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秦朝章邯军团是由哪些人构成的

秦朝章邯军团是由哪些人构成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096 更新时间:2023/12/16 19:42:09

章邯军团作为秦朝末年最重要的一支军事武装力量,它的构成是什么呢?

秦二世二年,章邯统率由刑徒、奴隶组建的军团击灭起义军周文军团。随后,章邯军团大量补入秦人及秦朝北方戍军,战力猛增,先后击杀陈胜项梁等。在巨鹿大战中,章邯军团被项羽楚军击败。章邯率残军投降后,除章邯等数名将领外,其余悉数被项羽坑杀。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至渔阳戍边,途经蕲县大泽乡时,因连日暴雨,洪水泛滥,阻断道路,不能按期到达。

按当时秦律,误期者当斩。陈胜、吴广等被逼无奈,率戍卒杀死押解的军官发动了起义。义军连克大泽乡、蕲县、陈县后,陈胜在陈县称王,建国号“张楚”。陈胜分派吴广、宋留、周文等将领率军西征、南征、北伐。其中,周文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距秦都咸阳仅百余里的戏。

此时,秦关中空虚,军力不足。章邯奏请赦免在骊山修陵的数十万刑徒和奴隶,组建成军,在章邯统率下,击杀周文。

随后,章邯军又陆续击杀陈胜、项梁等义军领袖,声势大振。直至公元前208年,在巨鹿大战中才被项羽击败。使人困惑的是,章邯统率的这支由“骊山徒、人奴产子”仓促组成的军团,战力为何如此强悍?

一、刑徒、奴隶初建章邯军团

章邯军团最初主要是由在骊山修陵的刑徒及奴隶组成的。周文军团一路西进,势如破竹,为何面对由刑徒和奴隶拼凑组成的章邯军团却连战连败,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呢?章邯军团的战力,真的如此恐怖吗?

其实,秦统治者既强迫大量刑徒和奴隶修建陵墓,自然需要保证他们的基本或最低衣食需求。否则,他们无法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若因饥饿、病患造成囚徒、奴隶大量死亡或逃亡,对秦统治者而言是不利的。

其次,刑徒和奴隶们对自由之渴盼要比一般人强烈。为获得自由,很多刑徒或奴隶常常铤而走险,亡命江湖。汉初名将英布就曾率部分囚徒逃出骊山,“亡之江中为群盗”。一旦获得秦统治者大赦,他们出于对自由的极度渴望,自然会为秦统治者拼死效力。

第三,秦朝末年,严刑峻法,往往轻罪重判,甚至连坐无辜,很多在骊山修陵的刑徒或奴隶未必都是杀人越货的江湖巨盗。他们虽痛恨秦统治者,但也没有誓死推翻秦朝的壮志。一旦秦统治者用自由来换取他们的效力,很多刑徒和奴隶还是乐见其成的。

第四,被囚禁于骊山的刑徒和奴隶消息闭塞,对天下民众反秦起义浪潮可能毫无所知。在秦统治者的宣传或命令中,周文义军不过是普通盗贼。这使骊山囚徒和奴隶们在与周文军交战时,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第五,初建的章邯军团并非全是刑徒和奴隶,其中当有部分秦军将士充任中下各级军官。周文大军攻入关中时,秦虽防卫空虚,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中没有秦军屯守。

《史记》明确记载:秦二世元年四月,“征材士五万人屯卫咸阳”。这些百战老兵对章邯军团必有严密掌控。刑徒和奴隶们若事先没有充分串联,自然无法暴动,反戈一击。

第六,周文西征大军虽势如破竹,攻入关中,但百战将士之疲惫,势难避免。正如俗语所说:“强弩之末势不能穿橹缟。”极度的疲惫自然会导致战力剧降,加上义军连战连捷,骄傲轻敌的情绪滋蔓,亦难避免。

而关中为秦腹地,秦人在这里经营数百年,所以义军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兵员补充,定会面临莫大困难。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周文军团接连失利的重要原因。

二、秦人与部分北方边防军重组章邯军团

周文军团被章邯军团逐出关中后,章邯军团虽战胜,但此时或许也面临着崩溃的险境。刑徒和奴隶虽可逞一时之勇,击败义军,但仓猝成军,素质低下,又缺乏训练,战志低迷,也难免导致自身蒙受巨大损伤。

义军退出关中后,章邯军团势必要追歼之,战场需移至关东地区。很多来自关东地区的刑徒、奴隶战意难免锐减,甚至频繁发生逃亡事件。最重要的一点是,随着章邯军团向关东地区开拔,原本消息闭塞的刑徒和奴隶们,可能会耳闻目濡关东地区的剧变。

《史记》记载,章邯军团与周文军团几次激战后,周文军败退至潼关,在曹阳屯扎二三个月。章邯军追至,并再次击败义军。

这二三个月,极有可能是章邯军团重组的时间。因为,曹阳之战后,章邯军团便如魔力附体,战力剧增,十余日内即击灭周文;数日后,陆续击灭田臧、葛婴等义军各部;一个多月后,杀陈胜,颠覆张楚政权。

