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唐朝浅水原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后世如何评价浅水原之战?

唐朝浅水原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后世如何评价浅水原之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671 更新时间:2023/12/30 13:07:25

浅水原之战背景是什么?浅水原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浅水原之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浅水原之战简介

浅水原之战,发生于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浅水原(今陕西长武东北)对陇西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战,此役一举击败薛仁杲,夺取陇西,除去关中西面的一大威胁势力。

此役李世民采用后发制人,疲敌制胜,坚壁不出,穷追猛打的策略,反败为胜。

浅水原之战背景

唐政权建立时,隋末的内乱也随着炀帝之死而达到高潮。宇文化及立杨浩为皇帝,率隋军主力十余万人北上,要回到长安夺取政权;同时,洛阳的隋朝残部立杨侗为帝。

杨侗政权设法拉拢李密,封了他一连串的高官,让他去挡住宇文化及。一向托大的李密果然中计,率瓦岗军同宇文化及展开激战。瓦岗军艰难取胜,将宇文化及赶到河北,但自己的实力也大为削弱。

洛阳的王世充趁机率精兵发动进攻。李密仓促应战,被打得溃不成军,瓦岗军土崩瓦解。李密率残部西逃,投奔昔日的盟友、新近称帝的李渊。

浅水原之战的经过

一、前奏

关东连番混战之时,关中地区虽然仗崤山黄河的天然屏障而未被波及,但更严重的威胁却正在从西方逼近。

李渊刚刚称帝,当年六月,薛举便亲自领军,开始了策划已久的大举东进。李渊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统领八总管约40000人的兵力前往迎战。唐朝开国后的第一场大战拉开了序幕。

二、初战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举率大军侵入安定郡(今甘肃泾川一带),主力军向高墌(今陕西长武北)方向前进,而在东北、西南两翼,则派机动骑兵袭扰北地、扶风二郡。

七月四日,李世民来到高墌,不料忽然得了疟疾病倒,只得命行军长史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代替指挥。李世民告诫二人说:“薛举孤军深入,粮食不多,士卒疲惫,假如来挑战,小心不要应战。等我的病痊愈后,为你们打败他。”

退下后,殷开山对刘文静说道:“大王担心您不能退敌,才说这番话。贼兵听到大王有病,必然轻视我们,应该显示一下武力威慑敌人。”

于是在高西南列阵,仗着人多不加防备。薛举秘密进袭唐军背后,壬子(初九),在浅水原交战,唐八位总管都败下阵,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均阵亡。李世民率军返回长安,薛举占领高墌,收集唐兵的死尸堆成京观。刘文静等人均因此被罢官。

三、再战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举派他的儿子薛仁杲进军围攻宁州,唐宁州刺史胡演击退了薛仁杲。郝瑗对薛举说:“现在唐兵刚刚战败,关中骚动不安,应当乘胜直接攻取长安。”

薛举同意他的意见,恰巧生了病没有实行。辛巳(初九),薛举去世。太子薛仁杲继位,居住在折城,追谥薛举为武帝。

李渊一方面向盘据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李轨修好,并再度任命李世民为元帅抗击薛仁杲。

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驻守高墌,薛仁杲派大将宗罗睺抵御,宗罗睺多次挑战,李世民坚守不出。诸位将领都请战,李世民说:“我军才打了败仗,士气沮丧,对方仗着得胜而骄傲,有轻视我们的意思,我们应当紧闭营门耐心等待。他们骄傲我们奋勇,可以一仗打败他们。”

于是命令全军:“有敢请战的,斩首!”双方相持六十多天,薛仁杲的军队粮食吃完了,将领粱胡郎等人率领各自的队伍前来投降。

李世民了解到薛仁杲手下的将领士卒有离异之心,命令行军总管梁实在浅水原扎营引诱薛仁杲部下。宗罗睺知道后非常高兴,出动全部精锐攻梁实,梁实守住险要不出战。

营地中没有水源,好几天人马没有水喝。宗罗的攻击很猛烈;李世民估计对方已经疲劳,对诸位将领说:“可以打了!”快到天亮,李世民让右武候大将军庞玉在浅水原列阵。

宗罗睺合兵攻庞玉,庞玉作战,几乎不能坚持了,李世民带领大军出其不意从浅水原北方出现,宗罗带军迎战。李世民率领几十名骁骑率先冲入敌阵,唐军内外奋力搏斗,呼声动地,宗罗睺的部队大败,唐军杀了几千人。

四、决胜

李世民率领二千多骑兵追击宗罗睺,窦轨拉住马苦苦地劝道:“薛仁杲还占据着坚固的城池,我们虽然打败了宗罗,但不能轻易冒进,我请求暂且按兵不动,观察一下薛仁杲的动静。”

李世民说:“我考虑这个问题很久了,现在我军取胜势如破竹,机不可失,舅舅不要再说了!”于是进军。薛仁杲在城下列阵,李世民依泾河面对薛仁杲营地,薛仁杲手下的骁将浑等人到唐军阵前投降。

薛仁杲怕了,带兵进城拒守。天快黑时,唐大军相继到达,于是包围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纷纷下城投降。薛仁杲无计可施,己酉(初八),出城投降;唐军俘虏薛仁杲的一万多名精兵,五万名男女。

五、结果

浅水原之战,唐朝平定陇西,消除西顾之忧,保障了关中安全。

如何评价浅水原之战?

