30日晨,攻入市区,展开巷战。4月30日中午,占领西贡全部市区。至此,越南 统一战争结束。

北越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利用了美军实行战略收缩的有利时机;其次是 正确选择攻击目标,直指敌之要害和弱点,使敌指挥失灵,运输保障困难,进无力退无 路,最终导致失败;三是乘势扩大战果,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利用敌调整部署、兵力收 缩等时机,迅速达成作战目的;四是适时转换作战形式,敢于进行阵地争夺战、城市攻 坚战、大兵团正规作战。在与美军作战时,主要采取袭击战这一作战形式。在力量对比 发生根本变化时,适时将北方主力部队投入南方战场,进行战略决战;五是军事打击与 政治瓦解互相配合;六是重视炮战和特工战。特工战是北越军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其 任务通是破袭敌指挥机关、水陆交通枢纽、后方补给仓库、小股部队。

标签: 作战西贡兵力军队越南战役进行发起

更多文章

  • 宁锦血战 宁远城外积尸遍地 皇太极首尝败绩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皇太,锦州,宁远,八旗,自己,许多,批评,攻打

    皇太极听说明军已经完成了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堡的建设,致信袁崇焕,横加指责,语气狂妄。五月中旬,皇太极借口明军筑城屯田,而袁崇焕事前没有通报,亲自率军征讨,大凌河、小凌河的明军弃城,皇太极挥师包围了锦州城。宁、锦大战打响。《明史纪事本末》对这次大战记述详细:平辽总兵官赵率教和大将左辅、朱梅、监军纪

  • 英国阿富汗战争 英国殖民军兵败兴都库什山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英军,殖民,阿富汗,布尔,英国,战争,人民,作战

    阿富汗是南亚西北端的一个内陆国家,东南接南亚次大陆,可下印度洋;西北邻中 亚和西亚,能抵地中海。全国五分之四的面积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3500多米的兴都 库什山横陈境内,是中亚与南亚间的重大障碍。阿富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 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世纪初,英国

  • 巴黎公社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社,巴黎,凡尔赛,无产阶级,战士,进攻,人民,政府

    巴黎公社起义是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巴黎无产阶级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 为推翻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武装 起义虽然仅进行了72天,但它却以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世界意义的第一次演 习,载入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辉史册。19世纪中叶,法兰西第

  • 意埃战争 非洲之角反殖民斗争的成功范例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人民,国家,非洲,条约,战争,胜利

    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反对意大利殖民主义统治的战争,是以埃塞俄比亚的胜利, 意大利殖民者的失败而告结束的。它对西欧殖民主义势力是一次有力反击,为整个非洲 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树起了一面旗帜。1870年,意大利国家刚统一,就加入了西欧殖民主义对非洲的殖民掠夺狂潮。苏伊 士运河通航以后,扼地中海—红海—印度

  • 古巴独立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古巴,起义,殖民,解放战争,战争,当局,决定,西班牙

    古巴岛战略意义十分重要,是欧洲列强肆意掠夺的重点对象。16世纪初,古巴沦为 西班牙殖民地,自此,延续近3个世纪的古巴反殖民统治、争民族独立的战争连绵不断。 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之间的斗争长时间的反复较量,19世纪末叶进入高潮,在古巴全岛 掀起反殖民统治、争民族独立的解放战争。“砸碎锁链,沿着自由胜利的

  • 英国内战:世界近代历史的第一页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国会,王军,威尔,骑兵,内战,英国,军队,资产阶级

    在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生了两次国内战争。它是以新兴资产阶级为首的广大社会阶层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制度的武装斗争,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即欧洲范围内的第一次革命的主要的也是最高的斗争形式。在内战中,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革命领导人创建了新型军队,并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新的战略战术,

  •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法国,西班牙,王位,英国,继承,战争,殖民地,路易

    路易十四撒下法德世仇的种子。1700年,英、法、荷、奥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的或最主要的则是诸列强借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殖民地大掠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法国。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

  • 法国大革命故事:又一个皇帝人头落地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法国,革命,进攻,联军,共和,军队,作战,封建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而1789年至1794年由法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外来干涉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则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法兰西共和国的诞生鸣响了礼炮。18

  • 七年战争:欧洲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大角逐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争,战略,英国,欧洲,法国,奥地利,由于,俄国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即英国-普鲁士同盟与法国-奥地利-俄国同盟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七年战争前夕,欧洲各大

  • 奥土战争:奥斯曼帝国衰亡的丧钟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奥地利,匈牙利,战争,双方,世纪

    16到18世纪间,奥地利和土耳其为争夺东南欧和中欧的霸权而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是一支游牧突厥部落。13世纪末叶,奥斯曼突厥部落酋长的儿子奥斯曼袭封后,宣布成立独立公国,遂不断进行扩张,于1326年建立奥斯曼帝国。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乘拜占庭帝国内讧,开始插足欧洲。到14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