三、全部北方边防军与秦人三组章邯军团

“张楚”覆灭,陈胜被杀,项梁率领的楚军就成为秦军首攻的战略目标。为取得战争的胜利,秦统治者再次对章邯军团进行补充:“秦果悉起兵益章邯。”

正是这样一支生力军的补充,章邯军团才得以迅速取得定陶大捷,击杀项梁。陈胜、项梁相继战死,中原地区的义军力量蒙受惨重损失。章邯也正是认为中原义军已无足为虑,才挥军北上,围困巨鹿,拉开了巨鹿大战的序幕。在巨鹿战场上,王离及他所率部分北方戍军,也奉命加入章邯军团,接受章邯的节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章邯军团,已经基本囊括当时秦军精锐,成为秦帝国最重要也是最后一支武力支柱。从最初成军到巨鹿大战前,章邯军团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不过,它的不败神话,最终在巨鹿大战中被终结。

章邯战败后,迫于无奈,率残军投降项羽。最终,除章邯等数名将领外,20余万秦降军被项羽悉数坑杀于新安章邯军团彻底覆灭。

标签: 章邯

更多文章

  • 秦军打仗为什么那么厉害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军

    秦朝军队战斗力之强大,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被无数战斗所检验过的,就算是放在后世各大封建王朝,军队实力能够超越秦军的也恐怕是寥寥无几,那么秦军为何能如此之强大呢,他强大的原因又是因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起解析下秦军强大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首先,我们先来揣测下,秦军的强大是不是因为个人体质要好于其余六国

  • 秦朝四大精锐部队是哪四支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军团

    2000多年前,秦朝的军队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并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给中国的历史发展留下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当时秦朝赫赫有名的四大军团,在秦朝的历史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四大军团的具体介绍吧。饱受争议的岭南军团秦统一天下后,秦军在屠睢的统帅下进击南越,但并未成功,后秦始皇

  •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刘备,夷陵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被称为三国史中的“三大战役”。其中“夷陵之战”,是发生于蜀汉刘备集团和东吴孙权集团之间的一场战役:公元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因义弟关羽不久前死于曹魏和东吴的联合绞杀,刘备决意起兵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之地。同年七月,刘备亲率蜀军主力,进攻东吴。孙权求和不成,委

  • 官渡之战如果刘表拿下许都把曹操逼入绝境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刘表,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大决战。这场决战发生在当时中国北方的两大势力,曹操和袁绍之间。这场决战,决定了中国北方的命运。在这场决战中,曹操和袁绍都投入了最大的力量,最终,曹操击败了袁绍,成为中国北方的主人。在这场决战中,袁绍和曹操都使尽了各自的手段。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双方自然都对外交没有疏忽

  • 五胡乱华时期到底有多黑暗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五胡乱华

    晋朝八王之乱后,司马家族自己把自己打残了,国库空了,百姓穷了,军力乏了。这时候,以匈奴、鲜卑、羯、羌、氐这五个游牧部落为主力的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导致中原大乱,百余年间先后建立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政权,有胡人的也有汉族的,史称"五胡乱华"。这一时期的历史,可能因为牵扯民族关系问题,各种书上写的都不

  • 古代各个朝代的士兵战斗力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士兵

    朋友们提出这样的一种假如,就是以随机的方式,用现代民间的斗殴高手,与古代的一群普通士兵,在数量上是一样的情况下,谁的战斗力更高一些呢?说实话,这个所谓的随机真心是看运气的,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代什么时期的普通士兵战斗力最弱。春秋与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最混乱的时期,同时也是奴隶开始转化为农民的主要时期,这些人

  • 刘伯温为什么阻止朱元璋攻打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刘伯温

    明朝建立以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大统一,北方还有隐患。然而,一个依靠战争建立起来的王朝,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给老百姓踹气的机会。此时的朱元璋并没有用军事手段解决邻国问题,而是利用外交手段游说他们与明朝建立友好邻邦,朱元璋的提议得到了邻国国王的大力支持,他们都很乐意向朱元璋俯首称臣。朱元璋提出建立

  • 赤壁之战时为什么没有人提醒曹操要小心火攻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赤壁之战

    曹操率兵南征荆州,却被一出“火攻计”烧得干干净净,演义中夸大了火攻计的厉害,真实历史上曹操的军队因为水土不服染上了传染病,结果战斗力下降,最后才被火攻计漂亮收尾。但不管怎么说,谋士如云的曹操,在当时为什么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指出“铁索连船”的弊端呢?先说正史上的记载,再说《三国演义》。曹操出征荆州前,比

  • 秦始皇灭六国是什么过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嬴政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国统一战争,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秦国进行消灭其它六个诸侯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

  • 秦始皇为什么要攻打匈奴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嬴政

    秦攻匈奴之战又称北击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的一场重要战役,维护了秦及其后世的统治。巩固了秦朝时期北方的边防,抵御了匈奴的入侵,而且还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位于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