此战,唐争取李轨成功,使薛军侧后受到威胁;李世民再战浅水原,闭垒以待,抓住有利战机前后夹攻,并乘势追击,使其兵不得聚,从而获胜。

在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骑兵两个兵种在攻守上的不同优势,在长期的正面坚壁挫锐之后突然加以狂风暴雨般的背后突袭,从而获得会战的胜利,而此后又趁破竹之势以骑兵快速突击,攻灭敌人的老巢。

这一套兵法成为后来李世民连破强敌的典范之作,如后来击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刘黑闼等人,所采用的战术与浅水原之战都不无相似。

利用骑兵奇袭敌军侧背,当己方占有骑兵优势时还不困难,但如浅水原之战那样,唐军在骑兵上全然占劣势,却仍然能取得全胜,这不能不归功于李世民过人的军事才能。

更多文章

  • 揭秘:唐朝诗人在酒桌上有多失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众多诗人中,有两个“三农诗人”,都以关注农民疾苦而闻名。一个是晚唐诗人聂夷中,他的代表作是《咏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以其深沉哀痛的笔触,对于晚唐农民的痛苦生活寄予深刻同情。另一个诗人则比聂夷中的名气大得多,可谓

  • 李师师天姿国色倾国倾城,燕青为什么拒绝了她?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师师,宋朝,野史秘闻

    水浒里的女人不多,但很多都是大美女,梁山就有扈三娘和仇琼英。梁山之外更多了,李巧奴、李瑞兰、潘金莲、潘巧云等,无一不是。若论第一美女,其实还是名妓李师师。李师师美到什么地步?不知道,但风流天子宋徽宗很迷恋她,为此,他还专门从皇宫挖了地道,直通李师师住处,方便和她幽会。以宋徽宗的路子,什么样的美女他没

  • 揭秘:中国古代的武将天花板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风云人物

    中国古代的武将天花板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威震天下,名垂后世的统兵大将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但真正勇冠三军,气盖万夫,“简直非人”的无敌猛将却屈指可数,以下八人(包括历史、演义、小说),万人敌之称,实至名归!第一名:李元霸李元霸,唐高祖李渊第三子,唐太宗李世民

  • 古人喝酒为什么要温酒?加热一下风味更佳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古人喝酒为什么要温酒?温酒就是先把酒加热一下,然后再喝,但是现在人基本上都是直接喝,下面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起来看看吧!首先,酒的种类不同。在元朝以前,白酒还没有盛行的时候,主要都是黄酒和米酒的天下。很多人都听过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里面有一句诗词叫做“浊酒一杯家万里

  • 靖康之耻简述:北宋靖康之耻的背景和过程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靖康之耻,北宋,战史风云

    靖康之耻简述:靖康之耻的过程是怎样的?靖康之耻有什么影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靖康之耻简述靖康之耻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因而得名。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

  • 西夏权臣之一:没藏讹庞生平做过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没藏讹庞,西夏,历史解密

    夏景宗元昊是西夏的开国皇帝,此君早年杀伐决断、英明神武。东败大宋,北挫强辽,西拒土蕃,为西夏的建立与稳固起了主要作用。 但是,当国家初定,己步入中年的元昊开始骄侈淫逸起来。沉湎酒色,好大喜功,猜忌心也愈加严重。而且,这位老兄还有一个特别的嗜好:抢别人的老婆!光有载的就有八次,其中最著名的有两次,不过

  • 赵飞燕斗败其他嫔妃,最后却被妹妹夺爱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飞燕,汉朝,野史秘闻

    赵飞燕是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美女,所谓“燕瘦环肥”,就是把她和杨玉环并列,可见其美貌绝非一般。除了美貌,赵飞燕还是个天生的舞者。她身形婀娜,体态轻盈。早在阳阿公主府中时,便因舞姿优美轻盈如燕飞凤舞,而令人赞叹不已。特别是她还能做“掌上舞”,这虽然是一个夸张,但其轻盈飘逸的舞技,已可见一斑。汉成帝出巡游乐

  • 一代名臣魏征,为什么会再一件事上输给长孙无忌两次?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征,唐朝,风云人物

    初唐的大臣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应该是长孙无忌和魏征,前者从李渊起兵就跟着李世民,协助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还极力促使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后者则是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从太子李建成的旧臣那里发现的明珠,二人成就一段君臣关系佳话。我们单独的看两个人的履历,除了玄武门之变之前二人各为其

  • 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合纵攻秦战争,为何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

    五国攻秦结果是在函谷关之战中发生的,那是战国时期发生的最后一次诸侯的合纵攻秦战争,尽管当时庞暖确实是富于智谋的,还擅长使用纵横之术,但是最终还是无功而返。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此以后,五国就更加无法抵抗秦国对五个国家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了六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历史悠久的秦朝。

  • 张献忠为何宁愿放弃湖广也不愿投降李自成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张献忠,战史风云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明崇祯三年(1630年),张献忠积极响应王嘉胤的反明号召在米脂起义,自号“八大王”,一作“西营八大王”。次年,参加王自用联军,为三十六营之一。他英勇善战,很快成